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老生常談
本章上雪要跟大家詳細探討的書是林奇與何天峰共同編寫的《一本書看透價值投資》。
本書的兩位作者從事股票投資近20年,並且是目前仍活躍在資產管理行業一線的資深人士。
《一本書看透價值投資》共分為五章,具體章節內容包括投資理論、投資方法、行業研究、公司案例分析和投資的思維。
其中第一章“投資理論”和第五章“投資的思維”理解起來比較簡單,上雪先給大家把這兩章的重點列出來仔細分析分析,第二章“投資方法”中涉及的財務知識相比於我們之前看過的前兩本書更深一些,上雪放在之後給大家掰開了揉碎了講,至於第四章“行業研究”和“公司案例”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看,隻不過裏麵有些研究因為是一兩年前做出來的,與現實難免有些偏差,相當於看一份過去的研究報告,上雪建議大家可以挑自己有興趣的行業看,研究行業,興趣很重要,你要一個對醫藥行業感興趣的研究員去研究養豬行業,他會非常痛苦。
本書裏提及的很多幹貨其實都是前兩本價值投資的書反複強調過的,雖然行文表述不是完全一致,但都體現了價值投資的核心思想,上雪本不想貼出來,但有時我發現如果在不同時候反複給大家強調一種投資理念,其實更有助於我們認同它。
上雪發現挺有意思,價值投資這種投資理念活了90年的巴菲特認同,在中國資本市場摸爬滾打20年的資管大V認同,搞私募火出圈的基金經理認同,許多新進投資人在寫投資筆記的時候也一樣認同,既然一種投資理念可以獲得不同國家不同市場不同年齡的投資人的一致認可,肯定是有其獨到之處,科學之處與實用之處。
而且上雪認為投資理念本身比那些財務指標重要得多,它就跟一種信仰一樣,我們信,我們就會用它管理我們今後的投資行為,嚴格約束自己,如果沒有這樣的信仰,我們財務學得再好,拿再多的金融財會類證書都沒用,因為我們算對了估值還是不敢入,即便入了也拿不住。
書裏說:
1、要投資,就要尋找偉大的公司,偉大的公司治理得好、誠信度高、信息披露好、財務狀況好。
2、保值的好辦法之一是把錢換成優質資產,讓資產像印鈔機一樣去創造更多的鈔票,實現保值、增值,相對來說,收益率更高、風險更低的資產是優質公司的股票。
3、大家不要看股價漲了就覺得公司好,看到股價跌了就覺得公司要破產,其實兩者的關係並不大,甚至有時候完全是兩碼事。
4、衡量一家公司好不好,我們要看它的基本麵,需要仔細衡量公司每一天、每一周、每個月、每個季度、每一年的狀況,看公司有沒有在成長,有沒有在提高競爭優勢。如果公司變得越來越強,那股價跌了反倒是好事,因為這提供了“便宜買好貨”的機會。
5、貪婪有兩種:一種是明知道股價很貴了,但還是不賣,還想再等一等多賺點兒;另一種是明知道股價很便宜了,但還是不買,還想等到更便宜的價格。
6、股價貴了分批賣,尤其是特別貴的時候,一定要分批賣出。反過來,股價便宜了要分批買,特別便宜的時候一定要分批買。千萬不要覺得自己能一把滿倉抄底在最低點,或者能一把都賣在最高點。底部和頂部都是一個區域。在底部分批買入股票,是為了保證自己的成本是低估的底部區間的平均價;貴了分批賣出股票,是為了保證自己在頂部區間的平均價上賣出。
7、做價值投資,很重要的是找到有深厚“護城河”的公司。怎麽找呢?常用的一種測試辦法是,如果產品提價了,顧客是否還會購買,不管情願還是不情願。
看到這裏,大家是不是感覺到了一股又一股熟悉的味道?
投資要投偉大的有護城河的公司,股價跟公司不是一回事,買公司別隻看公司好不好還要看你的買入價,低估了分批買,高估了分批賣,這是上雪之前在分析前兩本書的時候就跟大家強調過的,這基本上就是價值投資最最最核心的理念了,其他所有的硬核指標分析與估值判斷能力都是我們為了踐行這一理念所用到的工具。
《一本書看透價值投資》這本書如果要跟我們強調的就是這些,那上雪看過就會嗬嗬一笑扔到一邊,連分析都懶得給大家分析了,之所以把它寫進《雪視角》,就證明這本書還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下麵就是一些比較易於理解,但大家做投資的時候總是忽略的觀點,非常實用。
1、投股票就是投公司,買股票就是買實業。持有股票,相當於持有一項實業資產。投資者要理解,投股票投的是公司,做的是公司股東,要堅持長期持有好公司,賺公司成長帶來的收益。
2、集中優勢資金,分行業重倉持股。雖然要分散投資,但過於分散的資金不利於資金調配。我建議大家保持5~10隻股票的配置,同時這些股票盡量來自不同的行業,這樣才能降低“黑天鵝事件”的殺傷力。
3、為什麽有些公司的業績漲了,股價卻不漲?答案可能是,你觀察的時間太短了。
4、複利是把過去的盈利疊加到本金裏,繼續去滾動盈利。如果按照每年盈利20%的複利向上滾動,100萬元的本金在10年後變成了619萬元,在30年後變成了2.37億元,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是一個比較誇張並且匪夷所思的數字?投資中有一句話叫:“慢”就是“快”。這裏的“慢”,不是真的慢,而是指每年的複利盈利為12%~20%。其實這個複合增速已經是“超級速度”了,隻是大部分投資者都理解不了。
5、1萬元的虧損所帶來的心理痛苦,是1萬元的盈利所帶來的喜悅的兩倍。投資者一旦有了這個心理根源,就會開始厭惡虧損,看到賬戶裏的股票是虧損狀態會異常難受,反倒是在“割肉”賣掉後覺得輕鬆了,轉頭就“選擇性遺忘”了。為了躲避虧損,投資者想出了一個辦法,美其名曰“止損”,其實是虧損後賣出。反複“止損”的結果卻是產生了更大的虧損。
後續論點見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僅用於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