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喬致庸光大門庭
按喬氏族譜排序,喬貴發之後的字序排列為全、致、景、映、人。喬致庸是喬全美的二子,生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在喬家第三代中位列第五,是喬貴發最小的一個孫子。喬致庸同時是喬氏一門中壽數最高的一位,活了89歲,先後經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五朝,在喬家唯一享受過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因做事豁達大度,喬致庸便有了“亮財主”的綽號。喬致庸本有一兄名叫致廣,但早年離世。父親喬全美悲傷過度,亦隨之而去。這使得本來一心仕進、專心讀書的喬致庸不得不早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此時的複盛公已是如日中天,但相比其餘兩堂,在中堂不論財力還是官運均處於弱勢。喬致庸此時出道,可謂重任在肩。
喬致庸做生意,自然離不開複字號。但在中堂敢於跨出包頭城,在歸化城開辟新的領域。時間不長,他就先後開設了通順店、大德店、德興店、德興長、法中庸等字號。通過持續的向外擴張,至同治、光緒年間,複字號已經完成了戰略轉型和全麵發展,真正實現了“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作為老根據地的口外商鋪自不必說,北京至包頭沿線的各大城市都有複字號投資經營的各類商號;京津、東北,乃至長江流域的各大商埠,也有複字號的各類產業。雖然經營地域廣闊、門類齊全,但複字號萬變不離其宗,最核心的業務依舊是其熟悉的糧、茶、錢、當四行。若要論影響力和盈利能力,則非票號莫屬。
票號製度是山西商人的一大創舉,也是現代銀行業的前身。晉商的票號集存、放、匯於一體,創立了國際性的商業匯兌網絡,為各地的經濟繁榮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晉商票號早在清道光初年便已出現,極盛之時在國內遍及近百個城市,在國際上則遠至俄羅斯、日本和東南亞。在中堂在喬致庸的領導下,審時度勢,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開設了大德通的頂峰之時,僅大德通票號就盈利50萬兩白銀,每股分紅達到17000兩。對於絕大多數的士人而言,這是一個辛勞一生亦望塵莫及的天文數字。也正是這實打實的真金白銀,將大批優秀人才帶入了商海。
喬致庸素以知人善任著稱,除任人唯賢的舉措外,還非常注意革除用人之弊端。如喬家定有家規:各字號掌櫃不得由喬氏族人擔當,需選德才兼備之外姓人,且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正因為如此,在力挽狂瀾、挽救廣盛公的大掌櫃之後,喬家商號又經喬致庸的大力延攬,迎來了一批出類拔萃的精英人物。在這些人物中,最為出色的有入號50年,任大德通票號經理25年的高鈺;主持大德恒票號26年,晚年其女與喬致庸之孫聯姻的閻繼藩;由閻繼藩提拔,曾在大德恒票號接待西奔出逃的慈禧、光緒一行,後出任清朝國家銀行——大清銀行首任行長的賈繼英,以及執掌複字號數十年,在中堂唯一占有兩個股份的馬公甫(普通大掌櫃的股份上限就是一股)。他們為喬家帶來了豐厚的財帛與無上的聲望,在危難關頭一次次挽救了喬家、挽救了在中堂,同時也在商業史乃至近代史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如河瀚般燦爛的群英走出祁縣、走出山西、走出中國,用行動見證了匯通天下的誓言。
除善於用人之外,在中堂最主要的發達原因還在於其獨特的經營觀念和手段。在中堂的經營觀念主要包括:人棄我取,薄利多銷;重視信譽,不弄虛偽;忍讓為先,寬以待人;慎重交易,善始善終。在手段上則重視製度建設,各商號均建立了全麵有效的獎懲管理規章。同時,在中堂還強調對外交流,通過廣泛的交際形成聯盟,進而有效地維護其商業利益。喬家曆來重視結交各類官員,上至慈禧太後、光緒皇帝,下到督、道、府、縣的各級官員,均曲意奉迎、全力協助。與之聯係密切的包括山西巡撫趙爾巽(xùn)、岑春煊、丁寶銓;京師九門提督馬玉昆、軍機大臣左宗棠、北洋大臣李鴻章、湖廣總督端方以及後來的閻錫山、趙戴文、孔祥熙等。為抬高身價、光耀門庭,喬致庸本人還花錢捐了個二品補用道的虛銜,其餘族人乃至先祖也都各有頭銜。通過聯姻來擴展勢力,也是喬家的專長。喬家先後與祁縣渠家、太穀曹家、榆次常家等晉商巨族聯姻,甚至把北洋政府代總統馮國璋的外甥女娶進了家門。如此殫精竭慮的苦心經營,在中堂在喬致庸手中發展到頂峰也就不足為奇了。據統計,自光緒末年至民國時期,在中堂的商鋪在全國總計200處以上,僅流動資金就達700萬到1000萬兩之巨。如計入房產土地等各類不動產,則在中堂鼎盛之時的資產可達數千萬兩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