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打基礎
幾天之後,勃律葉明所帶來了一大堆契丹人離開了,這個漢名李顯孝的契丹貴族現在對李耕真的是非常感激,臨行之前還專門送了李耕一串牛骨頭做成的鏈子!
這好像是一種信物,是契丹人給真正的朋友的信物。
除此之外,耶律阿咪這個女孩子對李耕也是非常喜愛,但最多的是感激,因為她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唐橫刀,並且什麽代價都沒付,那是李耕送與她的禮物。
一柄唐橫刀而已,在忠義軍是基本的製式武器,隻不過李耕要求專門做了一個刀鞘,弄得顏色鮮豔,花裏胡哨的,不過正好女孩子喜歡。
李顯孝的采購清單全都滿足了,大量的糧食,烈酒,茶葉,鹽巴,還有布匹,原本以為最為難辦的就是鐵器了,但是李耕也滿足了他。
李顯孝要求的鐵器數量並不算太多,更多的則是他們草原部落人人手一把的解手小刀,那是用來割肉吃的工具!
但是也有其他的刀具還有特殊用途的鐵器,李耕覺得數量很少,自己的煉坊就能全都接下,還有非常優厚的錢財,這個生意就不給別人了。
最為關鍵的是,他得到了五百匹戰馬,雖然其中的駿馬並不多,但這個數量卻足以讓很多人眼紅不已了。
雙方說好,明年開春以後,李顯孝會再次帶來兩千匹左右的馬匹,專門賣給李耕。
馬匹的獲得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並且李顯孝也說的很清楚,即便是對他們的整個部落而言,這些馬匹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部落答應每年會交給大唐兩千匹戰馬的任務不能違背,但是大唐給與的價格卻是最低的,這在部落當中很多人已經很不滿了。
如果他們冒險將原本屬於大唐的戰馬轉而買走,不但是得罪了大唐,更是埋下了一個危險的種子。
契丹部落與李耕這兩方麵都需要冒風險,但是契丹部落卻是有要求的,症風險太大,他們要看值不值得?
所以李耕要答應他們,未來走私的鐵器需要盡量滿足部落的要求。
李耕也是經過慎重考慮,最終答應了李顯孝,走私這件事不是不可以,鐵器他可以安排從海邊從大唐的江南道運送過來,但他無法保證質量,這一點希望李顯孝能夠理解。
誰知道李顯孝滿不在乎的拍著胸脯說沒關係,隻要是鐵器就可以,他們自己有工匠,還可以再次回爐重新打造,但起碼江南道這邊的鐵器仍然還是比他們自己的要先進,要耐用的多的。
那就是沒啥可說的,雙方達成共識之後,這個約定連協議都不用簽,李顯孝很高興的就帶著人押著貨物離開了。
勃律阿咪似乎很是不舍離去,最後邀請李耕抽時間去她們的部落做客,在李耕答應之後才高興的離去了。
戰馬的事情上,忠義軍算是占了極大的便宜,這在任何時候都不是一件小事。
自漢代以來,中原地區缺馬就是一個難題,後來雖然有幾處被開辟出來的養馬之地,但卻完全滿足不了戰爭的需求。
唐代開國以來因為與突厥的戰爭,其中最關鍵一項原因也是因為馬匹,這個情況直到東突厥被打敗,西突厥被趕走,大唐滅了高句麗,滅了西域諸多的小國之後,情況才得到了緩解。
自此大唐鼎盛時刻到來,軍力更是天下最強,縱橫西域無敵,遼東各部更是臣服,除了目前的吐蕃,沒有不臣服在大唐腳下的地方。
而現在的大唐朝廷對於民間的養馬還是有諸多的限製,更別談擁有這麽多的馬匹了!
忠義軍盡了全部的的努力,還搶了馬匪的戰馬之後才湊了一千五百來匹戰馬,組建了一千五百的騎兵。
但是按照李耕的計劃,這些精兵並非是真正的當做騎兵用的,這是他出其不意的一張王牌部隊,如果當做騎兵實在是太浪費了。
但是當時他卻不得不讓他們先當騎兵,現在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有馬了。
有馬和沒有馬絕對是兩件不同的態度,李耕在關於騎兵的組建上,將所有人都叫來了,這是一個大事,這必須要說全體商量。
對於組建騎兵,忠義軍所喲潤是沒有意見的,但是現階段兩千匹馬,給怎麽用哪?
還有騎兵的規模究竟要多大?
數量太多了真的養不起,數量太少了,又沒有多大作用,要是打硬仗,加上損耗,那實在是不太劃算的事情。
“我覺得騎兵數量未來不要超過五千之數,按照現在的條件,不可能要求全員都有馬騎的,我們的戰馬要到明年開春之後才會齊備,現在隻能打基礎了。”
李耕看著眾人說道:“打基礎是比較穩妥的方式,那麽騎兵的基礎是什麽哪?我覺的大家都可以說說,咱們搞一個共識出來,未來就按照這個決議來執行就可了。”
在場的人不少都是軍伍出身,可是現在像武玲瓏這樣的,反而是轉到了民政和行政上去了,安火奴曾經在大唐軍隊中,他當得也不過是步軍而已。
其中最有發言權的好像是薛剛,但是薛剛卻並不說話,高慶鬱雖然騎馬,但是他在渤海國西京守備那裏,帶領的都是雜牌兵,那有什麽正規的騎兵讓他帶領?
曾氏兄弟和安火奴都是山匪出身,更沒有騎兵的經驗,讓他們騎馬可以,帶騎兵打仗該怎麽打?那有什麽經驗?
不過李耕讓說,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說兩句,反正最後他們也知道誰來拿主意,大家的共識其實就是誰能說服大家,就聽他的。
有人說道騎兵打基礎難道不是騎術麽?隻需要將士兵多起=騎馬多練習,多訓練應該就可以了。
而實際上現在的騎兵騎術方麵並不是最重要的,大規模騎兵作戰的時候,騎兵往往有很多人都會在馬鐙之外,還將自己的身體與馬匹捆綁固定住,就是為了在猛烈的衝撞之下,不會掉下馬來。
有人說打基礎,多訓練固然不錯,但既然數量並不多,那麽戰馬和人員的防護都很重要,這需要很多錢的。
還有人說,如果對方有遠距離弓箭攻擊,或者城牆子上那種大型弓弩,範湖反而不是重點了,靈活才是重點,要看對陣時該如何使用?
那麽整體上騎兵在組建的初期,這個基礎該如何打哪?
大家最後隻能講目光投向了李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