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蓋廟
沒幾天,鎮上的小學舉辦秋遊,無非幾個老師帶著學生到附近地方放風。正好那天有隻渡船在祿江邊停靠,有人就提議讓學生們乘船到對岸鄰村遊玩。那船主見是幾十個小娃,便隻要了一包茶花香煙價格,即答應運載過渡。
小學生們看見平日裏難得一見的渡船,早就心癢難耐,瞬間就如同散群的馬匹,炸了窩的蜜蜂,不受老師管教,爭著往渡船上跑,力小的還被力大的擠下船,留在岸邊的幾位女教師,根本無法維持這混亂的局麵。
梅子是秋遊的隨行老師,她見這幫孩子不聽指揮,剛想發怒,就發現北邊天空湧上一片雲,遮擋了之前的麗日藍天,而且那雲很快的由烏變黑,像海潮一樣翻騰卷動,狂風也開始襲來,正所謂風起雲湧,變幻莫測。可是遊性正足的娃兒們卻顧不上變了色的天,還在亂哄哄地登上船,一下子湧上幾十號人,渡船便開始傾斜,孩子們的驚惶失措則加劇了船的傾斜幅度,浸水的船隻開始下沉。慌亂的學生有的尖叫,有的手舞足蹈,很快的,渡船東側傾斜入水的速度變大,再加上船麵四邊也無欄杆,於是孩子們在驚恐中亂作一團,剛才歡樂的嬉鬧聲,頓時變成淒慘的呼救聲!
這時,北方湧來的烏雲帶著狂風掠過水麵,船上的孩子們紛紛往水裏掉,掉水裏的拚命往岸邊爬,岸上的則相互拉扯或是被巴茅纏成一串,誰也無法立即擺脫!
岸上的男教師和一些路過的村民們,立即開始開始下水施救,也有人跑到村裏呼救,梅子連忙引領巴茅叢裏的孩子們後撤,一切都在驚慌當中進行。天氣越來越詭異了,原來陽光普照的萬裏睛空,忽然變得烏天暗地,沒有一絲風,沒有一聲雷,沒有一滴雨,天空透著陰森,四周又黑很出奇。
大約半小時後,烏雲終於退去,天空恢複了燦爛,岸上聞詢趕來的家長、村民,鎮消防隊隊員,皆回天無數。
何旭杜原本是要來釣魚的,孩子們衝上渡船時,隻見大風把濃雲吹得急速翻滾著,那時他就覺得不對勁兒,後來船一翻,他頭一個跳下祿江,前前後後救下了五個孩子。等他筋疲力盡的爬上岸後,才發現岸上的人群宛如河流,正不斷從眼前湧現,都是聞詢前來找孩子的家長們,其中一個就是華嬸,隻見她頭發蓬鬆,兩眼露出凶光,不停地聞詢每一個在岸邊的老師和村民,有沒有人見到她家天寶,有人說不知道,也有人說凡是現在不在岸上的,恐怕都沒了。
華嬸假裝什麽也沒聽到,臉上卻難以壓抑著那時不時露出來的懷疑和恐懼。
據梅子後來解釋說,是天寶看見很多小學生來祿江邊上秋遊,孩子心癢難耐,趁著母親不注意就悄悄溜了出來,按說他又不是在校的小學生,原本是不會有機會來參加秋遊的。
一直到所有被搶救上來的傷員都被帶走,岸上仍然留有幾個不甘心的家長,天氣早就放晴,祿江上風平浪靜,曾經吞噬了數十人的江麵平靜的好像什麽都沒有發生過,家長們最後一絲的僥幸被無情的否定了,有人呆呆發愣,有人痛苦嚎叫,有人遠遠的喊了一聲“華嬸”,她驀然轉過頭,露出一張毫無血色,扭曲變形的臉。
到了晚間,烏雲又帶著風暴來了,閃電劈開夜空,強光照見了鎮子和村落裏的全部景物,狂風暴雨說得上通宵達旦,似乎是蒼天為那些無辜的小生命嚎啕大哭。有人說既然是上天憐憫乎,當時為何不加以製止,而讓這麽多孩子憑空遭此厄運?也有老人說,那種天象確實奇異,說是自然現象,實在不足采信。
龍泉鎮本就不大,二十個孩子對於這樣一個小鎮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幾乎與全鎮、全村所有的居民都建立了千絲萬縷的關係。鎮上的空氣開始變得極為凝重,乃至都過去了十天,外麵的人隻要一踏上龍泉鎮那塊土地,便能感受到壓抑以及悲傷的氣息。利發嬸嗚咽著說,那些孩子,我幾乎是看著他們長大的,他們誰沒有吃過我做的鹵菜啊。
這件事兒的餘波並沒有很快結束,首先是開渡船的人被關進了大牢,國小校長停職,那天帶孩子出行的老師失去了教職,劉禮茅被罰薪半年,說要他速速將功補過。哪知道就在這“將功補過”四個字上,劉大人和龍泉鎮、祿村又發生了衝突:
百姓們說,河神被觸怒了,當務之急是蓋一座河神廟!縣裏不是有撥款嗎?劉禮茅反對說:這幫人真是愚昧,要是有座橋,那天孩子們想去鄰村玩,就不用坐船了啊?當然要先蓋橋,而不是廟。
兩下裏爭論不休,雖沒有正麵衝突,背地裏都是怨言頗多,最後祿村姚錢樹和幾個鎮上的大戶還一起找劉禮茂陳情,連劉禮茅的老婆也對丈夫道:我家老漢說,祿村最早以前也是先有廟,才有橋!
劉禮茂聽了為之氣餒不已!
何旭杜知道這位上司剛愎自用慣了,除非他主動開口,自己並不便於提醒,他隻是擔心劉禮茂正麵與龍泉鎮上下對抗,並不會有什麽好處。老百姓雖怕官,卻也更怕河神,聽說有人已經到成都去運作了,不知道是想給劉禮茂施壓還是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