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衡州草橋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建於唐代衡州石鼓山,是中國四大書院中創建最早並具有確切史誌記載的書院 。作為宋代“四大書院”之首和湖湘文化發祥地 ,石鼓書院鼎盛千年,名噪朝野, 在中國書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比較高的地位 。當時全國許多名流都至此講學,如文學家蘇軾、理學鼻祖周敦頤、理學大師朱熹、張栻等。一時間,這裏就成了天下眾多文人 。
話說此時石鼓書院內有一書生夏汝弼,提起此人也是一憤青,他跟王船山(王夫之)交好,同是衡陽縣同鄉,為何夏汝弼此時就在石鼓書院內?是受王船山所托,正在書院內聯絡書院學生、學著文人投身到反清複明之大業中去,而王船山正跟管嗣裘、僧性翰在南嶽方廣寺舉行武裝抗清起義前的準備,因為跟清軍有殺父之仇,死在去年清軍攻下衡陽的還有叔,兄。此時的王夫之也就加入到了抗清最前線。
就這樣夏汝弼看到有人在碼頭打了清軍,而清軍龜縮不前,內心裏大讚,何方猛人,竟有如此神勇?跑出書院往江邊一望,發現有二隻大船一前一後靠向碼頭,而從碼頭上升起的一股白煙飄在半空,夏汝弼年輕氣盛,膽子大,跟幾位書院學生一起往碼頭跑,想看個究竟。剛進入碼頭區域,被李甲派來封鎖石鼓書院的三名黎城軍給攔住了。
夏汝弼跟幾位生員是第一次看到黎城軍,不同於現時的兵丁模樣,全身不著甲,另有一份英武之氣,黎城軍戰時個人裝備,頭戴滕條安全帽,在帽子前後麵分別有軍銜標誌,腰係三指寬牛皮帶,斜背三角帶分別在腰部三顆手榴彈,另一邊是一隻水壺,腰帶上掛著一把一尺半長帶皮套刺刀,胸前是分成多格大布包,內裝彈藥30發,後背雙肩包,裏麵有個人物品及醫護包,飯盒水杯及一天的幹糧。手中就是47-98K步槍。目前47-98K步槍已批量生產,可靠性增強,隨著蒸汽機技術的成熟,工業母機的精度提高,生產槍械基本沒有障礙,障礙最大的還是材料缺乏。比如高猛鋼、一些特別的工具鋼等,目前大的機械好做,小型化就需要精度進一步提高及工具鋼的提升,像一些微型攻絲機,內絲機等,這些是生產望遠鏡、發報機、手表等方麵,如果沒有專業設備,想打個孔也無法辦到的。
話又扯遠了,回歸正題,夏汝弼及幾位生員,被前來警戒的三名黎城兵攔住了,年輕人都好奇,對當兵的裝備很感興趣,童年都有玩過對仗的遊戲,用麻杆做成紅櫻槍,用木板削把小木劍,衝啊殺啊。
哎呀,這位大哥,這腰上掛的是什麽?這位小哥,你手上的是火槍嗎?哎呀呀,這位將軍,這是傳說中的萬人敵嗎?就這樣圍在一起,七嘴八舌議論起來了。最後夏汝弼道:“我們是來支援你們一起打清軍的,這城裏我們熟,想打哪裏我們可帶路前往,請問貴軍出兵多少?少了怕打不贏,這城裏有綠營三千,滿騎軍一百五。”
咦,前來警戒的三名黎城兵一聽,這可是重要情報,帶頭的中士連忙吩咐一人前去碼頭報告李甲,一邊跟夏汝弼攀談起來,這裏就要說說黎城兵的文化教育水平,在軍營裏每天晚飯後,就是認字讀書,這位中士當兵2年多了,讀書不太用功,當初不想讀書也架不住天天作訓時間按排的死死的,不讀書也不行,大多數兵全差不多,基本一個月後,就會自覺認字寫字,當然讀的是部隊要求的簡體字,比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還有簡單的數學,地理、化學、衛生防疫知識,這麽二年下來,認知就不是一般百姓可比了,夏汝弼是文人,典型的明末書生,跟與王夫之、王介之兄弟等人常常詩詞唱和,所以有一答沒一答地也能說上幾句。夏汝弼跟幾位書院生員本來是想套個近乎,不曾想這位當兵的懂得還不少,特別是一些生活常識方麵,天為什麽會下雨打雷?這船為什麽無帆無漿而動,疫病是怎麽發生的?這位中士說的頭頭是道,口角白沫,滔滔不絕,夏汝弼跟幾位生員聽的全張大嘴巴合不上。
等李甲趕來後,才收住口,李甲又問了許多城內的情況後就不樂觀了,決定先占住碼頭再說,真要打起來,可開船而走,夏汝弼一聽就不樂了,拍胸保證要去聯絡南嶽方廣寺王夫之,一起用兵打衡陽,正在此時,有一兵跑來報告說,碼頭來了一個當官的,像是文官要求見黎城來的長官。
李甲帶著兵就去碼頭了,這邊夏汝弼跟一幫生員也跟著前去,隔著老遠夏汝弼就喊道:“這不是知府王登進嘛。”
此時的碼頭,圍了許多衙役,還有一隊綠營在收拾被炮死的兵丁,遠處還有老百姓在圍觀,指指點點,也不敢靠近。
在碼頭停船處,站著黎城軍用槍指著警戒,炮艇上的二門小炮也指向碼頭深處,運兵船上的二挺八一式班機也做好了射擊準備。李甲的到來,全體警戒才收回站姿,在口令聲中,全體向李甲敬禮,整齊劃一,反觀對麵清軍衙役,服裝亂嘈一團,花花綠綠,手中武器參差不齊,使什麽的都有,就怕對比,直看得夏汝弼跟隨的生員們直發懵,看看吧,這才是兵啊,雖然隻有幾十人,可那種氣勢軍紀嚴明,從未見過,站立如鬆,沒有一人東張西望的。
知府王登進也是有點見識的,跨前幾步道:“本官衡州知府王登進,對麵的長官,你們來自哪裏?來衡州何事?要往哪裏去?”
