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合縱· 改革
中原大地上各諸候國劍拔弩張,積極備戰。以蘇秦為從約長的六國權臣,在齊國臨淄宣誓盟約。秦王得知六國盟約的消息非常恐慌,秦相張儀正馬不停蹄地奔走在列國之間,廣施恩惠,憑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遊說齊楚等國的君主連橫,極力破壞蘇秦的合縱之策,進而許諾贈送楚國六百裏土地交好,花重金籠絡齊國君臣與秦結交,旨在針鋒相對蘇秦的合縱伐秦之策。
恰逢此時,十多人組成的義渠國“世子團”入秦為質,義渠與秦國的戰略同盟如約而成。秦王眼看大戰在即,擔心義渠的世子們留在鹹陽太過顯眼,會被別有用心的列國諸候所利用,於是將他們秘密送往遠離戰場的南鄭。此處位於秦楚邊境以西,西麵是秦國的蜀郡,巴蜀之地物產豐富是供應秦軍糧草的大後方;南麵是楚國,氣候宜人的江南魚米之鄉,此地山青水秀且沒有戰火紛爭是一塊適宜居住、休養的人間絕佳之地。
義渠的世子們從氣候幹燥、沙塵漫天的黃土大塬來到南鄭之地眾山環抱的華陽小鎮,好似進入了人間天堂。人生的巨大反差,生活環境的急劇變化,讓他們一頭紮進這裏,愜意地享受生活。南鄭之地處處種植稻米,義渠人學來也無用,漸漸地竟然忘了學習秦人的耕作農事,天天隻知遊山玩水,無所事事虛度年華而已。在秦王特殊優待的關照下南鄭郡守吳平投其所好,每日酒足飯飽,盛情款待富養著義渠國的少年們。
秦國暫緩了對外征伐的腳步,華夏大地上迎來了和平的曙光,然而山東六國的君王無一人覺醒,花天酒地、醉生夢死不知圖存富強,三年的光景被他們揮霍殆盡。此時尚有一人還算清醒--蘇秦,他看在眼裏急在心中,然而隨著時間的逝去,他身上合縱六國的光環也在一天天褪變,更糟糕的是齊燕兩國的矛盾日益加劇。他使出渾身解數從中斡旋、調和,因此而陷入齊國的朝堂內鬥,被人貫以“間諜”的惡名,處處遭遇追殺。
遙遠的函穀關內“落日照大旗,馬嗚風蕭蕭;平沙列萬幕,伍部各見招”,同樣的三年時間秦國在函穀關內囤積糧草、關外修築工事不計其數。此時的蘇秦進退兩難,眼看著自己的偉大政治報負,傾注了一生心血的合縱之策,將要付諸東流。他情急之下離開了昏庸無能的齊湣王輾轉回到了燕國,開始他人生的第二次創舉,以燕國為大本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服各國君主出兵伐秦。最後在宜陽集結了趙、魏、韓、燕、中山等國的十萬軍隊,以此為根據地展開對函穀關的進攻。這次合縱攻秦,張儀許以六百裏土地騙取楚懷王的信任,從而沒有派兵參戰。齊國因遷怒於蘇秦的臨時背叛,又與燕國不睦,故而沒有參戰。此戰兩個實力最強的諸候國都沒有參戰,結局不言而語。
秦王派出了司馬錯、贏華組成的強大軍團抵禦多國軍隊。秦軍早先在關外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六國聯軍打頭陣的魏軍出宜陽城不久,還未及安營紮寨就被嚴陣以待的秦軍伏擊,殺得人仰馬翻。隨即秦軍迅速撤入函穀關內駐守。魏軍首戰吃了敗仗,自然不甘心失敗,於是聯合其它諸侯國的軍隊一窩蜂似的衝向函穀關口。誰曾料想,聯軍殺到函穀關前,突然關門打開贏華率重兵殺出,關卡兩邊的山上埋伏著不計其數的秦軍。一陣箭雨過後,土木壘石就像雨點一樣從山上砸下來。三天的光景十萬聯軍僅有5000餘人生逃,韓國主將申差被秦軍俘獲。至此,函穀關之戰並沒有給義渠國奪取上郡的機會,就像走馬燈一樣來去匆匆,草草結束了。以秦軍誘敵深入速戰速決而大獲全勝,斬敵八萬多,繳獲糧草輜重無數。
