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一世獨寵> 第四十六章 似是故人來(十七)

第四十六章 似是故人來(十七)

  安定郡王,安定郡王,蕭予綾想,這個稱號委實和周天行不配,不說別的,就他行事作風就不是個穩定的人!

  她不明白為什麽,他對她的態度十分詭異,說變就變。就說那天晚上,她陪他聊天,他明明就是很開心的樣子,為何又突然變了臉?


  想不通,實在是想不通!

  周天行與幾位幕僚坐於涼亭之中,眾人議論起政見來慷慨激昂,平白將品茗這等雅事弄得毫無氣氛。


  周天行有些不耐,卻仍正襟危坐,麵上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隻是,他的視線,在眾人看不見之時難免往別處瞟去,偏巧就看到了蕭予綾站在亭子外麵搖頭晃腦的模樣。


  這個婦人,又在想什麽主意了?


  他忍不住蹙眉,恰逢此時,剛好是他手下名喚郭橋的幕僚說到對大興土木的暴君當舉兵討伐,一味愚忠實則是陷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


  幕僚們都是有些眼色之人,見王爺蹙眉,立即有一番心領神會,大家雖然隻是議論史書上記載的暴君,卻難免有影射當今天子成帝之嫌。


  眾幕僚中,一喚高茂的中年男子頓悟,王爺這是顧念手足之情,不願以兵戎相見!


  想通這一點,高茂上前道:“郭公此言差矣!既然是暴君,為何還需討伐?有道是天道天罰,既是暴君必然自取滅亡,何苦還要興師動眾,被史官所病垢?”


  郭橋忿然,反問曰:“若不舉兵討伐,暴君如何滅亡?”


  “老子曾說要無為而治,茂深以為然!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萬物皆有其道法,我們何苦要妄加幹涉?不如順其自然,讓萬物照著本然發展!試想,若是暴君荒淫無道,順其自然發展,是不是終有一日天會罰他呢?既然天會罰他,何苦要興起戰亂呢?”


  聞言,別人什麽反應蕭予綾顧不上,她反正是忍不住笑了,她這一笑顧忌很多,所以並不明顯,也未出聲。這個中年男人,說起話來竟似五歲孩童,看似有理實則紙上談兵、空空一般。


  這般陳詞濫調周天行已經聽了無數遍,早已是煩不勝煩,見她一笑,不知出於何種心態,竟然開口問道:“阿嶺,你因何而發笑?是覺得高茂所言滑稽嗎?”


  眾人聽到周天行發問,皆是不解,阿嶺乃是何人?再順著他的視線看去,竟然是一個毛頭小子!

  最先沉不住氣的便是被蕭予綾‘視為’滑稽的高茂,他頗不服氣的朝著蕭予綾拱手,道:“但不知小公子師門何出?令尊何處?”


  蕭予綾知道周天行是有意為難她,她已然將高茂惹惱,事已至此即便息事寧人他也未必罷休,還會讓旁人覺得她懦弱無能。這個時代,一個‘男子’懦弱無能是被世人所鄙視的。


  她微微一笑,不卑不亢的回答:“家父無名之人不足一提!師者繁多,也非賢士大家!說來,怕是眾公不知!”


  她這一回答,幾個對她好奇的幕僚都露出惋惜和鄙夷的眼神。一個出身一般,老師一般的人,在眾人心裏便隻是個一般人!


  高茂的鄙夷更是不加遮掩,聲音也提高了許多,道:“既然如此,那你因何發笑?”


  蕭予綾深刻理解到,自己被歧視了,高茂的話外音是既然出身如此,有什麽資格發笑!她也不惱,徐徐回曰:“嶺所笑,非公也!乃是想到一可笑故事,因而發笑!”


  眾人齊齊蹙眉,為何跟在王爺身邊的人如此輕浮?大家皆是有身份有才學之人,這個毛頭小子不知道細心聆聽,竟然還因想到故事而發笑!

  周天行眼見著眾人對蕭予綾不滿,毫無為她解圍之意,大有看她熱鬧之心。


  蕭予綾本也不指望別人救助於她,粲然一笑,雙手平舉於頭,向著周天行俯身行禮請求曰:“王爺,嶺見眾公疲累,請許嶺為眾公講一故事,以博眾公一笑!”


  雖不知她葫蘆裏麵賣的什麽藥,周天行卻也願意配合,這些個幕僚雅士們最是善辯,且偏執無比。今天蕭予綾若是不能令諸人滿意,必被責難!他倒要看看這個狡猾的婦人要如何脫身!

  他含著幸災樂禍的笑意,頷首道:“你且說來!”


  蕭予綾頷首,娓娓道來曰:“一丈夫,誠心侍奉上天!一日,發大水,將丈夫困於屋頂!一個時辰後,一葉扁舟經過,撐扁舟的老叟令其上舟避難。丈夫搖首,曰:“我奉上天,上天必會佑我,老叟自去!”老叟聞之遠去。不一會,一官船經過,船上大吏命人將丈夫請上船去,丈夫依舊搖首,道:“天必佑我,我自等天佑,吏可離去!”後,雨水連連,將屋頂衝垮,丈夫被淹死。死後,見到地府官差,不解,問:“天為何不佑我?”地府官差答:“按照天意,你曾有兩次獲救的機會,你卻一一拒絕!非天不救你,乃是你不自救也!””


  說到這裏,蕭予綾抬首環視眾人,最後實現落於周天行身上,問:“王爺以為,嶺所說的故事如何?”


  不及周天行回答,便有人高聲歎道:“此故事,乍聽荒謬,實則寓意無窮!甚好,甚好!”


  蕭予綾也不謙虛,頷首答:“然也!老子無為而治,並非一無所為,而是不妄為,不逆道而為!暴君者,逆天行事,舉兵討伐乃是順應天命的作為,若是隻待天罰暴君,隻待天佑百姓,那和剛才故事裏的丈夫有和區別?”


  此話一出,四圍噤若寒蟬,道理雖是如此,可一旦舉兵難免被史官病垢為亂臣賊子。當下賢士最是注重大孝大善大義,舉兵伐君,乃是罔顧祖宗的不孝之舉,亦是不顧君臣大義的不義之事,更是挑動天下戰亂的大惡之事!


  縱使得償所願,卻也人心盡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