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三國從江東開始> 第112章 字數多了取章節名就會很麻煩

第112章 字數多了取章節名就會很麻煩

  “登徒子,姐姐,你放開我,讓我出去教訓他!”


  在大喬縮回車廂後,車廂內接著便傳出與大喬溫婉的聲音截然不同,更顯活潑的清脆聲音,聞聲識人,便知小喬是一個何等可愛的妹子。


  隻是被這樣一個可愛的妹子叫做登徒子,讓於琦有些不爽:我一臉正經、一身正氣,哪裏像登徒子了?再說人家登徒子可是跟槽糠之妻不離不棄連生五個孩子的好男人,咱可比不了人家。


  見大喬縮回車廂,於琦便繼續追問喬公:“喬公……喬公,回神了,既然你不反對,那這事就這麽定了,我先安排人送你們去南昌,放心吧,我不會強迫你的。”


  剛才被美色衝昏了頭腦,於琦剛剛想起來:他跟陸筠結婚至今才一個月,現在看到喬妹漂亮就娶進門的話是不是不太合適?讓陸筠怎麽看?讓世人怎麽看?這不是把他的軟肋暴露給世人了嗎?

  於琦自問不是那種有毅力能挑戰自己軟肋的人,這才改了口吻,讓她們先去南昌住著,把她們養起來,一方麵可以緩和一下尷尬的氣氛,讓陸筠有個準備;另一方麵也是讓她們見識一下自己的民心人望,讓她們不要那麽抗拒自己,畢竟美人都愛英雄嘛,待自己打江山歸來之後再說——江山美人,畢竟江山在前。


  於琦的話讓驚慌失措的喬公有些詫異,一時摸不準眼前這個武夫的意思,而於琦也不待喬公拒絕,就揮手招過親衛,喚來一隊於氏部曲:“這裏麵有你們未來的三主母,好好保護著給我送到南昌,然後交給主母,知道嗎?”


  送走了麵色淒然的喬公一行,於琦轉身看到麵色羞惱的徐庶,以及麵有揶揄之色的劉曄,想到自己方才的表現,幹咳兩聲:“咳咳,打仗要緊。”


  “子揚啊,你可知道投石機為何物?”


  聽到於琦的詢問,劉曄臉色一正:“知道,在家傳之書中見過,隻是沒親手做過,將軍問起投石機,可是要攻打舒縣?”


  “不是,我就問問,對了,說起攻打舒縣,我想問問子揚,以你對劉勳的了解,有沒有可能在不打舒縣、不惹來袁術大軍的前提下,讓劉勳把居巢、皖縣、尋陽三縣之地割讓給我?”


  頓了頓,於琦又補充道:“眼下還不適合過分刺激劉勳,居巢可以不要,但是皖縣跟尋陽兩縣一定要交到我的手上。”


  這個問題劉曄顯然早就想過,此時聽到於琦問起,當即不假思索的道:“此事易也,劉勳貪婪無義,將軍隻需遣使往見劉勳,許以重禮,劉勳自會應允將軍所求,甚至還會替將軍在袁術麵前遮掩,以掩飾其過。”


  說著,劉曄拱手請命:“曄雖不才,願自請為使,替將軍說服劉勳。”


  “不妥不妥”,於琦擺擺手道:“對劉勳來說,你乃新叛之人,你作為使者去見劉勳,這不是火上澆油嘛,萬一劉勳惱羞成怒起了殺心,你豈不遭殃?你有大才,當為國之柱石,焉能折於這等小事之中?我另外遣人便是。”


  劉曄笑著道:“將軍有所不知,劉勳此人貪婪無義,卻非不智之人,有將軍大軍在側,而且我是去給他送禮的,他可不會為難我,相反,他還要感謝我。”


  劉曄甚至還有心思跟於琦開玩笑:“將軍信不信,等我離開的時候,劉勳會親自送我出城,還要對我說‘謝謝’?”


  你以為你是大忽悠?


  於琦本有心拒絕,怎奈劉曄態度堅決,於琦便不再阻攔,給了劉曄一封手令讓他去隨軍輜重中挑選符合劉勳心意的財貨,並且告訴劉曄,讓他盡管擬定禮單,就算一時湊不出來的,待於琦回軍之後,也會讓人把禮物補齊的。


  “主公就不怕劉子揚一去不回?”


