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問題

  對於一家房地產公司來說,資金是最重要的。


  沒有現金是最危險的,哪怕是手裏的現金少,都可能會出現問題。


  對於一家比較大的房地產公司來說,哪怕是手裏的現金。有個那麽一兩百億還是不夠多。


  “在當今這個社會,很多公司手裏的錢根本就負擔不起他一年的開銷,甚至隻能負擔兩三個月。”


  這是之前一位在商場中很有的地位的人說過的話,而這話也確實在這是應驗了。


  “看資產負債表的時候,請注意一下公司的現金短債比,一旦一家公司的現金短債比低於一個值,就可能出現流動性危機。”


  “一般情況下現金短債比越高公司的財務越健康現金短債比低於一的企業往往可能出現不可預料的危機。”


  但就現在這個社會,到底能有幾家公司能夠讓現金短債比保持在一以上?哪怕是其他行業,都有不少公司手裏的現金隻能支付不到半年的到期負債的,更別說對資金需求量很大的房地產企業了。


  不過總的來說,這根本就不是什麽大事。


  “隻要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存在,花掉了一份錢,就又賺了兩份錢,手裏的錢是會越變越多的,什麽事都不會發生。”


  ……


  但能達到這樣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資金必須能持續地流動下去。


  有的時候,拿這一份錢確實可以轉回兩份錢,但問題往往在於你能不能讓這兩份錢回到手裏。


  有些企業把自己的事業鋪得太開,雖說所鋪開的業務在長期內確實可以為企業帶來持久的盈利,但在產業成熟之前,將會大量消耗集團並不充裕的現金。


  “一旦新的產業所帶來的盈利還到不了帳,舊的產業能獲取的回款已經見底,企業就會出現資金鏈危機。”


  誰都知道可能發生這樣的事,但冒險的人一直都有。


  ……


  關於產業調控,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對於老百姓來說,抑製物價上漲是必須的。就這十幾年之內,上漲幅度最高的當屬房地產。


  十幾年前的住宅,每平米可能才賣到六七百元。到現在,1平方米的住宅有時要賣到一兩萬不止。


  自始至終,這樣飛速上漲的房價都引來了不少人的非議,甚至有人曾說,“黑心開發商把所有的錢都賺進了自己腰包”。


  當然,這樣說是不對的。畢竟開發商所需要支付的費用很多,人工費,稅費,還有,可能多可能少的拆遷補償款,這一樣都少不了。


  更別說那占到了大頭的材料費和土地成本,債務的利息一樣是一家房地產企業不得不麵對的支出。


  “開一家房地產公司所需要的東西實在太多。”


  盡管如此,很多人卻一直覺得是房地產公司賺到了大錢,還在喊窮。


  ……


  究竟有沒有賺到錢,這些一時半會說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有那麽幾家房地產公司已經因為自己無序的開發走到了危險的邊緣。


  昌南的天蜃集團就是如此。


  這一家去年登頂年度銷冠的房地產公司當前正麵臨著大量投資成本短時間內拿不回來的現實,不俗的銷售額讓企業積累了一大批項目需要建設,可賬目上的回款往往還需要等一段時間。


  不過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事情還可以比較容易地解決。


  可問題壞就壞在現在,事情並不是那麽簡單。


  “十月份政丨府開了一次大會,有關房地產的最新一次調控政策將在不久之後出爐。”


  ……


  政策的不可預見性成為了房地產市場的最大變數。很多投資者已經開始觀望,一樣有分析者開始唱衰房地產。


  “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狂歡之後必然是一片狼藉。”


  “退潮之後才知道是誰在裸泳,現在洗牌的時候已經到了,且看一年之後,還有誰能活在這個賽場。”


  看熱鬧的人不知有多少,這批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懷揣著當看客的心思,覺得隻要自己不買房,房地產市場所發生的變局就不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更有甚者,有些人之前在房地產上麵花了不少真金白銀,現在對這種耗資巨大的東西抱有一種天生的敵意。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是到處都可以找得到的。這也就使得真正的政策還沒有發布,房地產公司就如臨大敵。


  紛紛進行了緊急會議,以商討在全新行情之下,自身所受的影響和應對措施。


  ……


  “政策對集團的影響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好的。如今看來,不好的影響似乎居多。”


  在特別會議上,有人這樣發言。


  “朱董事長對政策所帶來的影響似乎有些太過悲觀了集團的業務,不僅有房地產還有其他的,包括智能家居和新能源汽車在內的其他產業。”


  “不可否認,政策對集團未來確實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影響僅僅局限於房地產產業,集團的其他業務受此影響較小。可以說,在此方麵上,集團天生就比那些隻專注於房地產開發的企業強了很多。”


  然後,這一位理事語出驚人。


  “在同一行業中,我們的競爭對手越少我們就可以獲得越大的利益。現在調控政策還沒有出來,但可以預見的是,它對不少房地產企業都會帶來一次打擊。”


  “挺不過去的就此倒下,挺過去的,就可以瓜分失敗者的份額——隻要挺過那麽一兩年,集團在房地產業務上也可以有更大的發展。”


  這話說完,會議室裏許多人點頭。


  ……


  沒有誰會確定自己是能活過危機的那一個,但對於朱曉軍董事長來說,能不能活過危機,其實不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隻是一次危機,一定要挺過去的,不然我這樣大費周張讓集團免於破產,豈不是整個都白忙活了?”


  他的內心有一個強烈的念頭,就是要讓集團過得更好——至少要比原主在那的時候更好。


  “隻有這樣才能體現我的價值。”


  這就是朱曉軍的所思所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