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孫權犯老毛病了
吳、魏兩軍圍繞合肥展開的戰事,在四月份的時候,達到最激烈的頂點。
魏國揚州刺史王淩頭很鐵,也甚有謀略,在魏國的後期,成長為獨擋一麵的名將,其後, 更是發動了反對司馬氏篡權的淮南第一叛。
陸遜借著春耕的有利時機,率領吳軍主力突然出現在淮上,出乎魏國大多數將領的意料,但這裏麵,並不包括王淩。
合肥城頭,兩軍連番惡戰, 一時僵持不下。
王淩在守城方麵,甚有心得, 又加上手裏張、樂等將給力, 使得吳軍幾次攻上城頭,都被守卒拚命擋下。
陸遜見周魴重傷,心中也是震驚,周魴的武力在吳軍諸將中獨領一份,當年的石亭之戰,就是他的驍勇機謀,才讓吳國獲得了立國之戰的勝利。
更讓吳軍將校喪氣的是,左督朱桓在這個關鍵時候,又突感風寒病倒了,在無奈之下,隻能將部曲交給兒子朱異來指揮。
久戰不下,又連續折將,麵對不利戰局,若是換了孫權,估計已經要下令撤退了, 而陸遜卻完全不這麽想。
麵對事先沒有預料到的困難, 這位吳國大都督再一次逆變,展現出讓人驚歎的軍事指揮才能。
“司馬師在壽春按兵不動, 他這是怕了?”
“陛下,王淩死守合肥,必然不敢輕出,我軍若是分兵奔襲敵之後路,有很大可能將敵分而殲之。”
在給孫權的請示戰報中,陸遜重點描述了他對司馬師、王淩關係的判斷。
依靠穿插隊伍報送回來的情報,陸遜漸漸發現了魏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合肥、壽春兩城之間的聯絡似乎並不是很順暢。
更確切的說,是征東將軍司馬師和揚州刺史王淩之間出現了矛盾和分歧。
司馬師年輕氣盛,有父親司馬懿的支持,得以越級上位。
這在和平時期並沒有什麽,穩穩當當的當個一、二年征東將軍,鍍金之後的司馬師就能回到朝堂平步青雲。
但偏偏在這個時候,吳國發兵來攻淮南。
又偏偏,領兵的還不是老菜鳥孫權,而是更善於在逆境中捕捉戰機的陸遜,司馬師在是否增援合肥的問題上猶豫不決,讓陸遜發現了破敵的良機。
隱隱感覺到勝機的陸遜立即連續下出強手,丁奉軍剛到潛山、灊山,未及休整,就接到陸遜的命令,指示他們迅速向芍陂一帶進軍。
芍陂這個地方,是由春秋時楚相孫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又稱安豐塘,位於壽春的西南方向,主要是引淠入白芍亭東成湖,全盛時期可灌田萬頃。
淮水一帶的魏軍十餘萬軍隊最主要的糧食產地,就是芍陂。
丁奉本來還想要討價還價一番,但陸遜早有所料,同時派出顧雍之子顧譚、朱桓之子朱異領七千吳軍精銳前來合兵。
顧、朱兩家皆是吳郡世家,顧家與蜀漢關係甚好,朱異則不然,由於伯父朱據死於張任之手,朱異對蜀漢的態度並不怎麽好。
吳、漢三將舉兵北上,襲擾芍陂,多處魏軍軍屯被焚,損失一時無計。
司馬師一時亂了陣腳,他想要派兵增援王淩,但又擔心芍陂的屯田軍擋不住丁奉等將,就在患得患失之時,陸遜又緊急向後方坐鎮的孫權請示,再遣一支偏師,從廣陵北上,進攻更靠近東線的匡奇城。
孫權在戰報上看到吳軍攻合肥受挫,心中也是發急,恨不得親自帶兵上去,得了陸遜的通報後,孫權即令左督全琮帶著部曲殺向匡奇。
全琮娶了孫魯班,有孫權女婿的身份,這一次單獨擔任方麵軍主將,自然很是賣力,至於兒子全緒被處死的事情,全琮也沒有什麽怨言,能給自己戴綠帽子的兒子,不要也罷,反正他又不是隻有全緒一個兒子。
匡奇城的魏將石苞手裏,兵不過是三千鹽兵,兵甲器械皆缺,全琮這一番猛攻,讓魏軍東線各路戰火四起,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向壽春司馬師處。
這個時候,最考驗一個統帥的判斷能力。
經驗豐富的統帥,能夠從真與假的消息中,準確的判斷出對手的真實意圖,同時作出最為妥當的應對。
但很顯然,靠著虛假戰績上位的司馬師,並沒有這個判斷力。
情急之下,為救好友石苞,司馬師決定派出精銳之師東進,解救被吳軍圍困中的石苞,他的這一決策,讓在合肥苦苦堅守的王淩氣怒不已。
四月二十日。
王淩在未經司馬師同意的情況下,領合肥魏軍殘部萬餘沿東淝水退回安豐城,合肥新城之戰,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相持之後,最後以吳勝魏敗而結束。
陸遜拿下合肥,取得北伐的第一個大的戰果。
他本想要接著向壽春進軍,這時卻傳來孫權抵達合肥,要來前軍犒勞將士的消息,這讓陸遜深感失望之極。
孫權一來,陸遜的兵權不可避免的要被削奪。
而一旦孫、陸兩人意見分歧,那最後決定的人,不會是陸遜,而會是孫權。
想到這裏,陸遜不由得心灰意冷。
丁奉、雷脩從徐夫人的司聞曹得到吳軍指揮權變動的消息,立即帶著本部人馬攜帶戰利品返回灊山。
有孫大帝在,吳軍接下來要想再打勝仗,難了。丁奉可不想被孫權所驅使,成為魏吳之戰的炮灰。
章陵郡。
劉封也在隨後得知了吳國發生的變故,對於孫權的迷之操作,劉封隻能歸結為老天的命數,或許,拿下合肥已經是孫權最大的本事了,至於打到壽春,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停駐章陵的這段時間,劉封除了關心丁奉這一支偏師的動向外,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經營豫州境內的義陽一帶。
義陽位於豫州與荊州交界處,名義上隸屬荊州,但實際上更靠近豫州的汝南郡,曹丕稱帝立魏後,把義陽單獨設一郡,治仁順城。
從地形上看,義陽境內山巒起伏,境內有武陽關、冥扼關、黃峴關三座重要的關隘,素為兵家必爭之地。
孫武子伐楚、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事略,就發生在這一地區。可以說,拿下這三關,蜀漢就掌握了進入汝南、進入中原腹地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