  於琦笑著拍了拍徐庶的胳膊道:“元直放心,你沒發現劉曄跟你是一類人嗎?他肯定會回來的,而且還會給咱們帶來好消息,你就放心吧。”


  經過了兩天的行軍,於琦終於抵達了三夫人的老家,因為昨天的時候劉曄就提前攜帶重禮進城去見劉勳了,按照劉曄的說法,他今天差不多就能出來,所以於琦幹脆下令大軍暫時停駐,並不著急安營紮寨。


  沒等太久,在於琦大軍抵達舒縣城外小半天後,舒縣的城門竟然真的開了,幾十騎騎兵揚起一路煙塵,直驅於琦陣前,在離著一箭之地外又駐足停下,於琦舉目看去,隨即對徐庶笑道:“看來我說對了,劉子揚也說對了。”


  於琦說他自己說對了,自然是因為劉曄沒有一去不回,而是出使成功、完成使命功成歸來;至於劉曄的“說對”,卻是劉曄真的做到了他之前所說的玩笑之言:讓劉勳出城相送,而且看劉勳在馬上拱手惜別的樣子,竟真的在感謝劉曄。


  劉曄肯定不是大忽悠!

  此情此景,於琦隻能感歎:天下事,不可思議者何其多耶。


  眼看劉曄跟劉勳拜別,騎馬返回本陣,於琦對身邊的徐庶說道:“走吧元直,咱們去迎接一下功臣歸來”,說罷,一提韁繩,驅馬上前。


  “將軍,幸不辱命”。


  見禮之後,劉曄自袖中摸出一卷帛書,雙手呈遞給於琦道:“這是加蓋了劉勳太守印的官府行文,將軍回去填上名字之後,便可任命新的尋陽令跟皖縣令。至於原來的尋陽令跟皖縣令,劉勳已經命令他們投降,將軍願留,便留他們繼續效力,將軍若是不願留,驅走便是。”


  於琦展開帛書,果如劉曄所言,是兩張加蓋了廬江太守印的官府行文,隨手遞給徐庶,於琦笑著故意詢問:“居巢呢?”


  “將軍何必明知故問?居巢至舒縣,朝發夕至矣,若是再把居巢交給將軍,劉勳必坐臥難安,如芒在背,反而不美。”


  於琦點點頭,讓親衛去把李通喊來後,又對徐庶說道:“元直,你把李通的名字填在皖縣那張文書上。”


  “主公是想讓李通來做這個皖縣令?”


  “是啊,你覺得不合適嗎?”


  徐庶湊上前去,壓低了聲音道:“主公,李通自投效主公以來,一直率領本部人馬征戰,其本部人馬,皆是其在朗陵時就追隨他的老部下,一直以來,主公都沒有拆分李通及其部曲,這次又安排他擔任皖縣令,是否會有尾大不掉之嫌?”


  “所以我才要安排李通來擔任這個皖縣令啊。”


  於琦一句若有所指的話讓徐庶陷入沉思,其實在徐庶提醒他之前,於琦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連年征戰,軍中是最容易誕生山頭主義的地方,而部曲,又可以說是山頭主義的根基。


  像李通帶著的那些老部下,時間久了,不是部曲私兵,也成了部曲私兵,若是其中再出幾個中高級的軍官,這些自然而然的就會圍繞在李通身邊,形成一個小小的山頭,若是征戰日久,這個小小的山頭或許還有發展壯大。


  防止山頭主義的最好方法就是從源頭堵截,對將領進行輪換,但是這又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問題,若是於琦把李通跟他的部下分開,別的將領會怎麽看?朱桓有沒有部曲?甘寧有沒有部曲?太史慈有沒有自己的嫡係?

  還有個問題就是,以後那些想投靠自己的豪傑會怎麽想?他們在投靠自己之前是不是要掂量掂量,要琢磨琢磨?


  山頭主義不可取,但是在當前階段,卻是戰鬥力的保證!不但不能打擊壓製,反而還要鼓勵,甚至是提倡。


  所以於琦才要安排李通來擔任這個皖縣令,一方麵因為李通確實是合適的人選,於琦的幾個部下,除了李通之外,暫時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另一方麵也是拿李通來做一個榜樣,一個給其他部將,乃至給那些在觀望、想要投效自己的豪傑的榜樣——來投效我吧,向我投效之後,你們隻會過的更好。


  還有一個方麵,於琦也不知道徐庶能不能想明白,那就是打壓山頭主義,防止尾大不掉的辦法還有一個——把山的基石挖掉,山頭雖然還是山頭,但也不是山頭了,充其量隻能算是一塊大石頭吧。


  當然了,這句話於琦是不可能說出來的。


  說話間,李通已經在於琦親兵的帶領下來到眾人跟前:“主公,你找我?”


