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人間疾苦
雲霓決絕的轉身離開。
京都已然被太後包圍,雲霓一出現在街道上,便被太後的人挾持回去。她的確沒有性命之憂,但若是太後一時興起,也根本不在乎一個公主的性命。
總之,他們得盡快平息這場叛亂。
“如今既然見不到陛下,你們想要名正言順的與太後宣戰,就得另尋蹊徑。”陳賢軒分析道,他已經通過這幾日對京都的了解,拚湊出了局勢。
“還有其餘的法子嗎?”秦蘇蘇皺眉問道。
“有。”顧庭凝視著秦蘇蘇道。
顧庭說完,從懷裏拿出一封信件,信件外畫著的圖案秦蘇蘇覺得很眼熟,顧庭拆開道:“這是北狄拓跋恒交給我的信件,至於信上的內容我們是否要信,就得看看拓跋恒是否真心了。”
秦蘇蘇將信件奪了過來,粗略的看了一遍後,交給碧溪。
碧溪哪裏認得那麽多字,如同燙手山芋般丟向陳賢軒。
“拓跋恒要與我們聯手,對他有什麽好處?”顧庭沉聲道。
“這封信是翕月主筆,上麵的字跡有她的刻意標記,而標記的意思是,可以相信。”秦蘇蘇朗聲道,“拓跋恒要求我被太後送往南疆,半路我就會被攔截,南疆便以此進攻中原,太後要麽讓白慶再戰一次,要麽便隻能讓顧庭參戰了。到時候顧庭不僅會有兵權,還有足夠的理由去威脅太後。”
“很理想。”陳賢軒點評道,“不過我覺得計劃有可行之處,至於太後到底會用什麽方法抵禦南疆,得看太後自己的選擇了。我倒是覺得顧將軍拿回兵權沒有那麽容易。”
“如今內憂外患,太後為了保全內政,必須得將外敵穩住。或許不會派遣我,但若是白慶再失敗一次,太後也沒有足夠的兵力保護大禹了。”顧庭沉聲道。
看來三人的意思趨同,這封信或許有些風險,但有著可以嚐試的機會。
如今全城警戒,秦蘇蘇要想被逮住輕而易舉。她在外麵稍微晃了晃,便被五花大綁的丟到了金鑾殿。
對此,太後卻高興不起來。
秦蘇蘇哪會如此聽話的回來,其中必定有詐!罷了,眼不見心為靜,太後決定速戰速決,將秦蘇蘇連夜丟往南疆,以解心頭之恨。
這倒是正中秦蘇蘇下懷。
計劃有條不紊的實施著,秦蘇蘇被拓跋恒的人半路劫持下來,安頓妥當了。便開始向太後發難,太後聽說送去南疆的人丟了,差點氣暈過去。
此事本該順利的解決,怎麽盡出些幺蛾子。
而南疆很顯然不打算給太後過多的時間思考,眨眼便奇襲大禹,連奪五座城。
無奈之下,太後隻能上朝,聽取眾人意見。
盡管她清楚秦蘇蘇失蹤一事有詐,但大禹被南疆來犯之事才是頭等大事。
朝堂寂靜無聲,誰也不願意做這個出頭鳥。
“南疆已經冒犯了大禹,作為大禹的子民,應當替大禹解決這個心頭大恨,而不是縮在朝堂上當個烏龜!”太後宛若跳梁小醜般,在朝堂上大喊大叫。
她需要一個自薦者,否則隻能派遣白慶了。
但白慶的實力也是眾人有目共睹的……
而其餘之人,雖然滿腔怒意,但是在雲霓公主的特意囑咐下,也沒人接下這個任務。
如今太後孤立無援。
雲霓公主端坐在一旁,嗤笑道:“太後,新晉的南平侯既然有了這個頭銜,就應當承受這份責任。不如,讓南平侯再試一次?”
太後怒視雲霓,壓低聲音道:“哀家留你一條命,你可莫要得寸進尺。”
“我若是死了,皇兄想必也不會安穩養病,太後可不要節外生枝啊。”雲霓公主氣勢更甚,她朗聲道。
“太後,臣……臣不想去南疆。”白慶見狀,連忙跪下央求。
他已經失敗過一次了,還葬送了四幾萬兵馬,如今他可再也沒膽子踏上前線了。
但如今太後正是氣頭上,既然沒有人可以派遣,那就讓白慶再上一次!
“白慶!哀家給你五萬!五萬兵馬,你務必將南疆趕出大禹!若是沒有,你也不要回來了!”太後一拍椅把,歇息底裏道。
白慶嚇得直哆嗦,卻沒膽子反駁太後,他唯唯諾諾的點了點頭:“臣……遵……遵旨。”
他再次被趕鴨子上架,領著太後給的五萬兵馬,哭笑不得。
對他而言,眼前隻有兩條路,要麽戰死在邊境,要麽處死在京都。於是,迫於壓力的白慶做了此生最為慎重且大膽的決定。
他帶著太後給的五萬兵馬,一路北上……跑了。
此刻,顧庭進京的消息席卷而來。
迷茫無辜的百姓聽說後,無不大喜。
一次戰敗,一次逃跑,令大禹顏麵盡失,終於,真正的南平候府回來了。
顧庭一步一步走上金鑾殿,如今的金鑾殿上的人已經不再是景文帝景元帝了,而是早已雪鬢霜鬟的太後。多日未見,太後愈發憔悴了。
她坐在龍椅上,眼眸混濁。
“這便是你想看到的?”太後開門見山。
今日的局麵對誰有利,便是誰的計謀。很顯然,顧庭是大贏家。
“臣參見太後。”顧庭並未回答,他行了一個大禮,“臣此番歸來,便是要驅逐南疆。”
“來人!把此人丟出京都!既然你已經乞骸骨,就不該出現在京都!”太後大喝。
她管不了大禹的江山,也管不了除京都外的地方,既然她管不到,那索性就讓給南疆,她隻需要京都城即可。
而顧庭,無論他有什麽目的,她都不會讓顧庭好過!
顧庭任由侍衛拉著他一步一步走出金鑾殿。
他望著龍椅上的女人,隻覺得可悲。
她以為權利能帶給她無數的快感,殊不知無上的權利最終會吞噬她,令她成為史書上濃墨重彩的汙點。
顧庭被太後趕出了宮,在出城的路上卻被義憤填膺的百姓們阻撓。百姓不理解,顧庭是大禹的英雄,怎麽能受如此不公的待遇,一時間,太後成為了眾矢之的。
民間開始出現詆毀太後的歌謠,朝堂權臣愈發變本加厲的斂財,百姓苦不堪言,背井離鄉,整個大禹變得岌岌可危。
而住在深宮的太後看不見這份人間疾苦對此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