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之盛世玉聲> 第117章 120: 宜州舊事(1)

第117章 120: 宜州舊事(1)

  洛錦舒帶著寶哥兒很順利地就進入了這一座宜居福地。


  按照安排,洛錦舒會安排人先過榆關打前哨,人手是老祖留給她的,怎麽也比洛喆好用。


  而她和寶哥兒暫且留在宜州城裏等消息,因為榆關之外的北荒之地並不能算是北齊的領土,而是遊牧民族的天下。


  兩人暫時歇腳的地方是一個老嫗的民宅。據說,這個老嫗是位薩滿,她特別喜歡給人講故事,當然,洛錦舒和寶哥兒也沒逃過。


  “七十多萬年前,大陸東北的北荒是名副其實的蠻荒之地,到處是森林、草地、江河、湖泊。夏天,綠滿山野,冬天,大雪紛紛。


  森林裏到處跑動著披毛犀、梅氏犀、猛獁象、毛犀牛、東北野牛、原始牛、三門馬、野馬、劍齒虎、東北虎、巨熊、短嘴熊、腫骨鹿、扁角鹿、馬鹿、馴鹿、梅花鹿、大角鹿、更新獵豹、更新猝、中華狸、啥俐、狼、中華獵狗、李氏野豬、麅子等。


  猛獁象高達三米半,頭頂巨大的骨瘤,象牙長二米多,身毛長一米半,可謂獸王。黑龍江省饒河縣小南山船廠發現的一萬三千年前部落遺址有其碎骨,旁邊還有一件三十六厘米長的尖銳骨錐、一件石刀、一柄石斧。


  毛犀牛、東北野牛、原始牛擠滿了山穀、草灘、河畔,發出哞哞的叫聲,驚起了樹林鳥雀。青羊、岩羊肆無忌憚地在牛群裏衝撞奔跑。大熊四肢抱著樹幹往上爬,到樹杈上鋪枝乘涼。狼群出沒於樹林草叢間。孢子驚恐地跑向遠處。


  熊,棕熊又名馬駝,重千斤,龐然蠢物。狗能又名狗駝,重五六百斤,豎目黃睛,眼小,睫毛厚蔽,視以掌撩掠,猛憨多力,虎亦畏之。遇人則人立而搏噬,又稱人熊,升樹攀岩異常輕捷,從樹上落下即矗立怪號,酷似人笑言。生犢必兩,一日數移其穴。冬日,樹穴者為天倉,洞棲者為地倉。


  野獸成群,當它們家族趟草而過的時候,隻見灰黃色毛皮河流無邊無際地向前流淌,前不見頭,後不見尾,淹沒了草尖,幾天幾夜過不完。


  江河湖泡裏擠滿了魚類,水漲高了,人們隨手撈起一條魚,在岸邊用尖銳的石刀將其剖切成細條,佐以野菜、鹹鹽、辣椒生嚼,叫吃生魚。


  海裏有海鯨、海象、海狗、海豬、海狸、海貓、海豹、海熊、海牛、海馬、海、海狼、海貓、海瀨等。它們或出沒於驚濤駭浪之中,或爬上海岸曬太陽,遠遠望去,黑乎乎地望不到邊。


  秋初或冬初,有人在鷹常出沒的山崗,以物為記,立高杆,係長繩,張大網,盡夜伏草莽中伺之,人不得行,行則驚去。捕住鷹後,用皮張將其包回家,馴養成獵鷹。


  四五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早期,氣候溫暖,雨水充沛,水草豐盛,生活在今遼寧省本溪市溺河畔的“廟後山人”禁絕祖孫、父女、母子婚配,進入血族群婚的歲月。


  二三十萬年前到五萬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即更世期,人類經曆著嚴酷的大冰期。今有“金牛山人”、“鴿子洞人”建立了血緣家族,脫離了血族群婚,向族外群婚發展。他們以捕獲為生,追獵著野馬、野驢、岩羊、青羊等動物。


  黑河阿城交界鎮附近有一處十萬年前的氏族部落遺址。當年,他們在這一帶穴居、漁獵、采集果實,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從五萬年前到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發現有“呼瑪人”、“青山頭人”、“榆樹人”、“安圖人”、“哈爾濱人”、“前陽人”等,遺址中散亂著獸骨工具和精臻細小的石器。他們尚處於母係氏族社會。


  氣候寒冷,迫使人們為躲避猛烈的風雪和度過漫長的酷寒日子而挖穴居以求生存。一家人想要蓋房子,都不用打招呼,看見者都會自己帶工具前來幫忙,婦女老幼皆來出力。先將地挖出長方形穴坑,而複添碎石新土,夯硬,澆水,架木於其上,再用火烤硬地麵,周圍豎柱或石塊壘成牆,架木覆蓋,一日即可建成,眾人食肉後散去。


  穴居多是內豎原木以隔潮氣,屋內砌火炕以取暖,鋪以獸皮,南北開窗,或房頂開洞,房外立煙筒走煙,門朝東南。柴薪於春初砍伐運至家門側,遙望如阜。


  在山坡上摳深廣大坑,砌石塊成牆,穴坑內砌炕,炕頭有做飯灶口,炕梢連房外有煙筒,穴坑上麵搭木頭棚就可以住人的“地字子”,與山坡渾然一體,簡單,住人少,這種土房流傳很久,一直到現在還有呢。


