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王邑出兵,白波黃巾
河東黃巾,盤踞在白波穀,他們以白波穀為基礎,劫掠周邊。
河東富庶,讓白波穀黃巾,得到了壯大,號稱有十萬之眾,楊奉便是出自白波軍。
白波黃巾若是這般容易對付的話,王邑豈會拖延到現在。
河東富庶,兵馬倒也不少,足足有兩萬之眾,用於防禦白波穀黃巾倒也勉強,主動進攻的話,自尋死路。
得到劉璋的命令,王邑在返回河東後不敢怠慢,甚至聯合了河內太守張揚,聚兵三萬,駐守臨汾,試圖與白波黃巾一決雌雄。
一月之內平定白波黃巾,在河東官員看來,根本是難以完成的,可這道命令出自劉璋,讓王邑不得不慎重。
劉璋為大將軍,錄尚書事,總攬大權,在皇帝年幼的朝堂上,誰人敢於和劉璋正麵交鋒?
平定黃巾,本身就是分內之事,朝廷放權州牧、郡守,為的就是平定治下的叛亂。
“王太守,可有把握?”張揚語氣沉重的問道。
王邑沉聲道:“黃巾猖獗,本官身為河東太守,理當為聖上排憂解難。”
河東不少官員,不以為意,他們對平定黃巾,並不寄予厚望,同時也明白王邑這樣做的原因,大將軍隻給了一個月的時間,若王邑不能解決白波黃巾,恐怕大將軍就會插手河東。
當大將軍派遣兵馬來到河東,事情就不會那樣的簡單了。
劉璋的戰績,在諸侯中可謂顯赫,先後擊敗了荊州軍,平定了張魯,擊敗了李傕等人,威望如日中天。
河東臨近左馮翊,蜀王劉璋若是對富庶的河東沒有想法的話,才是最為奇怪的。
以河東和河內的富庶,隻要是落到劉璋手中,就能為劉璋的發展提供很大的幫助。
其實對投靠朝廷,河東的官員是不反對的,特別是河東的一些家族暗中參與了長安城的修建,對劉璋是有歸屬感的。
河東的狀況,其實對河東家族的發展是不利的,黃巾為禍,世家豪族之人,也是心中不安。
偏偏王邑在治軍方麵,無有更大的能力,前往長安表明忠心,落下了這樣一個差事。
不少官員甚至暗中埋怨王邑不明大局,劉璋有雄兵在手,更是大漢宗親,投靠這樣的諸侯,可謂是明智之舉,偏偏王邑想要將河東掌控在手中。
當諸侯無暇顧及河東的時候,局勢尚且能夠穩定下來,可是當諸侯將目光投向了河東,會有什麽樣的情況出現呢。
王邑的慷慨激昂,明麵上是調動了治下官員和將領的積極性,可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如何,王邑無從得知。
“傳令三軍將士,向白波穀進發。”王邑大喝道。
軍中將領轟然稱喏。
白波穀,地形獨特,讓盤踞在其中的黃巾,得到了很好的生存。
穀口的地形,能夠讓黃巾很好的防禦外敵來犯,而穀中的地形平緩,土地肥沃,可為黃巾提供米糧,這樣的所在,得以讓白波黃巾壯大。
白波黃巾得知王邑興兵來犯,渾然不懼。
白波黃巾和河東軍,有過不少的交手,知道河東軍的實力究竟如何。
若論裝備的話,白波黃巾是無法與河東軍比較,但是在戰鬥力上,白波黃巾的將領有絕對的信心。
在黃巾看來,河東軍的人就是混日子的,隻要在軍中一日,就不會有餓死的危險。
白波黃巾想要壯大,想要物資,就需要劫掠,需要過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尤其是黃巾中的精銳,那更是從戰爭的曆練中走出來的。
不過戰場上,終究是需要慎重的,黃巾的整體實力,比之正規軍隊是有著不小的差距的,真正能夠應對戰爭的是白波黃巾中的精銳。
黃巾的壯大曆史,那就是一部血腥的曆史,劫掠百姓,讓百姓無家可歸,被迫加入他們,成為大漢的叛逆。
“這王邑好生的猖狂,竟敢發兵進攻白波穀。”黃巾將領李樂冷哼道,神情間滿是不悅。
韓暹不屑道:“王邑匹夫認為投靠了朝廷,就在我等麵前耀武揚威,來日戰場上,本將斬其頭顱。”
韓暹是白波黃巾中的猛將,以武力高強而著稱,麾下三千精銳步卒,縱橫河東。
胡才道:“王邑此番聯合張揚,興兵三萬,不容小覷啊。”
相對於韓暹和李樂而言,胡才考慮的顯然更加的全麵“若此事有朝廷從中推動,一旦河東有戰事,難保益州軍出動。”
提及益州軍,韓暹和李樂的神情緊張了三分,蜀王劉璋,那可是諸侯中的猛人,與這樣人對戰,壓力太大。
“應該不會,蜀王攻占三輔不久,需要穩定局麵。”李樂分析道。
韓暹不滿的說道:“管他呢,兵來將擋,難道說還能因為畏懼益州軍而不出戰?”
胡才和李樂點了點頭,認同了韓暹的說法。
河東軍的大舉到來,對白波穀的影響還是不小的,穀中不少黃巾議論著如今的形勢。
黃巾自從起事到如今,沒有被平定,而與漢軍的作戰,往往是以黃巾的失敗告終。
兩日後,三萬河東軍,駐紮在白波穀外。
進出白波穀,倒是有不少道路,但寬敞的道路隻有一條,其餘的小路,隻要有戰事發生,憑借堅固的工事,完全可以將來犯之敵阻擋,這也是韓暹等人選擇白波穀發展的原因。
河東軍擺開陣勢,黃巾不甘示弱,韓暹、李樂、胡才,引軍五萬出戰。
五萬黃巾,比之三萬河東軍,聲勢上要更加的浩大。
這般規模的戰爭,之前在河東是沒有發生過的,黃巾與河東軍雖有衝突,僅僅是小規模的較量。
王邑的神色有些緊張。
兩軍對陣,搦戰為先,河東軍將領李滔出戰,戰不五合,為韓暹斬落馬下,一時間,黃巾氣勢高漲。
王邑鐵青著臉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兩軍交鋒,殺的是渾天暗日。
韓暹在胡才的建議下,率領五千黃巾精銳,衝擊河東軍中軍。
中軍大亂,河東軍的失敗不言而喻。
出戰三萬,一場交鋒,折損了萬餘人,王邑心中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