第五十七章 卧龍鳳雛,收歸麾下(五千大章)
(覺得節奏似乎沒有控制好,發展太快了。按照這章的節奏,這本書已經可以完本了啊。
但是覺得要是後世先進的理念,加上知人善任的重用還不能招攬諸葛亮等人,又有些不合邏輯。
反正我也猶豫好久,反正就先這樣吧。你們將就著看,或者有什麼不合理之處,還是有什麼建議,都可以提出來,我看看。這些天心情低落得很,若是沒有寫好,請大家原諒。)
——————————————————
酒過三巡,司馬徽開口問道:「將軍『主義』一書中曾言,欲開萬世之太平,此志至高,然輔以自由、平等之策,雖惠及萬民,然天下若無尊卑,人不能各守其分,何以立?」
朱言聞言,放下酒杯,稍微思索,問道:「先生以為,人從何來?」
這是真正的哲學三大終極奧義之一的『我從哪裡來了。』
司馬徽沒有想到,朱言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卻反而提出了這麼一個無解的問題。
他說:「古有女媧造人之說,然吾不能辨其真偽。」
朱言笑道:「就算是女媧造人,但女媧造人,是否分三六九等?」
司馬徽道:「自然,女媧以捏土為人,亦有以藤蔓沾水,灑落而成。」
朱言又問:「如此,捏出來的自然比灑落下來的高一等?」
司馬徽點頭道:「想是如此。」
朱言再問:「如此,漢高祖為捏土之後,還是灑落之後?」
「呃……」司馬徽愣住了,若說劉邦是捏土而成的人的後代,那麼劉邦成為皇帝之前,不過一個亭長;若說劉邦是洒水為人的後代,那麼劉邦又成為了高高在上的皇帝。
他明白了,朱言是想告訴他,人出生的時候,並沒有高下之分。如此,人人平等自然合乎天理。
諸葛亮接話道:「上下尊卑,並非天生,而是統治之需要。若人不分尊卑,則上不能御下;人不能各守其份,則可人人皆好逸惡勞,皆想做高官,行商賈,而土地無人種也;人人皆能自由,則拋頭顱,灑熱血,保家衛國之事,誰還願為之?」
這是性本惡的理論,儒家說性本善,但諸葛亮顯然不是純粹的儒家之人,而是博採眾家之長。
朱言他們提出的人人生而平等的理論,從邏輯脈絡上來說,並沒有什麼漏洞,但提出這樣的烏托邦式的社會結構,是否能夠穩定運行下去,他們是持有懷疑態度的。
朱言想了想,道:「這涉及到社會分工和權利義務之間的問題。」
「社會分工通過優勝劣汰,一百人的山村,一個商人能滿足百姓日常的商品供應,還能賺到不少錢,其他人看見能賺錢,還比種地輕鬆,就能夠一起參與進來,進行買賣。但一百人的山村有兩個商人,明顯不足以養活兩個商人,於是便只能兩個人平分利潤,然後都空出一部分時間來種地,或者是其中一個更厲害,把原來的一個擠出去,他自己成為新的商人。」
「社會分工,都是為了更好的活著。這方面我並不擔心每個人都養成好逸惡勞的性格,因為好逸惡勞,養不活自己的時候,不能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的時候,他們自然會去轉行。」
「而保家衛國一類比較危險的工作,除了提高待遇,當兵的每月皆有俸祿,出現死傷,國家也會撫恤,幫他們的家人解決生活上的困難,這些舉措之外,還牽扯到一個義務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享受國家保護其生命財產安全,不受侵犯的權利,也有服兵役,保家衛國的義務。」
後世的政治制度與現在相比,足夠的精密,朱言並不擔心其中有太多漏洞。
而更多的問題,也只有當這套制度運行起來之後,才會慢慢發現。
諸葛亮又問:「天下間不可能每個人都去當兵,如何保證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比如有兩個人,徵兵的時候,瘦弱的願意去,而強壯的不願意去,此時,是招收強壯者,還是瘦弱者?」
