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凡戰死之兄弟,皆列宗祠、名族譜。”
“……父母妻兒,由族中照拂,每戶每月可從族中領糧一石,可領十年;農忙時節,可優先向族中申領農具、耕牛;作戰中抓獲的俘虜,可優先分配為奴。”
“……父母妻兒,不得欺淩;田產家財,不得侵占,敢有違者,族中除名,打入賤籍。”
新寓城外,當著全縣父老鄉親的麵,於琦一條一條的宣布著對烈屬的優撫政策。
至於對戰死將士的撫恤,因為之前已經定下了標準,所以這次就不再重複宣布,隻是著重宣揚了對烈屬的優撫政策。
對於這些政策,於琦打算逐步調整、完善,然後在全軍中施行。因為這幾戰下來,於琦的部曲傷亡著實有些大,大到於琦恨不得立刻就啟動新一輪的募兵計劃,提前把一些主要的優撫政策宣傳出來,募兵的時候也能容易些。
不過再次募兵的時候,範圍就要擴大到全郡了,可不能隻從新寓縣募兵了,新寓縣一共六萬多百姓,精壯不過萬餘,其中有三分之一已經被於琦征為部曲,青壯抽調太多,會對縣內的生產秩序產生影響。
話又說回來,開局的時候不緊著從自己的宗族裏募兵,從哪募兵啊?等以後自己的軍力擴大了,早期跟著自己的這些部曲老兵,就是軍中中下級軍官的得力人選,也是自己控製軍隊的有力保證。
考慮到快要春耕了,縣內的募兵工作可以稍微往後延延,不能誤了縣內的春耕;倒是郡內其他縣的募兵工作,可以讓孟建以郡府的名義通令各縣開展了。
當天夜裏,於琦送走了族中的叔伯長輩之後,又一個人在宗祠中待了許久,就連他的親信於伍跟於拾兩人都隻在門外守著,也不知道於琦在宗祠裏經曆了怎樣的心路曆程,反正當於琦出來的時候,他的神色平淡如常,讓某些機靈的人妄圖從他臉上看出什麽心思的念頭落空。
第二天一早,辭別了眾多鄉老親族,於琦就親率兩千部曲,不管不顧的攻入海昏縣。
接下來的幾天,海昏縣內的幾個豪強塢堡接連被於琦打破,幾大豪強的族人及其徒附奴仆數以萬計,被於琦擄至新寓,百年家業,一朝傾覆。
海昏縣城之外,這是於琦第二次兵圍海昏縣城了。
自於琦圍城之日,城頭上對他的喝罵就一直不曾停過,於琦也借機欣賞到了各種諸如喪家之犬、厚顏無恥之徒、狼心狗肺之輩等優美詞匯。
於琦之所以放任城頭對他的喝罵,而沒有下令攻城,卻是因為孟建的勸阻。
其實在於琦興兵攻入海昏縣的第三天,得到消息的孟建就從南昌跑到於琦的軍中,極力的勸阻於琦,隻是沒勸住罷了。
“公威,好了沒有,我都等了一天了,城頭上這幫孫子翻來覆去就那麽幾句話,我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主公勿急,”孟建一邊書寫,一邊慢條斯理的道:“還是你告訴我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再說了,主公你奪了人家百年家業,還不許別人罵你幾句啊。”
被孟建不軟不硬的頂了一句,於琦也沒生氣,反而在一旁搓著手訕訕不語。
過了一會兒,孟建終於停筆,一邊扭動手腕,一邊對於琦說道:“行了,這些差不多應該夠了,主公一會兒安排弓箭手,把這些書信都投進縣城之中吧。”
“好嘞”,於琦顛顛的上前,從書案上拿起那一摞帛書,轉頭不客氣的道:“於拾,還愣著幹什麽,沒聽到公威先生的話嗎?趕緊安排弓箭手,把這些帛書射進城裏。”
把帛書遞給於拾之後,於琦又湊到孟建身後,輕輕拿捏起孟建的肩膀來:“公威啊,一口氣寫這麽多信,肯定累壞了吧,我給你捏捏。”
“唉”,孟建歎了一口氣,晃了晃肩膀,從於琦的手下掙脫,轉身對著於琦正色道:“主公,我知道你是義憤難耐,但是你現在已經是豫章郡守了,你的部曲是你的子弟兵,海昏縣的百姓就不是你的治下之民了嗎?”
“是是是,我知道錯了,我保證”,於琦舉起一隻手道:“以後絕對不會這麽衝動了。”
看著於琦這幅樣子,孟建無奈的搖了搖頭:自己認的主公,還能怎麽辦?當然是原諒他啊。
原諒他還不夠,還要給他擦屁股,還要想辦法幫他彌補,唉。
想到這,孟建忽然有些生徐庶的氣:都怪徐元直!要不是他不在,這種事怎麽會輪到自己來做?
“唉”,孟建又歎了一口氣,無奈的道:“好在主公沒有殘民戮民之舉,些許殺戮也是隻誅首惡;而且這事說起來,也是他們犯錯在先,竟與賊匪勾結,資助賊匪,這等行徑,與謀逆作亂何異?!”
說到後麵,孟建的口氣已經變得理直氣壯起來。
“對對對”,於琦連忙道:“他們這就是在謀逆作亂,我這是在吊民伐罪,咱們占理兒啊。”
“於拾”,於琦又招呼於拾道:“你找一些嗓門大的兄弟,讓他們把我跟公威的話喊給城內的人聽,你記著,喊話的內容要突出幾個重點,分別是他們有錯在先,咱們占理兒,而且隻誅首惡。”
想到後世一些無良媒體的話術,於琦擺了擺手道:“算了算了,你先去找人,找齊人之後,我教他們怎麽喊。”
“公威,你要不要來一起聽聽?哈哈哈,走走走。”
當天夜裏,海昏縣內殺聲震天,幾大豪族在縣城內的代表及其親信盡皆被誅。
天亮之後,於琦進駐海昏縣城,果然秋毫無犯,在官府及鄉老的見證下,由於琦主持,對幾家豪強的家產進行了分配,其中田地、財貨被一分為三,新寓縣、海昏縣,郡府各取一份。
至於人口嘛,則由新寓縣跟郡府雙方瓜分,其中幾家豪強的族人共計萬餘,被分到新寓縣,成為新寓縣百姓的奴仆;而幾家豪強隱匿的人口,也就是那些沒有戶籍的徒附奴仆等萬餘人,被郡府接收,將會連同郡府招徠的流民一道,被安排的郡府所有的田地中進行屯田墾殖,五年之後,就會脫藉授田。
至此,算是皆大歡喜,此事也算是告一段落,至於後續的影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