義渠國巧妙地避開了這場注定會失敗的合縱之戰。如今的天下拚的是各國的實力,兩軍交戰,強者勝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通過這場戰爭,讓由渠看到天下諸侯秦國最強,獨自應對多國合縱竟然完勝,日後必然會稱霸中原,一統天下。“大樹底下好乘涼”,從此義渠國的一切邦交事務均以秦國為中心,死心塌地的依附秦國,為義渠國爭取發展壯大的良好契機,這才是明智之舉。
諸候國合縱兵敗,收拾殘局之時,由渠不失時機地向秦國派使祝賀,天下的格局大勢已定。義渠國本弱在中原諸侯國的眼中一直是異類,非我族類,要想提高義渠國在中原諸侯國之中的政治地位,義渠國必須強大,否則就會淪為強國蠶食吞並的對象。
麵對強秦,鐵骨錚錚的現實擺在眼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由渠要想實現強國的偉大理想,必須著手對義渠國進行脫胎換骨般的體製改革。經過多年的實地考察,研究醞釀製定了新時期義渠國的政策和法令:
其一、以軍事強國,實行全民皆兵。規定所有義渠國的戎民在族長老的領導下按戶籍為單位,每戶為一伍。農忙或遷移牧場時,大家協作組成互助隊;農閑時,大家組成軍事小隊,每日進行戰鬥訓練,保衛牧場。義渠國原有的軍功製不變,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並加大獎勵。效仿秦法實行嚴格的連坐製度,若有人犯法,整個家族一起受罰,平日裏發動本族戎人互相監督,極大地降低了戎人的犯罪行為。整個牧區的社會井然有序,牧民誠實守信,夜不閉戶,杜絕了一切偷盜的違法行為。
其二、廢除殉葬製度。古老的義渠部落還保留著長老死後奴隸和家眷殉葬的製度,造成大量青壯年死亡。除此之外,還頒布了新的人口獎勵政策,激勵戎民多生多育、多子多福,加大賞賜,還不斷地吸收各國逃亡的流民,千方百計地吸引周邊諸侯國的外來人口,到義渠國居住生活,並提供生活所需使其成為義渠的國民。
其三、打破義渠國原有的老部族製。大力提拔一批新人頭領,建立以家庭為單位的新部族製。所育牲畜或耕種所獲,按擁有牲畜的數量或田畝的數量,按四成上交國家,其餘多育牲畜或多獲糧食歸個人所有,為私有財產。使戎民真正地成為牧場或土地的合法主人,積極鼓勵義渠人多養牲畜,廣墾荒地。
其四、廣開邊貿,戎民所養牲畜均可等量交換或自由買賣。雙方以秦幣為度,估算商品價值,禁止民間私囤貨物、哄抬物價、擾亂物品交易。
其五,製定開疆拓土的戰略部署。秦人以東出征伐為主,義渠則以西進兼並為主。結交秦國,以邦交為先導,采取軍事征服為目的,逐步收攏西戎各國報團取曖。義渠的領地西至隴西,北達漠北並逐步統一西戎各國。
由渠的改革之舉如火如荼地順利推行。在鬱郅城、河套等地在犀衡二長老的鼎力支持下,改革方案推行很順利,立馬得以實施。但個別部族的頭領沒有國家大局意識,隻為一己私利,千方百計地阻撓改革的進行。由渠是一個做事很果敢的人,實行體製改革反對的人多,阻力重重,就必須以雷霆手段表明自己的決心。對於頑固保守的部族長老和頭領貴族必須下重手,這樣改革才能得以實施,先後處決更換了多名部族長老,解放族人,沒收其財產,充實國庫。
數年之後,義渠國的改革新政逐漸生效。在新的國家體製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夯實義渠的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