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雪視角> 第27章 首次預言

第27章 首次預言

  《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這本書詳細地給我們展示了巴菲特的一生。


  由於巴菲特的爺爺和叔叔們開的是雜貨鋪,爸爸起初是銷售股票的債券的,所以小巴菲特耳濡目染,幾歲就開始自己做生意賺零花錢。


  巴菲特體育不好,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他的學習成績也不好,就連最擅長的數學都隻拿了C,他不受人歡迎,還跟同伴一起去體育用品店偷東西,成了讓父母頭痛的“不良少年”。


  縱觀巴菲特大學生活前的那十幾年,似乎沒有什麽事情可以讓父母驕傲的,除了……賺錢!

  如果有什麽愛好是巴菲特鍾愛一生且至今仍為改變的,那就隻有兩個字:賺錢!

  巴菲特6歲時從爺爺那裏買來口香糖,然後想方設法賣給鄰居賺取差價。


  之後他接著批發可樂,還主動去賣報紙,把賺來的錢都存到銀行裏。


  巴菲特10歲的時候去高爾夫球場撿球,然後在大街上倒賣二手高爾夫球,此外他還跑到大學的足球場叫賣爆米花和花生,甚至在總統大選之際,他都可以抓到商機,把各種勳章賣給狂熱的粉絲們。


  這就是童年時候的巴菲特,他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一買一賣可以賺取差價,他也不吝嗇自己的體力和時間,像大部分打工人一樣賺著辛苦錢,但他的打工角色跟真正的打工人又有所不同,巴菲特其實是在為自己幹活,做的是個體戶生意。


  “做生意”這種思想在巴菲特很小的時候就植入了他的腦海裏,上雪把這本書分析到後麵大家就會知道,巴菲特其實本質上不是個投資人,而是個企業家。


  他在盡調他所投資的公司時,是以企業家視角去評估的,所以他最後決定買入並持有股票的時候,也拿出了隻有企業家才有的耐心。


  上雪認為巴菲特早年的那些販賣經驗無形中培養了他的一種“生意人”思想。


  巴菲特肯定能理解今天可樂很好賣,但是明天就不一定了;


  總統勳章在這片區熱銷,換一片區就不一定了;


  去高爾夫球場每次能撿到的球個數是不確定的,每天能賣出多少也不確定,行情好的時候盡可能多賣點,行情不好的時候隻能少賣點……


  這所有的所有都可以幫助他理解公司是怎麽運作的,一門生意是因為什麽而具有波動性,風險點在哪裏,麵對風險了應該怎麽辦,能不能化解,用什麽辦法化解,當我們從事這門生意的時候應該拿出怎樣的耐心對待它。


  上述分析原著沒有,是上雪自己總結的。


  70多萬字的原著寫的非常好,上雪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因為這確實是經典之作,但裏麵對於巴菲特的生活經驗是敘述性記事,原著告訴了我們在巴菲特身上的故事是什麽,但沒具體分析這些故事對巴菲特今後的投資有何影響,也沒告訴我們作為投資者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麽。


  原著裏充斥著不少家長裏短的內容,比如巴菲特的爸爸是如何認識他媽媽,爸爸的政壇生活如何不得誌,媽媽如何沒緣由地發脾氣大罵巴菲特和他的兄弟姐妹,以及他的姐姐在學校是如何不待見巴菲特等等。


  這些內容雖然挺有趣,大家放鬆時可以看看,但在《雪視角》,我們一定要專注。


  上雪從巴菲特的生活片段中抓取了跟投資密切相關的場景,跟大家深度剖析一下我們可以從這些生活場景中學到怎樣的投資心態與技巧。


  全書一上來的第一個場景上雪記憶猶新,這個場景發生在美國太陽穀,一個隻有社會名流與成功企業家才能被邀請的高逼格聚會。


  巴菲特在那個聚會上發表了他30年來第一次公開預測,所有人都無比期待,因為股神,終於開始預測股價走勢了!