朱言道:「我們追求平等與公平,但必須要清楚一件事情,現在,並且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甚至是永遠,我們都做不到絕對的公平。所以如果遇上上述問題,一般來說,只要瘦弱者達到徵兵標準,我們優先以自願原則為主。若是遇上特殊情況,比如情況危急,兵源緊缺,我們也需要強制征掉強壯者。」
諸葛亮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龐統接著出言問道:「將軍所提出的理論完備,制度精密,在下並不擔心,但卻又疑問,將軍說,一切均歸中央領導,然若邊疆將領,偶遇敵情,若通報中央,則錯失戰機;若不報知,又恐邊關大將擁兵自重,擅起戰端,如此困局,如何解之?」
「邊關將領必須擁有臨機決斷之權,不然則不足為戰。然就算是邊軍,也需有政委,參謀,副將等成員共同開會決定,不能由一人決定,就可動兵。」
「如此,則大將雖有心,亦不能動也。而若全軍謀反,政必有失,不論是用人不當,監察失責,還是政策失當,當必有大過,如此先控制邊關,再肅清中央。」
徐庶又問:「以將軍政策,小吏士卒,皆有編製,皆有俸祿,人員眾多,政府何以養之?」
朱言道:「初時雖有壓力,但農牧業,手工業,商業都發展起來之後,再輔以精兵政策,應該可以養之。」
石韜問道:「世家大族,並非皆為強取豪奪之輩,將軍『打土豪,分田地』之策,是否會枉傷無辜?」
朱言道:「非罪大惡極之輩,皆未殺之,只分期土地錢糧,且其本身,亦能分到同樣多的土地。說是無辜,但其良田廣廈,莫非其一磚一木,親手所建?不過因以往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政策的得利而已,收起剝削勞苦百姓所得,再還給百姓,何談無辜?」
這話就有些尖銳了,很有些『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樣的偏執感。
但朱言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所以石韜也就沒有再接著說下去。
司馬徽問道:「將軍所說的道理、所建立的體制,所施行的政策,自然是極好的。但是以往不管是兩漢獨尊儒術,還是追及之前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皆提倡禮敬天地,忠君報國。」
「如今將軍卻說人人平等,人人皆追求自由,追求戰勝自然,發展生產力。」
「如此,將軍想讓天下之人心中追求何物,禮敬於何?」
「莫不是都追求更大的權力,更富足的生活?」
「將軍將一切皆歸於物,然天下人之心,何處安放?」
朱言愣住了,這個問題,朱言之前都不曾想到。
但此時司馬徽提出來了,卻一頭扎進朱言的胸口。
後世的生活自然自由而安穩,至少幾乎不用擔心吃穿和安全。
但是為什麼後世生活的那些人,還是有如此多的人感覺不到幸福?
這個問題提出來,很多人可能會說,這都是吃飽了撐的,都是些假文青,慣會裝模作樣。
可是你仔細想想,真的全是這樣嗎?
無數人失去了對自然的欣賞和敬畏,在他們眼中,可能一片山林、一片土地,都可以以一個經濟價值來衡量它的高低,但那種自然之美呢,春風秋月,鳥語山花的美,還有幾個人會懷念,會感動?
我們生活在城市裡,每天想的都是房子、車子,票子。
除此之外,我們的追求是不是就僅限於王者榮耀和英雄聯盟了?
我們活這一世,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們的肉體上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但我們的心呢,真的是要空空的來,有空空的走嗎?
我們都失去了虔誠和方向,仰望星空,再也不會因為流星的璀璨而感動。
我們到底為什麼而活著?
