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第三節 天明總要經過黑夜的等待

第三節 天明總要經過黑夜的等待

  人間沒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恒的冬天。


  每個人的機遇不同,然而在成功之前都有一個相同的必經過程——寂寞。寂寞是難耐的,寂寞是清苦的,寂寞是無聊的,寂寞是孤寂的,因此不少人抱怨寂寞難熬,耐不住寂寞,情緒容易躁動。比如,做學問的沉不下心搞研究,盼著買到一張百萬彩票;當作家的不甘心埋頭寫作,希望能一夜之間成為名人……


  殊不知,寂寞是一場漫漫修行,是一種身心的考驗。鐵樹沉寂六十年方開一次花,曇花積聚一個花期隻為數小時的盛放。不在寂寞中自製,便在寂寞中墮落;不在寂寞中升華,便在寂寞中糜爛;不在寂寞中永生,便在寂寞中腐朽。如果說寂寞是成功的根須,那麽成功就是寂寞開出的花朵。沒有根須,難為花朵。


  為了尋得佛門真經,一個年輕人決定剃度為僧。剃度時,他信誓旦旦地向住持表示自己要皈依佛門,但才念了不到一個月的佛經他就受不了寺院的寂寞,還俗去了。一個月後,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要求重入佛祖門下。住持心生慈悲,就答應了。三個月後,他又嚷嚷說佛門冷清留不住人,又一次開溜。


  年輕人如此鬧騰了好幾次,住持很是糾結,留與不留都是煩惱。後來,住持想出了一條妙計,對年輕人說:“這樣好了,你不如在寺院門口開個茶館,做個不染紅塵的還俗和尚。”年輕人聽了很是高興,還真的在寺院門口開了個茶館,後來又討了個老婆,開開心心地過活起來。當然,他也沒領會到佛門真經。


  這位年輕人一心想尋得佛門真經,卻又不甘寺院寂寞的折磨,總是被紅塵的繁華誘惑著,如此怎能靜悟佛道的深奧呢?隻會半途而廢。住持也實在是高明,像這種不甘寂寞、心無定力的人也隻能安排他做一些半拉子的事情。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過,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的人,都必須經曆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寂寞孤獨;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和堅持;三才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輝煌和成功,寂寞的妙處可見一斑。


  所以,麵對寂寞,我們應該學會正視、學會感恩。寂寞不是百無聊賴、無所事事,更不是所謂的孤獨或寂滅。寂寞的意義在於:守住精神的底線,不為浮躁左右,安靜躁動的心神,熨帖狂亂的靈魂。憑借一己良知和理性,在寂寞中堅守、進取、升華,完成對生命的認識和詮釋,使人生不再寂寞。

  38歲時,李時珍被薦為太醫院判,他一頭紮進書堆,夜以繼日地研讀、摘抄和描繪藥物圖形,努力汲取著前人的醫學精髓。而此時太醫院上下已經被搞得烏煙瘴氣,原來那些院判們發現嘉靖皇帝迷信仙道,祈求長生不老之術,便紛紛大煉不死仙丹。哪有什麽不死仙丹呢?李時珍勸說眾人停止這種荒唐行為,但他們給出的解釋是——既然皇上喜歡,何不就此取悅皇上,以獲取功名利祿呢。因為功名居然泯滅了行醫之道,李時珍不想這樣,一年後毅然告病還鄉。


  回到家後,李時珍沒有在家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他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裏路”更不可少,便外出采訪。在那些日子裏,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其間,他們的足跡遍及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以及牛首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


  遠離了人間的喧囂,每日麵對巍巍大山、青青悠草,無疑是寂寞的。但李時珍耐得住寂寞,先後曆時27年,最終搞清了許多藥物的疑難問題,完成了16世紀為止我國最係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藥學著作《本草綱目》的編寫工作,該書被達爾文讚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李時珍撰寫醫藥典籍,曆時27年,其間他訪遍名山大川,嚐遍百花野草,終於著成驚世駭俗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正可謂“古來聖賢皆寂寞”。試想,如果他與眾多的太醫院判同流合汙,為功名利祿所誘惑,或者不能忍受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的寂寞,哪還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


  “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萬物芸芸,各複歸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這些話無不是在啟發我們:寂寞,是思想上的考驗,是精神的曆程。紅塵喧囂,人海浮沉之餘,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心靈才得其正,浮華歸於沉寂,精彩方才體現。


  成功要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請記住,“人間沒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恒的冬天”,不要苦惱,不要氣餒,因為沉沉的黑夜是黎明的前奏,短暫的寂寞是成功的動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