  那一年是1999年,是所有互聯網公司揚眉吐氣的一年,因為在那一年,市場上的科技股一路飆紅,大受市場追捧。


  互聯網公司的老板們在太陽穀的聚會上也都趾高氣揚,大肆宣揚他們的宏偉目標,誇耀自己新出爐的公司並購案,暢想著“信息高速公路”、“在線旅遊”、“未來不再受倉儲和地域的限製”等等令人眩暈的美妙世界,這一切如此誘人,大家都認為一個全新的世界正呼之欲出。


  在那個時候,什麽汽車零件、生活必需品和傳統工業都是老掉牙的事物,互聯網股票仿佛可以壓倒一切舊經濟,舊模式。


  而在當時由於巴菲特沒有購買互聯網的股票,他的投資組合也相對落後於市場,所以聚會上的很多人雖然對巴菲特表麵上十分尊敬,但背地裏都嘲笑他是“舊模式的代表”,是跟不上時代的老人,明日黃花。


  但當巴菲特上台發言的那一天,所有人都不再去高爾夫球場打球也不去釣魚了,史無前例地坐在餐廳裏等待股神發表對於當時美國股市的看法。


  以下是部分原文重點內容以及上雪給出的輔助解釋:


  【“朋友們,我今天想談論一下股票市場。


  我會討論一下股票的定價,但是我不會對它們下個月或下一年的波動進行預測。


  估值不是預測。


  ……


  當你們投資的時候,你們所做的事情是延遲消費,現在把錢投出去,在一段時間之後會獲得更多的錢。


  關於投資,隻存在兩個真正的問題:一是你想得到多少回報,二是你想什麽時間得到回報。


  巴菲特解釋說,利率——借貸成本——是對“時間”的定價。


  金融領域的利率就如同物理學當中的重力。


  利率變化,所有金融資產,包括房子、股票、債券的價值都會發生變化。


  巴菲特認為1999年的這個互聯網牛市純屬瞎鬧。


  利潤的增長遠遠低於前期,因為利率處於低水平。


  利率水平如此低,想持有現金的人數在減少。


  因此,投資者正在向林中鳥支付聞所未聞的價格。


  有時,巴菲特會將其稱為“貪婪作祟”。


  (解釋:這裏巴菲特認為當時市場上利率水平太低,大家都不想把錢存銀行,因為存銀行也賺不了多少利息,大部分人自然而然想的就是把錢拿去投資,推高股票市場。當時美股股市已經被這些無處可去的資金推到了一個讓巴菲特都聞所未聞的價格,巴菲特認為股民之所以這麽做,就是大家都想在牛市裏賺快錢。)

  聽眾席裏坐滿了IT業的領軍人物,在從大牛市中攫得大筆財富的同時,他們也改變著世界。


  此刻,他們坐在那裏,一言不發。


  投資組合裏充斥著各種估值過高的股票,而他們的公司股票處於資產組合的第一線。


  他們認為這是很了不起的事。


  這是新模式,互聯網時代的黎明。


  他們的態度是,巴菲特沒有資格說他們貪婪。


  巴菲特,這個聚斂錢財數年、幾乎不往外拿的人,這個從車牌就能看出其“節約”的吝嗇鬼,這個將大部分時間用於思考如何賺錢的人,這個打破IT泡沫、沒搭乘IT列車的人,正在往他們的香檳裏吐口水。


  ……


  如果你在第一批汽車誕生的時代目睹了國家是如何因為汽車而發展起來的,那麽你可能會說,“這是我必須要投資的領域。”


  但是,在幾十年前的2000多家汽車企業中,隻有3家企業活了下來。


  而且,曾幾何時,這3家公司的出售價格都低於其賬麵價值,即低於當初投入公司並留存下來的資金數額。因此,雖然汽車對美國產生了巨大的正麵影響,但卻對投資者產生了相反的衝擊。


  “有的時候,找出失敗者要容易得多。我想,在此之後,大家能得出顯而易見的結論。你應該做的事就是賣空經營不好的公司。”


  巴菲特點擊了一下,一張相關的幻燈片跳了出來:

  美國經營不善的企業數量


  1900年——1700萬


  1998年——500萬


  坦白說,我很失望,因為巴菲特一家在這期間都沒有進行賣空。


  其實,一直都有經營失敗的公司。


  聽眾中有一些人輕笑起來,雖然聲音不大。


  他們的公司可能正在虧錢,但是他們心裏都確信自己是勝利者。


  ……


  巴菲特再點擊一下,又出現一張幻燈片。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21世紀另一項偉大的發明:飛機。