朱言起身,鄭重的向司馬徽行禮,道:「請先生教我。」
所有人都看著朱言,有些震驚,這樣一個在他們看來,不算很嚴重的問題,朱言卻如此的鄭重。
朱言不得不鄭重,沒有經歷一世的空虛,不知道安放自己的靈魂的重要性。
朱言沒有地方,安放自己的靈魂。
司馬徽也起身還禮,道:「將軍所行所為,給天下百姓物質的滿足,卻沒有給他們精神的滿足。在下遂有此問。」
「然將軍之理論,完備無缺,吾亦不能在其中,尋找到精神的提升。老夫慚愧。」
朱言抬頭看著司馬徽,司馬徽慚愧道:「讓將軍失望了。」
朱言嘆了口氣,道:「既然先生認為,此理論,尚有不足,請先生與諸位先達,留在徐州,補齊其不足之處。如此,必可惠及萬世,以利萬民。」
司馬徽沒有立即表態,反而先看了看旁邊的徐庶等人。
朱言看著徐庶、諸葛亮等人,道:「我等打算在徐州設立三所學院,並且之後,必會將各類學院,開遍九州,實行科舉取士,各大小官職,唯有才者居之。諸位賢達,皆為又才之士,何不在徐州,同開萬世之太平?」
徐庶是寒門出生,對於朱言的政策,最是欣賞,他笑道:「吾乃當街殺人之輩,將軍亦敢用之?」
朱言誠懇道:「先生當街殺人,乃為義字,我等分豪強錢糧土地於百姓,亦為義也,恰異曲同工。」
徐庶哈哈大笑,道:「徐福略有薄名,而勞將軍遣人招之,且將軍為天下萬民,而覆世家豪強,徐福欽佩久已,既將軍相招,敢不從命?」
他拜下,道:「從今往後,徐福願拜將軍為主,與將軍一起,共創大業。」
朱言哈哈大笑,親自上前,扶起徐庶,笑道:「還是覺得先生叫徐庶好聽。」
徐庶也大笑:「一名而已,將軍若不怪庶以假名騙人,將軍只管叫吾徐庶便是。」
龐統笑問道:「將軍前面說,在下有王佐之才,若吾肯投靠將軍,不知將軍予吾何職?」
朱言環視眾人,笑道:「若諸位皆能前來相助。若從軍,則元直可為總參謀長,即軍師之職,孔明,士元亦可為參謀,廣元,公威可為政委。」
「若從政,孔明可為公台副手,元直、士元以可為公台副手,或一部之長,廣元,公威,可為一州之長。」
他說完,又轉頭看著司馬徽:「若水鏡先生肯相助,可同為黨校祭酒,大學校長,還可為教育部長。」
說完,他又朝司馬徽拜下,道:「如今天下,諸侯混戰,百姓離亂,還請先生出山,為吾等不足『主義』一書不足,建立各級學校,教化天下百姓。」
司馬徽有些為難,他來這裡,主要是想和朱言他們交流一下這大道之爭,並沒有想著要出仕,但朱言他們所言的社會,又太過美好,他也想看看,朱言他們的烏托邦,到底能不能建立起來。
他看看諸葛亮等人的面色,知道他們都已心動,便道:「既然將軍不棄,老夫也願為此盛事,略盡綿薄之力。」
眾人哈哈大笑,朱言又行禮,道:「朱言謝過先生,現在徐州,人才緊缺,先生交遊廣闊,還望先生不要藏私。」
司馬徽愣了一下,哭笑不得,自己這剛剛答應試一下呢,這就打起了自己那些好友的主意了?
