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股權投資
至於為什麽要從長計議,那是肯定的啊,因為收購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一個事情啊,哪一件收購的事情都會成為業內很震動的事情,尤其是如果對某一個品牌下手的話,就如同企鵝對閱文集團的下手……
那就是在整個行業都是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而且,企鵝收購閱文集團那也是慢慢的一點一點的來的,所以說,葉新晨如果想要收購一家品牌化妝,那就要穩妥點好。
因為那是屬於長期股權投資一樣了,想要收購品牌的,隻能這樣子潤物細無聲的去做。
畢竟,品牌的收購都不是簡單的,當然了,如果覺得自己公司集團非常有錢,那麽用錢砸也是可以的,隻不過這樣子一來,就是顯得腦殘了點,因為溢價了,或者就是傳說中的冤大頭了。
所以簡單的話,還是走商譽比較好。
要知道商譽的概念時,商譽的形成都來自於並購。所以我們說無並購,不商譽。
實際上,在收購項目的過程中,還會導致資產負債表中的另外一個科目也出現變動,那就是長期股權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一般簡稱為長投,涉及到非常多的概念和會計操作。
因為首先長投有四種情形,按照十幾年前實施的新會計準則,個公司對其他公司的股權投資可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第一就是控製,啥意思,就是當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單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或者雖然投資比例沒達到百分之五十,但是具有實際控製權時,就說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具有控製權,被投企業是投資企業的子公司。
比如,A公司持有B公司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那麽就說明B是A的子公司。如果A持有B公司百分之百的股權,那麽B就是A的全資子公司。
第二個自然就是合營了,也就是共同控製,因此合營又叫作共同控製,一般須滿足以下條件,也就是任何一個合營方都不能單獨控製合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且涉及合營企業基本經營活動的決策,需要各個合營方一致同意。
當然各個合營方可能通過合同或協議的形式任命其中的一個合營方對合營企業的日常活以進行管理,但他必須在各合營方已經一致同意的財務和經營政策範圍內行使管理權。
第三種自然就是聯營,也就是重大影響了,如果投資企業對被投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利,但是不能最終拍板敲定、就說明投資企業對被投企業有重大影響,被投企業是投資企業的聯營企業。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間的樣子。當然如果持股比例在百分之二十以下,但是因為派出人員成為被投企業的董事或高管,那麽也說明該企業對被投企業有重大影響。
至於其他的情況,被統稱為無控製、無共同控製且無重大影響的企業,一般包括兩種情形,就是說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表決權資本,同時不存在其他實施重大的途徑。
要麽就是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百分之二十或以上的表決權資本,但實質上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製、共同控製和重大影響。
在之前的新會計準則實施前,這類投資都屬於長期股權投資,現在被納入到了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裏了。
舉個例子,比如說格力電器某一年的年報,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可以看到,格力電器在那一年中,長期股權投資的期末餘額是一點一億元,而期初餘額是一點零三億元,說明那一年年的長期股權投資隻增加了七百萬。
看到這裏,我們就要注意了,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的產期股權投資究竟包含了哪些企業?你會發現,全是聯營和合營企業,當然你可能會問了,為什麽格力電器沒有控股的子公司呢?
其實,不是沒有,而是不在合並資債上,如果打開母公司資產負債表,你就會發現,格力電器那一年年底的長期股權投資是接近八十五億元,而在那一年的去年年底的數額為大約七十八億元。這說明,那一年,格力增加了七億的對外投資。
而我們也可以在母公司財務報表主要項目裏可以找到,格力電器在那一年究竟投資了什麽公司。
然後自然就是大部分都是對子公司的投資,對聯營、合營企業的投資隻有七百萬不到。
然後你就會迷茫和疑惑了,為什麽,合並報表中的長期股權投資不包括對控股子公司的投資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子公司都被全部並表了。
而我們常說的並表,其實就是把取得對子公司的控製時,就會將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資本,折算成對應比例的資產、負債、權益很收入、利潤等,記錄到合並報表中。
在後續的實際操作中,會將控股子公司全部合並進來,然後將非本公司占股部分單獨列為少數股東權益和少數股東損益。
所以,在合並報表中所列示的長期股權投資,隻是一家公司的合營和聯營公司。
至於長投也還有兩種核算方法,因為對於長期股權投資,肯定有兩種核算方法的,分別是權益法和成本法。
一般來說,對於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製的長期股權投資,一般采用成本法。
對於合營和聯營的公司,一般采取權益法。
而成本法的話,可以繼續看,格力電器在那一年年報中提到: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投資收益計入當期損益。
這句話的內涵包括了兩層意思,就是不變的和變化的。
這是啥意思呢?