李甲一看,總算出來一位願意說話的,雖然連問了三個問題,卻也屬正常,開了二條船,又是這樣招搖,到某一地,問一下也是必要的,你好好問,我就好好答,不像先前那位守將連問也懶得問,用刀指著不讓我等上岸,李甲也前出幾步,再一次表明身份,我等是黎城江南守軍,前來采買礦石,路經此地不想與地方有什麽衝突,無奈此地守軍不讓某等上岸,還武力驅趕,這是何道理啊?
對麵王登進一聽臉氣綠了,明明是你們開炮打死了兵丁七人,十多人受傷,反過來責問,這是何道理啊?嘴上卻說道:“看來我們有誤會,朝廷封黎城為王,總不能自家人打自家人,有話好說則個。李甲接口道:“那好,多謝知府大人,我等在此地盤桓幾日,采買些石炭就走,本不想打擾大人,可那守兵不讓,無奈隻能開炮,事出有因,可以出點撫恤銀,讓死去的弟兄也不白死。”
王登進一聽,著,還能怎樣,人死也死了,對方的身份也不好惹,把事情鬧大不好交差,不想趟這混水,隻能一恭手,唱一個偌,領著衙役回府而去。留下來的綠營守兵、碼頭衙役稅官等一看知府走了,也一哄而散,今天踢到鐵板了,還呆著做什麽,再挨一炮?
想不到危機解除了,剛才明明劍拔弩張,就怎麽風平浪靜了,官府的人一走,碼頭外看熱鬧的百姓慢慢圍攏過來,大家看稀罕,這船外麵怎麽全是鐵啊,要多少的鐵啊,這麽重的鐵船,為什麽不沉?還沒有船漿,各種奇奇怪怪的說話聲熱鬧起來了,好像剛才從沒發生過打死人的事。
林清白正在碼頭上被夏汝弼一幫子生員圍在中間,團團打鞠,聽說林清白是堵胤錫的幕僚,越發起勁了,這一邊李甲在找人購買石炭(煤),就這樣直到徬晚時分,林清白才打聽到堵胤錫已不在永州,軍駐在潯州(今廣西桂平),這樣的話,就要走陸路了,路程還很遠,一路過去全是交戰區,路上肯定不太平。此時,夏汝弼已派人去請王夫之,拉著林清白非要去酒樓接風,明代這種文人之間,有天然的親近感,所以哪些酒樓妓館就是文人的場所,而此地卻是酒樓遍地,關於草橋之地,橋兩側懸建吊樓,橋上開設40餘間茶樓酒肆店鋪,風格別致,橋頭草前街、草後街酒家林立,橋北頭的筷子洲為修造木船處,“青草橋頭酒百家”被譽為衡陽八景之一。每當夜幕降臨,橋上橋下和橋頭,燈火萬點,漁歌滿江,酒家笑浪,甚為奇觀。
第二天,王夫之的到來,直接在草後街一家酒樓上跟林清白會了麵,商談關於攻取衡陽的事,對這事,林清白在杭州時看到過《黎城內參》上對王夫之的評議。這份內參就是以前黎城的內部《參考消息》後然改成《黎城內參》屬於縣級官員以上級別的“抵報”,也就是說正七品官員才能有的內部刊物,還有一份《科學與發展》這是一份屬於技術類的刊物,由黎城科學院、南京格物技術學校、江南學院共同編寫發行,裏麵的內容全是技術類的文章,包括冶金、化工、半導體、製藥方麵的學術論文,還有各項製備工藝方麵的改進,包括煉焦、煉油、輪軌交通、無線電技術、發電、輪船、發動機,航海等等內容。《黎城內參》屬於政治學術類,那麽《科學與發展》就屬於科學技術類。
黎城對王夫之早就定論,屬於思想家,根本就不會打仗,讓其去打仗肯定失敗,所以林清白說道:“船山先生學說為民族光複之源,倡義諸公,皆聞風而起者,水源木本,然固可謂博文約禮,命世獨立之君子已 ,今有江南半壁,何不投之?”
意思就是說,王夫之的人品可嘉,麵對這大世,隻能獨善其身爾,單靠一己改變這天下,終究無奈,應該去投江南半壁山河效之,指的就是江南黎城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