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第七節 萬物入境,心不染塵

第七節 萬物入境,心不染塵

  縱使萬物入鏡,心依然不染塵埃。


  生在紅塵凡世,霓虹都市,相信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心存欲望。欲望,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生必然。但是,欲望一旦無度變成了貪欲,人就會失去平和的心態,導致本心、本性的迷失,精神上永無快樂,永無寧靜,這樣的人生猶如走在“迷霧”中,看不到前,也看不到後,步履艱難……


  這一點並不難理解。欲望,是指想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人一旦陷入欲望的溝壑,就會變得倍加貪婪,總認為自己的付出與獲得不成正比,總希望以最少成本獲得最大回報。於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欲望,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會不停地索取,不停地追逐,內心得不到片刻清淨。


  大海邊上一棟破舊的茅草屋裏住著一對老夫妻,他們無兒無女,過著非常清貧的生活,老頭每天都出海打魚,早出晚歸,而妻子則在家紡紗,賺些錢以貼補家用。有一天漁夫出海打魚,撒了好幾網都一無所獲,於是他決定再撒一網,要是還是什麽都打不上來的話就回家。


  幸運的是,最後一網卻讓他打上來一尾美麗的金魚。更讓人吃驚的是,這尾金魚還會說話,它苦苦哀求漁夫說:“我是大海裏的金魚公主,求您放我回大海裏吧,我會報答您的,無論您有什麽願望,我都會幫您實現的。”善良的漁夫經受不住金魚的苦苦哀求,什麽要求也沒提就把金魚放回大海裏了。


  當看到漁夫空手而歸時,妻子一直埋怨漁夫沒用。漁夫聽妻子數落完,把金魚的事情說了一遍,本想能夠洗脫自己的冤屈,誰承想迎來的是更加嚴厲的指責:“你這個糊塗的老家夥,你怎麽可以什麽願望都沒提,你看我們家窮得什麽都沒有,你就是要個木盆也好啊。”


  漁夫禁不住妻子的一陣指責,來到大海邊,對著大海喊:“金魚公主、金魚公主……”沒一會兒,金魚浮出水麵,漁夫羞愧地對金魚說:“我老婆到家把我罵了一頓,她想讓我向你要一個新的木盆。”金魚說:“老爺爺,您回家吧,我會幫您實現願望的。”漁夫剛到家,就看到自己家裏多了一個又大又漂亮的新木盆,他心想:老婆有了個新木盆該高興了吧。誰知妻子看到新木盆,不但不高興,反而罵他罵得更厲害了,她又想要一座新房子。


  漁夫無奈地再次找到金魚說出老婆的願望,等他回到家,他們家果然出現了一座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可是他的老婆依然不滿足,她想要的越來越多,她讓漁夫跟金魚說,她要城堡宮殿,還要當女王。這些願望都實現了,這位妻子更加窮凶極惡地對漁夫說:“現在我要你去告訴那條金魚,讓它過來服侍我。”漁夫沒有辦法,又對金魚說出了妻子的要求。


  這一次,金魚什麽都沒有說,消失在大海之中。等漁夫回到家,城堡宮殿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新房子也沒有了,新木盆也沒有了。他們又回到了原來清貧的生活之中,繼續生活在破舊的茅草屋之中,而妻子還坐在房前用破木盆洗著衣服。


  這個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起碼說明了三個道理:一是人的欲望是不容易滿足的;二是即使人的某個欲望得到了滿足,其滿足感所產生的快樂也維持不了多久;三是人的欲望過強,就會物極必反,漁夫的妻子被欲望蒙蔽了雙眼,不懂得凡事適可而止,到最後落得一無所獲的地步,又重新過上了清貧的生活。

  由此可見,人如果控製不了自己的欲望,就會成為欲望的奴隸,最終要被欲望所湮沒。所以,我們應該時常靜下心來告誡自己:控製自己的欲望,切忌吝嗇與貪婪,恪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堅持踏踏實實地做事,如此才能少一些煩惱,多一些平和,才有精力做一些讓自己真正有所收益的事情。


  麵對五彩繽紛的誘惑時,能夠守住自己的內心,控製住自己的欲望,就能讓內心安然並淡定下來。《菜根譚》對人生之“欲”有過這樣的精辟論述:“人生隻為欲字所累,便如馬如牛,聽人羈絡;為鷹為犬,任物鞭笞。若果一念清明,淡然無欲,天地也不能轉動我,鬼神也不能役使我,況一切區區事物乎!”


  在這一點上,中國曆史上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做得非常好。林則徐光明磊落、清正廉潔,“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與其說這是林則徐書寫的一副對聯,不如說是他本人的真實寫照:他不為外物所誘惑,不畏浮雲遮望眼,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


  林則徐所處時代正值清朝開始走向衰落、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官場十分腐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乃真實寫照。在風氣不正、腐敗現象包圍的情況下,林則徐正氣凜然,執法嚴明,對腐敗深惡痛絕,他屢次論斥權幸大臣,嚴厲打擊邪惡勢力,皇親國戚、佞臣奸黨無不懼怕。林則徐每到一任,貪官汙吏便心驚膽寒,土豪惡霸便威勢頓挫,窮苦百姓歡欣鼓舞。特別是公元1838年,林則徐抗英禁煙。外國煙販和勾結他們的洋行商人,起初並沒有把林則徐的到來放在心上。他們知道,清朝官員都愛錢,隻要花些銀子,沒有過不了的關,可這一回他們的如意算盤打空了。“本大臣不要錢,隻要你的腦袋!”林則徐大舉沒收鴉片,並親自監督鴉片的銷毀。


  林則徐為何能如此“剛”呢?說到底,這要源於他的“無欲”。他克己奉公,兩袖清風,“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為官幾十年,他一日三餐隻吃“落斛粥”(次米熬成的粥),一切唯溫飽能居而已;外任時不吃沿途州府官吏為其安排的飲食,認為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欲。林則徐從無他求,從無他欲,“不作濁富”,沒有任何的私心,因此才一身正氣,不畏權貴,不怕丟官,不怕殺頭,剛正不阿,挺立世間。


  無欲,是要求人們不貪得、不妄求。“無欲自然心似水”,“無求勝於三公上”,這是古人總結出的人生哲理,旨在告誡我們要克製私欲,淡泊守誌。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畏浮雲遮望眼,身心就自然清澈了。這是思悟後的清醒,更是超越世俗的大智慧,我們可將這一警語作為立身行事的指南。


  麵對錯綜複雜的都市世界,麵對來自各方的種種誘惑,假如我們能夠時時靜下心來,守住自己的內心,舍棄功利與浮躁,克製貪婪之念,那麽我們就能在障眼的迷霧中辨明方向,朝著正確的方向勇往直前,克敵製勝,也就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縱使萬物入鏡,心依然不染塵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