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留下用膳
“老臣拜見太後娘娘,太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荀溫跪到地板上,行禮問安的動作十分鄭重。
這讓荀太後很滿意。
“賜坐。”
荀太後道。
荀溫一進來,長素立刻把外麵的人也帶了進來,畢竟荀溫是個外臣,外臣與荀太後同處一室,這可不符合規矩。
“荀大人請坐。”
楊姑姑親自把荀溫領到一旁的位置。
“老臣今日來拜見太後娘娘,是有些話要問問太後娘娘。”
荀溫笑嗬嗬說。
荀太後一聽見這話,臉上的表情愣了一瞬。
她似乎是不明白荀溫有什麽事情是需要問她的。
還在荀家的時候,荀太後也算是家中獨寵的妹妹,可是誰能想到沒多久,荀太後竟然一舉成了人人敬重的皇太後。
自此以後,荀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隻要涉及到與荀家有關的事情,荀溫都會特意進宮來問一問荀太後。
“哦,你有什麽話要問?”
荀太後來了一點兒興趣。
她還記得當初荀溫力排眾議把她和楚策捧上龍椅之前,也是這樣笑著問她事情。
荀太後的眼神不自覺往屏風後麵的人影看去。
她突然開始後悔自己剛才沒讓陸挽君出門去,她害怕荀溫由此會帶來什麽不好的形象。
荀溫看了看周圍的人,意思不言而喻。
荀太後意會,她讓楊姑姑把旁邊侍奉的小宮女全部攆了出去,卻沒有提讓陸挽君出去,也沒有讓楊姑姑不準再進來。
是以,宮殿裏頭現在還有四個人。
荀太後,荀溫,陸挽君,楊姑姑。
不過,荀溫卻是沒想到這宮殿裏麵還有一個陸挽君。
荀溫開了口“太後娘娘,老臣今日特意來宮中給您請安,其實是聽說了沈王爺要和離的事情,不知是真是假?”
荀溫剛才在門口等候的時候看見了荀溫儀,陸挽君的婢女都在門口,於是以為陸挽君與荀溫儀呆在一起。
聽到荀溫問話的荀太後鬆下一口氣。
她還以為荀溫會問出什麽驚世駭俗的問題出來。
“是真的,和離書現在都在哀家手中。”
荀太後頷首。
她頷首時的動作還微微偏頭看了一眼屏風方向,想看一看在這裏到底能不能看見屏風後麵的人影。
事實證明,還真是一點兒都看不見。
荀太後緩下情緒。
荀溫變了變臉色。
“敢問太後娘娘,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麽事情?竟然會氣得攝政王居然會把和離的婚書送到您的長壽宮裏來?”
荀溫直接問道。
“你打聽那麽多做什麽?”
荀太後顧及到這裏還有旁的人,也害怕陸挽君聽到別的事情又開始反悔,於是她才想轉移話題。
隻是她轉移話題的語氣太生硬,荀溫不滿意罷了。
荀溫是個太認真的人,他對待一件事情那是一定要刨根問底。
“還請太後娘娘不要轉移話題,明示老臣。”
荀溫繼續追問道。
躲在屏風後麵的陸挽君麵無表情,她臉上早已經沒了剛才的委屈,連眼中也沒了半點兒濕潤。
她剛才的哭本來就是故意哭來惡心人的。
“皇上駕到。”
正在荀太後又想把話題略過去之時,門外傳來了楚策到來的聲音。
荀溫的話再也問不出口。
“快請。”
荀太後從自己位置上站起來身。
她身份貴重,又是皇帝的母親,本來是不需要行禮的。
本來還想聽一聽荀太後要怎麽與荀溫解釋和離事情的陸挽君在聽見楚策到來時,沉下了眼。
她不知道楚策怎麽也跟著來了。
“老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荀溫給楚策行禮。
“舅父快請起。原來舅父也在母親這裏。”
楚策看見荀溫時,臉上露出了笑容。
他親自把荀溫扶起來後,這才又彎腰向荀太後見禮。
“兒臣拜見母後,母後安康。”
“快起來,你這孩子,怎麽剛下朝就過來了?連衣裳都來不及換。”
荀太後心疼地拉住楚策的手。
楚策以往來見荀太後都是換了衣裳才來,今日他來得急,衣裳也沒有換。
“母後,兒臣不是答應了您今日來陪你用午膳嗎。”
楚策說著笑了。
他在荀太後麵前一直是個好孩子,總是事事以荀太後為先。
荀太後聽見他這話也笑。
她哎喲一聲。
“哎喲,哀家倒是把這件事情給忙忘了。”
荀太後拍一拍自己的腦袋。
楚策來陪她用飯是前幾天說的,她這兩天遇上的事情太多,一時間還真就給忙忘了,所以楚策提起,她才想起來。
楚策聽荀太後說忘了也沒有在意。
他把目光移到荀溫身上去。
他說:“舅舅一會兒也留下一起用飯吧。”
楚策天真的眼睛看著荀溫,讓荀溫不好意思拒絕。
荀溫看了一眼荀太後。
這是在荀太後的長壽宮,應該聽荀太後的安排,所以他留下用不用飯還要看看荀太後的意思。
荀太後朝著他笑笑,點一點頭,也跟著添了一句:“是啊,我們一家人好久沒有在一起好好吃過飯了。”
荀太後感歎一聲。
荀溫這才答應。
楚策很快把話題轉走。
“舅舅,您來母後的長壽宮,可是為了何事?”
楚策裝作天真的問。
他明知道荀溫是為了沈昶和離的事情過來,居然還這麽問。
是的,楚策之所以現在出現在這裏,也是沈昶的請求。
沈昶在離開皇宮之前,請求楚策來長壽宮探探荀太後的口風。
沈昶告訴楚策他後悔了,他不應該因為一時衝動就把和離書送到宮中來,他還說自己對不起陸挽君。
這話中的意思,也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訴楚策,他的確是在外麵帶了女人回王府。
楚策懶得站在陸挽君娘家人的方麵對沈昶進行道德上的譴責,他隻問沈昶可以給他什麽好處。
沈昶告訴楚策,他可以替楚策遮攔陸豐年的死因。
陸豐年的死在朝中揭起軒然大波,不少的大臣要求楚策一定要查個明白,必須把凶手抓到。
否則不足以平民憤。
大臣們之所以對陸豐年的死反應那麽大,不過是因為他們之中也有不少人做了許多虧心事,害怕自己某一日也踏上陸豐年的老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