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紅樓之石頭新記> 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朝文武吊唁忙

第二百六十八章 滿朝文武吊唁忙

  濯清了解林如海夫婦身體狀況後,知道要做些準備了。


  嶽父嶽母去世雖然不用丁憂,但是七七四十九總要守孝,有必要把朝堂上的事情安排好。


  薩瓦既然這麽“奸詐”,就讓他多等幾個月,濯清反正也沒指望一下就能談成,涉及兩百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他早有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正如濯清預想的那樣,皇上得知馬齊受了薩瓦的賄賂,大發雷霆,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扒了他的官袍,摘了烏紗帽。


  皇上還是念他以前的功勞,隻是革職查辦,並沒有一棍子打死。


  武襄因為梅清逸的事情牽連,被貶為左都禦史,禮部尚書由孫淦接任,吏部尚書一職果然落到了史益智的頭上。


  忠順親王有心反對,可是這些事都是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而且看起來不過是隻損失了一位馬齊,一時不知道如何應對。


  加上史益智並不是太子黨,感覺形勢似乎沒那麽糟糕。


  但是那些文武大臣們就不這麽想了,忠順親王手下三名核心都被動了,這就是一個信號,皇上要對忠順親王下手了。


  原來還有一部分心存幻想的中間派,都下定決心拋棄忠順親王一派了。


  忠順親王手下那些人想法就多了,那些處在權力邊緣的官員,都在考慮更換門庭。


  而那些清流們則有了兔死狐悲的感覺,一個個都神情沮喪。


  因為是濯清策劃,太子推動,皇上同意,這朝堂上的重臣職位變更順利完成。


  由於職位變動,軍機處的構成也有了變化,武襄不再擔任軍機大臣,由史益智接任。


  這樣軍機處構成就失去了平衡,忠順親王隻剩了自己和孫淦,而太子這邊有濯清、蔣亭錫、王子騰。還有明裏暗裏支持太子的胤晝和史益智。


  即便濯清因為家孝不能理政,太子黨也占據了絕對優勢。


  正如濯清分析的,這次職位變動後,武襄和孫淦再也不敢跟忠順親王一條道走到黑了,隱隱有了分裂的跡象。


  朝堂上的事情處理完,濯清才放心回到隨園,準備嶽父嶽母的後事。


  濯清當然不會自己去瞎忙,他把工作細分下去,比如寺廟僧侶的事情就讓妙玉、惜春、傅秋芳去負責,傅秋芳正好可以和哥哥傅試協商,由鴻臚寺派人,根據規製處理靈柩停放,出殯等事宜。


  像孝衣、靈幡製作之類的事情就由晴雯、香菱、鶯兒去辦理。


  錢糧的撥付和人員安排由探春牽頭,平兒、秦可卿、鳳姐負責具體事務。


  朝臣、親戚的接待,主要是老王爺、老太妃坐鎮,李鴻遠、李漢時負責外院,內宅接待湘雲牽頭,尤氏、封氏負責具體的事務,當然姑母和衛老夫人也會來幫忙。


  寶釵是負責全麵事務,濯清不在的時候,一切事項由寶釵定奪。


  像棺木、香燭之類的采買自然就交給了薛蟠、薛蝌兩兄弟。


  剩下的比如迎春、岫煙等人則去陪著黛玉,替換她多休息,並做安撫工作。


  黛玉當然知道濯清的安排,這幾日她終日以淚洗麵,心理早已有了準備。隻是看到父母日漸消瘦,總是忍不住悲從心來。

  濯清把工作都安排下去,就是不放心黛玉,想整日陪著林妹妹。


  不過“王妃”父母的後事,規格待遇頗高,瑣事繁雜,總是很多事情要他親自拍板。


  終於,清明前後,林如海夫婦先後去世,相隔隻有兩。


  盡管有心理準備,黛玉還是哭暈過去了,從今以後就是沒了父母的孩子,黛玉心裏的苦可想而知。


  皇上得知消息後,準了濯清的長假,他早就從錦衣衛得知這些情況。


  不過濯清一向自己衙門裏的事情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上次大婚休息還不止五十呢,也沒出什麽簍子。


  太子和胤晝都親自登門吊唁,朝臣們隻要是在都中的,幾乎全部都來了,連那些封疆大吏們,也都差家人來西府吊唁。


  忠順親王一派裏有些人,正好想利用這個機會,想逃離即將要沉入水裏的“大船”。


  即便不能離開那艘破船的,也幻想緩解下關係,期望將來不被清算。


  所以這次來吊唁的朝臣,比參加濯清婚禮時的人數多了幾倍。


  濯清才不在意那些牆頭草的想法,他現在最擔心的是黛玉,所以最近都守在黛玉身邊。


  也許是因為濯清守著自己,也許是鴛鴦、紫鵑、茜雪她們悉心照顧,或許是迎春、岫煙的陪伴,包括園裏其他姐妹有空就來串門,黛玉終於緩過了這一段艱難時光。


  濯清見黛玉氣色好轉,終於放下心來,有時候憋著不哭未必是好事,既然感情宣泄掉了,最危險的時刻也就過去了。


  由於林如海夫婦沒有子嗣,濯清答應過繼次子,所以濯清是以孝子的身份,對前來吊唁的重臣跪拜還禮。


  那些五品以下的官員自然有李漢時去接待,三四品官員由李鴻遠招呼,二品以上大員,包括勳貴,濯清需要親自出麵還禮。


  黛玉還沒有子嗣,孝孫也不能少,濯清就讓賈芃出麵磕了幾個頭。


  探春心裏感動,因為這等於濯清明確告訴別人,賈芃是自己的兒子,而不是私生子。


  以前都是大家傳言,都中百姓是心裏有數,誰也不敢公開。濯清此舉等於給賈芃正名了。


  街頭巷尾果然議論開了:


  “聽了嗎?北靜王妃的父母去世,安南世子作的孝孫!”


  “你這是老黃曆了,那安南世子這事,都中哪個人不知道?”


  “那不一樣,以前都是遮遮掩掩的,現在等於昭告下了。”


  “那又怎麽樣?那是北靜王爺的本事,沒有北靜王爺打敗安南,你哪來的占城稻米吃,你吃的起嗎?”


  “你還別,這兩年清明前後的米價是便宜不少,往年我可要挨餓了!”


  “咱老百姓不就盼個溫飽,手裏能餘兩子,以備不時之需。你就知足吧,要是下都是北靜王爺這樣的官,那倒太平了!”


  旁邊幾個百姓都點頭讚同。


  “北靜王爺即便多生幾個兒子,也不會胡作非為,跟那邊不一樣!”有人用手指指忠順王府那個方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