首先不變的就是按照初始投資的成本計價,除非追加投資或者收回投資,否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一直保持不變的。
比如,A公司持有B公司百分之八十的股份,B公司的總股本是一億,那麽在A公司也就是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就會記下八千萬的長期股權投資。
此後,無論B公司是盈利還是虧損,A都會一直把B公司的賬麵價值記為八千萬。
至於變化的……什麽時候,會有變化呢?
那就是,等到B公司分紅的時候。
比如,當B公司宣布分紅五千萬時。A公司就可以在利潤表上的投資收益部分增加四千萬。
也就是(5000*80%)的投資收益。
這就是成本法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
至於權益法,那肯定比成本法稍微的複雜一下,那麽權益法是怎麽對長投進行核算的呢?
還是格力電器哈,格力電器曾在那一年年報中提到——本公司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時,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進行調整,差額計入投資當期的損益。
可能有人搞不明白了,但是實際上這個簡單來說就是,以權益法核算的長投,開始時要將成本也就是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與所享份額也就是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不公允價值的份額來進行比較。
如果成本小於所享份額,那麽就按照所享份額來調整長投的賬麵價值,差額的部分計入營業外收入。
比如,假如A公司投資了B公司,持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投資成本為三千萬。
如果當時B公司可辨認公允價值是兩億,那麽A公司所持有的份額就實際上是六千萬。
這說明,A公司低價買入了B公司股份。
這時候,A公司需要把對B公司的投資成本記作六千萬,同時在利潤表的營業外收入部分寫上增加的三千萬。
如果B公司可辨認淨資產是八千萬,那麽,A公司所持有的份額為兩千四百萬。相當於A公司溢價買入了B公司的股份。
這時候,A公司仍然把三千萬作為投資B公司的成本。
剛才說的是初始計量,那麽收購B公司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以後,A公司應該如何計算B公司的盈虧情況呢?
也很簡單,核心就是:——A公司將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投資於B公司的盈虧情況。
比如B公司賺了五千萬,那麽A公司就會將長投增加一千五百萬,同時在投資收益部分增加一千五百萬。
如果B公司虧了五千萬,那麽B公司就會將長投減少一千五百萬,同時在投資收益部分減少一千五百萬。
說到這裏,你可能覺得挺繞的,一會兒是成本法,一會兒是權益法。
其實,這個隻要記得,在我們最常用的合並資產負債表中,長期股權投資隻包括合營和聯營企業,所以隻需要用權益法計量就行了。
不過也有非經營因素對長投的影響,因為在現實中,除了上麵說過的,企業經營盈虧會對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有影響,我們還要考慮一些非經營的因素。
比如,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是,被投企業增資了,那麽這時候應該如何計算投資企業的損益情況呢?
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來討論,一種是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變化了,另外一種就是是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沒變化。
當然我們可以假設一種情形:,也就是說B公司總股本一億元,淨資產為五億元。而上市公司A持有B的股份百分之三十,也就是有三千萬股,那麽對應淨資產為一點五個億。
隻不過當時A公司買價為一點八億。所以,用權益法核算,初始賬麵價值為一點八億元。
在那一年,公司B實現淨利潤五千萬元,那麽A公司在利潤表中確認的投資收益為五千萬的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說有一千五百萬元。
同時,在資產負債表中,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也增加一千五百萬元,變成了一點九五億元。
然後在下一年,B公司向C公司定向發行新股兩千萬股,每股十元。這就意味著,C公司獲得了B公司大約百分之十七的股份。
而A公司的股份則被稀釋成了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了。
然後A公司持有B公司的股份比例從百分之三十降到了百分之二十五,就屬於我們前麵所說的股份比例發生變化的情況。
在這裏,會計上會認為A公司賣掉了百分之五的股份,賬麵價值為九百多萬元。
而因為C公司增資了兩億元,A公司相應增加的淨資產為也是五千萬元。
那麽,A公司就獲得了四千多萬元的投資收益,同時,長期股權投資也增加了四千多萬元。
所以這些都是股份比例變化的情況,如果股份比例不變,那麽B公司淨資產變化對應比例的部分,就會計入A公司資本公積,不影響當期利潤。
所以說,收購不是簡單的事情,這個哪怕對於專業人士來說,也有很多也是整個財務分析中最難的一部分。
至於大體上的簡單意思也就是一個企業對另外一個企業的投資,一般包括控股,合營,聯營以及其他四種情況罷了。
然後的話在現實中,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的長期股權投資一般是指合營和聯營的企業,而母公司資產債表中的長期股權投資除了包括合營和聯營的企業,還包括子公司的情況。
然後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核算方法為成本法,對於合營和聯營的公司,一般采取權益法。
而被投企業的非經營因素對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也會產生影響,最主要關鍵要看持股比例是否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