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關銀屏,主動出擊
劉封與孫尚香訂親的消息,很快就在公安傳開。
公安城中,劉備軍家眷眾多,這些人平素無事,最熱衷的就是八卦。
其他家還好,畢竟和劉封沒什麽大的關聯,就連張飛的夫人夏侯氏,也抱著吃瓜的心態,好整以暇的盯著對門的關府。
關羽長期駐守外地,府中做主的人,是夫人胡氏。
糜氏、夏侯氏有大族的出身,胡氏卻隻是河東的小門小戶,也幸好關羽念舊,要不然的話,胡氏這個家也持不下去。
“銀屏,你也老大不小了,要注意外麵的風聞,不要總是在外拋頭露麵,有空就跟著你封伯兄的義母、師娘讀讀書,學一學繡技,要是別人搶了先,你後悔都來不及。”
胡氏這兩天的臉色很是陰鬱,她已經連續幾天沒出門了,出去也是找氣受,還不如在家好好的教導關銀屏。
丟人呐!
關家的小娘,竟然被人八卦說成性格強勢,這還有天理沒有?
一切都要怪眼前這個死丫頭,近水樓台都沒得到月,沒事整天在外麵射箭騎馬,要是呆在府中畫眉刺繡,哪會被人說些閑話。
關銀屏低著頭站在一旁不說話,手裏緊緊的握著一把普通的角弓,若是有心人的話,當會發現,這角弓正是劉封相贈。
在長阪坡遇見劉封時,關銀屏心裏,並沒有把這個義兄當作心儀之人,事實上,當時的她還把劉封當作搶掠的曹軍將校。
隨後,劉封帶著眾小到了隆中,並贈送給她這一把角弓。
在梁父岩和劉封一起比試射箭,燒烤,那是一段無憂無慮的快樂日子,短暫又幸福……。
就連關銀屏自己都不知道,在什麽時候,心裏留下了劉封的影子。
再往後,劉封帶著鄧艾離開隆中,到了夏口,關銀屏見到他的次數,少之又少,就算有限的幾次,也有關興、張苞、鄧艾等在場。
男兒誌在四方。
這也很正常,父親關羽、大哥關平也是這樣,劉封也應該是如此。
關銀屏情竇將開未開,胡氏心思粗放,也沒有功夫關心女兒心中所想,就這麽耽擱了一下,關銀屏就在競爭中由領先者變成了落後者。
“阿娘不要訓阿姐了?我已經和封伯兄說過了,他答應過,要娶我姐姐的?”就在胡氏、關銀屏兩人僵持著,誰也不服誰的時候,一個稚嫩的童聲從門口傳來,進來一個虎頭虎腦的壯實少年。
胡氏轉頭一看,不是兒子關興,還有何人。
“你,你這渾小子,又是一身泥,跪下。”胡氏惡狠狠的朝關興瞪了一眼,拿起放在邊上的小竹杖朝關興身上抽了過去。
關銀屏有關羽護著,胡氏怕這倔小娘告狀不敢打,關興皮糙肉厚,打打沒什麽關係,這小子也習慣了。
收拾了關興一通後,胡氏氣也漸消了。
一轉身收拾利落出了門,估計是準備找糜夫人、夏侯夫人再說上一說關銀屏的事情。
關興呲牙咧嘴了一會,終於熬不住問道:“姐,以後千萬要告訴姐夫,弟弟這一頓打,是替你受的?”
關銀屏在胡氏麵前死倔,在小弟關興麵前,終於放下了麵子:“什麽姐夫,別亂喊,那是封伯兄,你也可以喊元通伯兄,但不能喊姐夫?”
關興搖頭道:“姐姐你口不應心,這把角弓是姐夫送的吧。你要是想姐夫,就去夏口找他,告訴他你的心意。”
“興弟.……。”關銀屏被關興一語說破心事,眼眸一下子泛起濕霧,大長腿一會兒伸直,一會兒又縮回,心裏七上八下,紛亂的不行。
“阿姐你看鄧哥,喜歡蘭姐姐,就死纏爛打,現在劉伯父不也默認了?”關興繼續加大鼓惑力度,拿出了鄧艾和劉蘭的例子。
鄧艾被徐庶收為弟子後,身份上已經大不一樣。
劉備在對他幾番考較後,也發現這個口齒有些遲純的少年郎悟性驚人,學習能力很強,假以時日培養的話,將是一個出色的幫手。
既然鄧艾有潛力,劉備也是做大事的人。
一個女兒,他也舍得出去。
關興口幹舌噪的說了一通之後,即沒了勸說關銀屏的興趣。
他也隻是一時心血來潮,七、八歲的少年郎現在一門心思念叨著的,是趕快長大,好從軍入伍,跟著劉封征戰沙場,斬將立功。
關銀屏看著關興蹦跳離開的背影,煩燥的心緒終於平靜下來。
這半年來的經曆,讓關銀屏從一個懞懂女童,漸漸的成為了一個有了別樣情思的少女。
出動主擊!
孫尚香可以做到,她關銀屏也可以。
誰又怕得誰來。
——
就在關銀屏一個小娘子的患得患失間,建安十五年的夏天逐漸遠去。
九月十日。
從江陵巴丘傳來消息,孫權軍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因傷勢過重而病逝。
臨死之前,周瑜向孫權獻上了最後一策:即固荊州、取巴蜀,並張魯,聯馬超,以襄陽為根基北伐曹操。
雖然與魯肅政見不同,但出於江東大局考慮,周瑜還是上表孫權,推薦魯肅接任他的都督、南郡太守的職務。
其時,魯肅剛剛回到建業,正向孫權回稟聯姻和換郡之事。聽到周瑜病逝的消息,兩人皆感到悲傷不已。
孫權此時也頗為後悔,他雖然對周瑜的軍事進攻策略有保留,但對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貢獻卻很認可。
江陵之戰,要是他多留點將卒給周瑜,也不至於打得這麽艱苦,以致於周瑜要親自上陣鼓舞士氣,若是周瑜不冒險出列,曹軍的毒箭也不可能射傷於他。
左都督程普接孫權命令,從沙羨出發,親自率船隊將周瑜靈柩接回江東。
一路之上,白幡覆於船身,哀樂陣陣頌揚,沿途駐守江東諸將,聽到大都督傷重身死,全軍上下俱悲哭不已。
九月十四日。
魯肅接孫權令,繼任都督,兼南郡太守。
相比執著於擴張的周瑜,魯肅的政見更著眼於穩固現有的地盤。
在得到孫權的同意後,孫劉兩家以南郡換江夏郡的協議終於得到執行,江陵的陸遜、夏口的劉封兩人成為了最忙碌的人。
他們不僅要盡快的完成移防工作,還要做好安撫部眾、防備曹軍趁機偷襲。
劉封這裏早有準備,呂玲綺、丁奉等原屬廬江部眾雖然不舍得遠離,但雷氏等三部宗族都已遷到了宜都一帶,他們對江淮那片故土也再沒什麽可留戀的了。
陸遜雖然不如劉封準備充分,但這位江東的名將經受住了考驗,移駐的速度並不比劉封慢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