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若不放心,自請監視!
第110章若不放心,自請監視!
聞言,陶謙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又與劉雲說了不少話。
劉雲一天都沒有離去,便在陶謙的床前陪著他。
是夜,陶謙終是捱不過,咽氣了,臨死之前,臉上依舊帶著一絲笑容。
見到這一幕,劉雲心下不禁感慨不已,人之生老病死,無論是誰都無法避免。
千古一帝如秦始皇,依舊躲不過這一劫!
是故古代曆任統治者,都想尋找長生法,但這世間,哪有什麽長生不死之人?
冥冥中,一切皆有定數安排。
陶謙既死,徐州城中所有兵臣,皆為陶謙舉哀,盡都縞素。
喪事持續數日,由劉雲親自主持。長史張昭從豫章郡而來,親自為陶謙寫了悼文。
徐州百姓得知,亦是紛紛前來告別。
豎日,就與城外選得一風水寶地下葬,劉雲親點十餘名軍士鎮守,以防被盜。
不久後,劉雲便持徐州州印,令劉備擔任徐州刺史,盧植輔佐,關羽,張飛二將管領徐州軍士。
暫以王允擔任丹陽太守,這是劉雲深思熟慮之後,做下的決定。
劉備首先也是漢室宗親,其次,其人特別會籠絡人心。
讓他來擔任徐州刺史,最好不過了。
不過劉雲也明白,隻讓他們三人鎮守徐州,還是有點風險。
於是說動盧植一同鎮守,畢竟盧植是劉備的恩師,其言劉備不敢不聽。
另外徐州也有孫乾,糜竺,陳登等人從旁輔佐,應該問題不大。
數日之後,劉雲便欲起兵回到江東,忽有一軍士來報。
“呂布率陳宮等人來投。”
聞言,劉雲心下不禁有些詫異,這呂布怎麽會來投靠他來了?
難道就不怕被打嗎?要知道當初虎牢關時,劉雲以一人之力,便將之殺敗。
呂布應知他不是自己的對手才是,如今如何欲來投靠?
而且還帶來了陳宮,陳宮此人多計謀,是個人物,不過機變不足,是他的缺點。
倒也是一個智囊,可以用為己用,倒是呂布,此人不好處置。
雖然勇武,冠於各地諸侯,然而其心多變,若是不能盡其掌握,隻怕以後會反為所害。
曆史上,劉備領了徐州牧,徐州便是因為呂布丟失的。
想到這裏,劉雲當下不再猶豫,命軍士將呂布帶來。
就在這時,係統的聲音響起。
“叮,係統任務,收服呂布,獲得成就點十萬。”
“叮,係統任務,收服陳宮,獲得成就點五萬。”
聽到係統的提示聲,劉雲當下不禁錯愕。
這什麽鬼?居然要他收服呂布還有陳宮?當下劉雲不禁哭笑不得。
自己本來想拒絕呂布的投降之意的,哪料係統居然給他來了這出?
一時,劉雲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畢竟總共十五萬成就點,還是很誘人的。
隻是呂布難以降伏,畢竟這家夥連義父都能殺,何況他這個吳王?
卻說軍士將呂布與陳宮引來,到了郡府之中,劉雲在會客廳接見。
呂布當先拜倒在地,說道。
“布拜見吳王,吳王功德蓋世,使布常羨慕不已。”
“如今被曹操殺敗,失了兗州,又被袁紹所攻。”
“因此,公台勸我來降於吳王,布亦有此意。”
“當初虎牢之關,吳王斬華雄,敗布於此處,令布常惶恐不已。”
“又使布得知,董卓實乃狼子野心之輩,並非明主,於是將其暗殺。”
“不想李傕郭汜二人又起兵來犯,布又敗逃,投奔各諸侯,皆不能相容布。”
“聞吳王德澤世間,禮賢下士,必能容布,布故欣喜來投。”
“吳王若能相容,使布安頓家小,布定肝腦塗地,雖死不能塗報。”
呂布一席話,倒是說的十分誠懇。
不過劉雲可不會輕易相信,呂布背主棄義,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要是相信他的誓言,劉雲還不如去相信一頭豬。
當即,劉雲便徑直回應道。
“呂布,當初洛陽時,丁原乃是你的義父,你貪圖權利富貴,殺了丁原,投奔董卓,認賊為父。”
“又在長安,殺了董卓,雖董卓乃是奸賊,然你身為義子,如此行徑,如何取信於天下?”
“各諸侯不能容你,並不奇怪,然你來投我,難道也是想殺我,奪我徐,揚二州嗎?”
聞言,呂布不禁臉色蒼白,急忙說道。
“吳王誤會了,當初殺丁原,乃是被李肅所誤,布常懷悔恨之心。”
“長安殺董卓,又乃布與李肅設計,因董卓破壞朝綱,喪失人倫。”
“如此,亦是為義父丁原報仇雪恨了。”
“吳王德被蒼生,乃順應天道,昔為吳王所敗,布雖愚鈍,仍知絕非吳王對手。”
“何敢有不軌之心,布能為吳王下屬,實為生平榮幸,誠惶誠恐之至。”
劉雲冷笑一聲,雖然他有係統任務在身,心下已有招攬呂布之意。
但絕不會被呂布三言兩語便打動,何況呂布乃是豺虎之輩。
若不打壓,以製其心,劉雲絕不會將之收於麾下的。
當即,劉雲麵色一冷,便繼續說道。
“既如此,你如何讓我信服?讓我手下眾將信服?又如何讓徐州,揚州的百姓信服?”
“盧子幹,皇甫義真,朱公偉等人,亦會相勸於我。”
“呂奉先,你若不能服眾,恐怕此處亦非你久留之地。”
呂布聞言,當即臉色煞白,若劉雲不收留他,則天下之地雖大,然而亦無他一席之地了。
但劉雲所言,又讓呂布不能應對,當下隻是默然無語。
陳宮見狀,不禁搖頭歎息了一聲。
呂布多行不義之事,以致有今日之遇。
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不過既然現在他和呂布是一條船上的螞蚱,生死共係,當下隻得向劉雲拱手說道。
“吳王明鑒,奉先雖惡果累累,然亦是當今驍勇之將。”
“其武功不在昔日霸王項羽之下,吳王若得奉先輔佐,則天下諸侯,莫敢與吳王爭鋒。”
“吳王退可守徐,揚二州,進可取天下之地,吳王何以相拒耶!”
“況奉先已將至不惑之年,膝下亦有妻女尚須撫養。”
“如今既已知悔過,吳王何必揪住不放?奉先之事,俱因年少時無知耳。”
“況奉先兩次弑義父,都乃中郎將李肅所詐,奉先雖勇武,然未有城府,以致被李肅利用。”
“今李肅已死,布誠心悔過,如此,吳王若收下奉先,在下必定以平生所學,教化奉先。”
“在下亦知吳王生平,功在千秋,不下三皇,直追五帝,在下欲往久矣。”
“今投吳王,不敢有非分之想,隻願天下太平,吳王若能明我之心,請勿疑慮。”
“吳王若仍不放心,在下自請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