他苦笑道:「老夫儘力而為。」
龐統問道:「看將軍所構建體制一書,政委尚排在司令之前,為何我與孔明三人只能在司令之後,做一參謀,而廣元兩人反而能為政委?而政事之中,吾等又高居公威二人之上?」
朱言笑道:「政委位置雖高,然行軍打仗,以司令為首,參謀雖排其後,卻能出謀劃策,正是士元三人所長。」
「況日後建總參謀部,制定全國軍略,非爾等三人不成。」
「廣元二人雖不長於軍略,卻沉穩持重,正是政委首選。」
「然於政務之上,爾等皆可統籌全局,特別孔明,行事謹慎,若是行軍打仗,還可能稍微銳氣不足,然若為政,則是丞相之選。」
「然孔明行事,雖面面俱到,然大小事務,皆一一過問,如此操勞日久,必損心神,且下級官員才能亦不足以完全發揮,所以我建議孔明你先去給公台當副手,既能與長文一起,為公台查缺補漏,也能學一下御下之術,不至於以後需事事親為,勞心勞力。」
諸葛亮躬身道:「謹受命。」
然後又向陳宮行禮道:「見過先生。」
陳宮笑道:「見過孔明,往後若有失漏,還請孔明指正。」
諸葛亮連說不敢,又向陳群道:「見過長文先生。」
陳宮、陳群心道:「果然毫無疏漏。」
陳群也笑著還禮。
朱言又對龐統說道:「士元你與孔明則相反,你之行事,太過隨性,缺了幾分小心敬慎。此時文遠軍中,參謀之位尚缺。文遠行事,動靜得宜,你可為文遠出謀劃策,也能學一下,如何臨機決斷,何時需放膽,何時需謹慎,不可只隨心意,輕下判斷。」
龐統躬身領命,道:「龐統領命。」
然後又向張遼、高順見禮。
朱言又看向石韜、孟建,問道:「二位先生想從軍還是從政?」
兩人對視一眼,道:「願聽將軍安排。」
朱言點頭道:「此時有組織部、教育部,宣傳部,司法部,公安部,財政部、農業部,工程部。除此之外還有政府辦公廳,稅務總局。宣傳部我暫時兼任,公台是組織部,伯平兼任公安部,長文是司法部,子正是工程部。子歸是辦公廳。」
「不如就由水鏡先生任教育部長,孔明任財政部,廣元為農業部,公威為稅務總局如何?」
眾人自然都沒有意見,只是似乎漏了徐庶,眾人都看著朱言。
朱言笑道:「現在缺人,好多要緊職位,連框架都還沒有搭起來。」
「國家除政務院外,還有最高法、最高檢,總參部,都還沒人擔任,每一處都緊要,我不知元直欲任何職?」
眾人都有些羨慕朱言對徐庶的信任,雖然朱言對他們都很重用,但提出這麼高的職位,讓他們自己選的,就只有徐庶了。
徐庶還有沒說話,朱言又接著說道:「對了,還有一個紀檢,監察天下,若元直願意,亦可為之。」
不是朱言不想直接安排,而是他對徐庶的了解其實不多,就記得幫劉備打贏了兩仗,打仗徐庶是厲害,但其他方面的才能,朱言還是不太清楚。
徐庶想了想,道:「吾自小恨貪官污吏,士族豪強,願為紀檢。」
這也與之後徐庶曾為御史中丞相吻合。
朱言點頭笑道:「如此甚好。」
之後,朱言就帶著一行人前往刺史府。
而徐州城中的宅子,經過曹操的屠城,還有接連兩次的大戰,又有朱言的『打土豪,分田地』,空下來的賊多,也都分給了他們,讓他們可以接家人過來。
等到所有人都回去休息,朱言差點興奮得大叫起來,感覺天下英雄,都被收歸麾下了。
這可是卧龍、鳳雛、還有徐庶啊,天下頂級人才啊。
他總感覺,書寫到這裡,已經可以完結了。
先前他還擔心,諸葛亮他們忠於大漢,不會被自己招攬。
但仔細想想,諸葛亮真的是忠於大漢嗎?或許是,但或許他也只是忠於劉備,不然劉表之時,他為什麼不出仕,輔佐劉表,提升荊州力量,剋制曹操呢?
當然,劉表不會用人,這因素很重。但如果真的完全忠於漢朝,那麼見漢朝糜爛,出來做點事,總比在山林中等待明主的要強吧?
龐統朱言倒是一開始就不擔心,他曾去過孫權那裡,也去過曹操那裡,只是都沒有得到重用,所以龐統是應該能招攬的。
至於徐庶,他與諸葛亮差不多,他們都忠於明主。
但徐庶更忠於朱言所提出的,『人人平等』。他是寒族啊,這樣一個真心為了底層百姓謀福利的制度,還不能打動他,簡直不可能。
就是不知道,這次,徐庶答應了朱言招攬,徐母會不會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