  屋內炕上有保存火種的火盆,裝針線的笸籮,當枕頭的原木和獸皮被褥。炕麵上鋪毛皮、油包草、樹皮。炕頭睡長者,次年輕人。長者畏寒,幼者畏熱,熱則易口鼻流血。炕梢有木架擱食具,下堆雜物。


  屋地中央兩個橢圓形的“烏裕爾”,即坑,周圍砌上一尺高的石台。坑裏燒火,坑上架杆,燒烤獸肉。屋內多嶂螂,人不敢撲殺,稱其與人食物為伴,如殺,睡後必來報複,噬人眼珠。


  有一個部落裏有一百五十多幢草房,每家相距二米至八米,排列井然有序。屯子中央是一幢大房子。它周圍砌有土石外垣,以區別民宅,房上堆薪柴及雜物,供屋內人使用,任何他人不得動用。


  大房子地中央有石砌的“烏裕爾”,這樣的大房子應當是首領的議事廳了。冬日,人履層冰汲水,回屋人共飲。若無積雪,入春,人畜病,多死。春天多風,風烈,人常十餘日無出戶,坐臥炕上不下地。


  用魚骨架、猛獁象骨架搭的圓蓋房子。這種房子多無柵欄,人居過近,彼此照應幫助,也常因孩子打架,豬狗相欺而引起爭端,不過,不記仇,再見麵嬉笑如故。


  森林裏有很多倒木,人們用它搭建低矮寬大的木刻楞。江水盛漲時,必有大木順流而下,人取以造屋,餘作炊柴。後來,人們入山林自己伐木,將木材扔入水中,順流而下,在下遊等木使用,做這項工作的人稱為木把,由此類推,還有參把,皮把,諸如此類。


  每逢七八月,人們就割羊胡草,堆積屋頂,以供牲畜冬春無草時食用。挖掘蘿卜、疙瘩等儲存窖中,以冬天喂豬所用。


  部落周圍夾著細木杆樟子,或用石頭壘起矮牆,阻擋野獸襲擊。但是,行旅投宿,從不拒絕,並款飲食,以恐為霜雪凍傷,野獸淡食。部落沒有廁所,人便溺均入山林躲避而就。


  天熱了,人爬到樹上乘涼睡覺,用樹皮搖車裝好孩子,再用繩子吊掛在樹枝上,以防被狼叼走。周圍樹枝縛上艾繩,燃煙嫋嫋,終日不熄以驅蚊蛇。不過,熱天短,一年多數時間人還是棲身在穴居裏。


  用一張張獸皮連綴成大帳篷,裏麵用木頭支撐,獸皮鋪地,四外用繩子包纏住,防備被風掀翻。帳篷上有孔隙,可飄煙,流通空氣之用,夜可望星光。遇雨雪天,人將上麵覆蓋。


  極寒日子,帳篷可加覆獸皮取暖。遷徙時,很容易收卷而去。


  帽子多種多樣,以獸皮、魚皮、樺樹皮為多。許多場合,帽子顯示一個人的身份、財富、學識、愛好。人們多戴用獸皮卷成的高筒帽,也有泡頭帽、鹿頭帽。帽頂兩側左右開孔,飾以毛皮狗耳、兔耳、鹿角,望之如獸。冬則加毛皮護耳。


  人們的帽子又高又怪,帽尖插羽翎。這是由於樹茂草深,人走進去看不見,草被碰得直晃蕩,外人以為野獸在穿行而急忙放箭擊倒“野獸”。所以,人多在帽尖插翎以示人。夏天多戴葦笠,圓椎形,中尖而突起,緣圓而斜低,以避酷日急雨。


  頭套,用狼、羊、鹿、、兔皮縫成的長圓形皮筒,從上往下套,眼睛處和嘴巴處各開縫孔,脖頸處用皮繩係緊,以避免灌風。春秋則以長條軟皮裹首避寒,係於額上,人呼“遮眉勒”。


  人穿皮袍,袍長過膝,兩麵或四麵開禊。皮子來自豬、牛、馬、羊、狗、熊、鹿、狼、狗、魚皮等。夏天則赤裸上身,腰係圍裙,不著褲。有的部落人鼻穿小環,耳垂大環,臉塗黑色,唇刺黑色,走路丁當作響。


  夏天,人穿單層皮袍,冬天穿三五層、七八層以禦寒。人們常穿坎肩,胸腹與後背避寒。另有肚,它是長圓形,以帶栓在身上,以護肚不著涼,上繡花鳥蟲魚。


  他們在皮袍上縫繡著各種昆蟲、猛獸圖案,象征這些生靈與自己在一起,驅魔邪,懾禽獸。另外,人們在皮袍外邊也常掛身份、職業標誌,養鷹人懸一木鷹,神射手掛一小箭,製器工匠掛一石刀,占卜者掛一牛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