  率軍圍了幾天城,本以為等於琦率領大軍來了之後能攻城的,沒想到於琦來了之後也沒動靜,反而因為劉勳的出城使得將士們有了點動靜。


  在於琦的示意下,徐庶把那張寫著李通名字的文書交給他:“文達啊,咱們跟劉勳達成了協議,他會把皖縣跟尋陽兩縣交給咱們。”


  “你也知道咱們的戰略計劃,明年咱們的重點就是淮南,確切的是就是廬江、九江,還有徐州的廣陵三郡,要趁著討伐袁術的機會,一舉拿下這淮南三郡。”


  “當然,一舉拿下淮南三郡是比較理想的狀態,最不濟也要拿下廬江跟九江兩郡,皖縣,就是我為了明年出征袁術所準備的前進基地。”


  “你在朗陵的舉措我有所耳聞,所以我打算任命你為皖縣令,若是你在皖縣幹的出色的話,明年出征袁術的時候,便由你擔任先鋒之職。”


  “不過在你接受任命之前,我想聽聽你對治理皖縣的想法。不過這事不著急,你先回去整軍吧,咱們先撤回樅陽口,路上等你想清楚了,隨時過來找我就行。”


  打發走了李通,於琦又吩咐親兵,去附近買些牲畜家禽過來,他打算明天犒賞全軍。不賞不行啊,從豫章到廬江,一仗沒打,光在路上走了,軍中難免會有怨言,尤其是義從軍的山民們,這些山民下山就是打仗賺取錢糧的,在彭澤看著水軍熱熱鬧鬧的打了十多天,好不容易跑到廬江,又是一仗沒打就要回軍,光跑路折騰了,他們能不抱怨嗎?他們是來打仗的,又不是來跑路的。


  所以於琦打算明天犒賞全軍,順便宣布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提振一下士氣,尤其是義從軍的士氣,說實話,於琦真怕他們被人鼓噪然後一哄而散。


  隨後於琦就讓人傳達了明天犒賞全軍的消息,引來將士們,尤其是義從軍中山民們的歡呼,總算提升了一點士氣,不是那麽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樣子了。


  李通並沒有讓於琦等太久,當天晚上紮營的時候,李通就來向於琦匯報了,讓於琦滿意的是,李通的想法基本滿足了於琦的要求,尤其是李通向於琦匯報的第一條,就是著力宣傳於琦的名聲,傳播擴散於琦在江淮之間的聲望及影響力。


  這樣的部下,誰不喜歡呢?

  第二天於琦趁著全軍將士們皆有肉吃而士氣大振的時候,宣布了下一步的行動計


  劃:除了李通部將會前往皖縣駐防之外,於琦將親率全部兵馬,前往丹陽作戰。


  於琦向將士們,尤其是義從軍的軍卒們保證:這次絕對有仗打!

  於琦之所以敢下這個保證,當然是因為他有十足的把握:這次興師動眾的前往丹陽,於琦也不是隻衝著秣陵去的,而且尋機與孫策大戰一場的。


  不去不行啊,去了不打仗也不行啊。


  自劉繇時代起,是儀跟太史慈兩人就一直鎮守丹陽,七、八月份的丹陽北部之戰,也是他們兩個指揮的,可以說於琦在丹陽郡的存在感相當的薄弱,於琦甚至可以確定,在官吏、軍卒、百姓中間,他的存在感還比不上是儀跟太史慈。


  這是一個大問題!


  於琦就是要借著這個機會,借助一場大戰,讓丹陽郡的官吏、軍卒、百姓們知道,他於琦,才是丹陽郡真正的主人。


  當然,也是因為於琦現在左甘寧右太史,兩大猛將在手,哪一個都是能力敵孫策的猛將,哪一個都能治好他因為大兄戰死而帶來的後遺症——他現在不懼孫策了。


  因為運力的原因,於琦派人召回了甘寧之前帶去丹陽的部分戰船,隻是讓於琦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在樅陽口駐軍等待水師戰船的時候,兩封來路不同的戰報,更堅定了於琦要跟孫策大戰一場,以此來決定江東歸屬的決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