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封賞的主要人物,就是葉玄和他的隊員們。其他的一些封賞,也有的不錯的,但是都沒有葉玄和他的隊員們得到的封賞豐厚。每個人都直接獎勵金幣一百,而且俸祿每年都是十枚金幣,除了楊蘭多十枚之外。


  “各位愛卿,有什麽要事,不妨直接上奏,本王當朝處理。”李赤在最後的環節裏麵,開始聽政和處理政務。果然,如葉玄之前聽說的一樣,大臣們上報的都是一些可以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啟奏大王,京城東頭王員外家小女豔豔,因為不滿意夫家公婆,本想著到公堂上狀告,卻不料因為寫的錯別字太多,縣令不認識,最後搞得哭笑不得,而陰差陽錯的,豔豔卻又和公婆和好,現在這件事情已經平息,城內百姓對此事都是開懷不已!”文官中一位官員站出來說了這麽一件事。


  “嗯,很好,婚姻本事好事,婆媳之間應該互相照顧,公婆持家應該有道,不可生看兒媳。兒媳也應該恪守婦道,勤儉持家,孝敬侍奉公婆。這樣一來,我於樓盛世可享!”李赤微笑,這樣的事情他是沒見過,但是如此搞笑的事情,他卻是聽說過的。


  而這樣的搞笑事情,會出現在朝堂之上,卻也是因為今天特殊的日子。新皇帝登基,不談大事難事,不太壞事諱事,已經是不成文的規定。於是就有很多官員哪一些雞毛蒜皮非常搞笑的小事來上奏,目的就是為了完成這樣的一個程序。這也就是這些小官員,真的大臣們,是不會說話的,基本上就是陪著皇帝笑笑,是不是的也湊上幾句熱鬧。說起來,所有的朝課,也隻有這個時候大家最放鬆,暢所欲言開懷大笑。


  有的事情,也許就是官員們幹脆編的。也不會有人去過問你豈不欺君的事情。比如緊跟著有一個人就說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啟奏大王,今天上朝之前,我在園中路過,看到我那兒媳正在給孩子喂奶。我那小孫子長的可真是俊俏,非常有福相。但是他小啊,淘氣啊,母親喂奶,他不吃,死活都不肯。我一向疼愛孫兒,這一看急了,裏忙走上去嚇唬孫兒說:‘你快吃,不吃爺爺就給你吃光了’,我就吸了兒媳婦兒一口奶,我本來就是為了紅孫兒麽,誰曾想到,兒媳婦忽的站起來,一下子放下衣襟,白了我一眼說‘老不正經的’。皇上你給我評評理,我疼愛孫兒,哄孩子的麽,我這怎麽就老不正經了?”(嘿嘿,隨手拈來,隨手拈來……)

  “哈哈!”滿朝文武開懷大笑,楊蘭和幾位宮女都是麵露羞澀卻忍俊不禁。說話的是一位老臣,說得一本正經兒的,等大家都笑了他自己還得扮演,憋著不笑。李赤年輕,卻也是聽出來了,哈哈大笑之後卻也沒說什麽,隻是擺擺手,老臣這才微笑著退回去。


  葉玄想了想,覺得自己要說的兩件事情都是大事,而且是一天兩天搞不定的大事,偏偏還關係到國家社稷。於是暫時壓住,等等到退朝之後再找李赤說說看。李赤看滿朝文武都不再說話了,卻是自己說了一件事情,而且是大事。


  “昨天,我接到奏章說,目前幾個國家之間都發生了戰爭,而且國模由小變大,很快就會上升到兩國正式的交戰了。目前,雖然還沒有波及到我國,但是我們剛剛經曆了戰爭,對於我們的軍民造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而這個時候,如果敵人來犯,勢必會有影響。所以,下令各邊防,嚴加防守,一旦有敵情盡快上報,地方統領遇到緊急事端,可以自行采取必要的策略,容後再報!”李赤說著。

  地下大臣們一陣議論,顯然都是有所耳聞的。太尉張之仲想了想後左跨出一步說:“大王,微臣以為,這次多個國家都發生戰爭,應該是這麽長久以來的積怨爆發,而引起的原因,我覺得就應該是我們和仙都國的一戰。盡管我們兩國交戰一個月有餘,戰果也是顯著,但是最後處理的結果實在是有點差強人意。天下大亂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我們卻要了仙都太多了賠償,到時候如果我們遇到外敵,仙都借故不提供支援,對我們來說將會是很大的損失。”


  葉玄一驚,這件事情處理的意思幾乎全是他的,若要說責任的話,那也就會是他的。太尉這麽說,明顯是對自己不滿。不等李赤說話,葉玄連忙一步跨出來,說:“啟奏大王,當初提出賠償,微臣完全是聽取仙都二王子霍爾澤王子的意思,並且在他自己提出來的基礎上,還作出讓步,積怨一事,要說也不會是因為賠償。最重要的是,雙方簽下契約,日前已經由成王遞交大王,相信不會有錯。而之前說的索賠一事,段飛段將軍等人可以作證!”


  “嗯,確有此事!”李赤肯定的點頭說道。


  “大王!”太尉卻是不等李赤有下文,就直接插話,可見太尉其實也是一個目中無人的人。“兩國交戰,戰敗一方自然是理虧,對於賠償之事哪敢小氣。況且葉將軍直接將賠償的數目交給仙都來提出,這本身就是明顯的計謀,對方若是提的不高,自然顯不出誠意,若是太高,哼哼,那自然就是大的損失。盡管葉將軍有所退讓,但那也隻是小恩小惠,積怨,勢必還會有,而且就算有,他們也不會提出來。”


  “至於契約!如果到時候我們尋求幫助的時候,他們推說兵力不足,不夠自保,那樣的話,我們難道還能拉他們的百姓來充軍不成?”太尉說的也是非常有道理,葉玄當然也明白要說積怨那是不可能沒有的,仗打敗了,還賠給人那麽多的城池財物,放在誰哪裏都有的憋屈。但但葉玄實在不忿的卻是他誇大後果。


  本來這樣的事情不會在今天說的,卻因為李赤自己說了重要政事,才引起的,反正也沒有明文規定不許講大事。太尉似乎對葉玄就非常不滿意,立刻借題發揮,誇大事實來讓葉玄的形象在朝中大臣們的嚴重下降,最好的目的就是讓葉玄在李赤那裏失勢。


  葉玄當然明白其中利害。治理國家當然不能意氣用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治理一個國家的時候似乎並不適用,就連一向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的曹操也都沒有辦到,錯誤的將蔡瑁張允兩位關鍵人物殺掉,而導致了整個赤壁之戰的失敗。葉玄可以說是個半路出家的人,就算李赤再怎麽欣賞他,在和國家的安危比較之後,也會縮水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