  從1919年到1939年,美國約有200多家航空公司。


  想象一下,當你處在小鷹號時代,你是否能預見航空業的未來發展。


  你可能會看到一個你做夢都想不到的世界。


  不過,假設你有此遠見,你預見到所有這些人要麽希望坐著飛機走親訪友,要麽希望離家遠走高飛,或者你預見到了任何可以在飛機裏做的事。


  然後,你決定這就是你要投資的領域。


  曆史上,對航空企業的所有股票投資都賺不到錢,和幾年前的情形如出一轍。


  “推廣、宣傳新行業是好事,因為新行業很容易推銷出去。而要推銷現存的產品則非常艱難。


  相比之下,推銷沒什麽人懂的產品要容易得多,即使是虧損的產品,因為不存在量化的要求。”這番話直接針對席上聽眾,很有殺傷力。


  但是,你知道,人們還是會不停地投資。


  這讓我想起一個關於石油勘探商的故事。


  這人死後到了天堂。“我核對過你的情況,你符合所有條件,不過有一個問題。”上帝說,“我們這裏有嚴格的居住區法律規定,我們讓所有石油勘探商待在一個區域。你也看到了,這裏已經完全滿了,沒地方給你了。”


  這位石油勘探商說:“你不介意我說句話吧?”


  上帝說:“不介意。”


  於是石油勘探商把手攏在嘴邊,大聲叫道:“地獄裏有石油。”


  結果可想而知,地獄之門開了,所有的石油勘探商們開始直往下衝。


  上帝說:“這真是一個妙計,那麽,你進去吧,就跟在家一樣,隨意些。這片地方都歸你了。”


  這位石油勘探商停了一會兒,然後說:“不,我想我還是跟他們一起吧,畢竟,空穴不來風啊。”


  這就是人們認識、感受股票的方式。


  人們很容易相信“空穴不來風”這個道理。


  這番話引起一陣不大不小的笑聲,然後笑聲戛然而止,因為聽眾一下明白了巴菲特的話中之意——他們就跟石油勘探商一樣沒腦子,聽信傳言,跑到地獄去找石油。


  巴菲特的話鋒一轉,他說,根本就不存在新模式。


  股票市場的最終價格隻反映經濟的產出。


  ……


  凱恩斯在他的書的序言中寫道:“用曆史的眼光對未來進行預測,是非常危險的事。”


  巴菲特讚同這一觀點:人們不能因為前幾年股票價格的加速上漲就以此類推。


  “現在,還有沒有什麽人沒被我挖苦到?”他反問了一句,沒人舉手。


  “謝謝各位!”巴菲特以此結束了發言。】


  從這個發言我們可以看出,在那一年,巴菲特幾乎站在了所有人的對立麵。


  當台下不少以價值投資著稱的基金經理都不得不為了當年的基金排名而持倉那些他們自己根本看不懂的互聯網公司時,巴菲特依然一股都沒有買。


  大家都不懂,巴菲特怎麽會錯過互聯網這班車呢?


  巴菲特怎麽可能不買互聯網呢?


  要知道他可是在投資圈混了44年還依然處在一流位置的股神啊!

  他可是比爾·蓋茨的好朋友啊!


  那天,大家對巴菲特的演講報以熱烈的掌聲,但內心卻十分不以為然,大家都覺得巴菲特是在為自己的判斷失誤找借口。


  但僅僅幾個月之後,從2000年3月10日開始,美股的互聯網泡沫就開始破裂了。


  NASDAQ綜合指數到達了5048.62(當天曾達到過5132.52),此後開始小幅下跌。


  NASDAQ3月13日一開盤就從5038跌到4879,整整跌了4個百分點,隨之投資者、基金和機構紛紛開始清盤。


  僅僅6天時間,NASDAQ就損失了近900點,從3月10日的5050掉到了3月15日的4580。


  到了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大多數網絡公司在把風投資金燒光後停止了交易,許多甚至還沒有盈利過。


  在周圍所有的人都瘋狂的時候,隻有巴菲特保持著冷靜,在他大膽預言之後市場又上漲了將近100%,那些嘲笑他的人大多都賠了個精光,不少互聯網企業也隨之倒閉,最終活下來的確實是鳳毛麟角。


  上雪要提醒大家,這個場景現在正在重演,隻不過行業不再是互聯網,而是新能源。


  後續論點見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僅用於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