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回潮> 第一百八十一章 紅火事業,再接四百萬大訂單!

第一百八十一章 紅火事業,再接四百萬大訂單!

  重生回潮最新章節

  加入島國國籍,開什麽國籍玩笑,張高興才不會加入,現在中日友誼了,不計較自己太爺爺當年被他們打死的事情,但是絕對不能因為他們發達,他們物質生活優渥,就忘記了自己是流的啥血。


  雖然島國對於工匠大師們的尊敬和社會地位是很高的。


  像現在這樣動不動給教授的身份,這在華夏那是難以想象的!

  心動自然也肯定是有的。


  自己才多大的,二十出頭就在發達國家當教授,這份榮耀要是傳到國內,那得多炸鍋!


  從古至今華夏和島國許多工藝同源,但是工匠的待遇是太大不同,在神州大地那些古老的文化傳統裏強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君子不器,認為工匠們的營營役役都是些奇技淫巧。


  比如華夏佛像雕刻藝術最好的時期是南北朝道隋朝,敦煌和龍門都是華夏藝術的代表,但是後來唐朝以後卻是不如島國的發展,因為島國的工匠和華夏的工匠有完全不一樣的待遇,華夏古代工匠很少都留下名字的,幾乎都是留不下名字的,傳承和事跡也是無從考證,龍門石窟的大佛都很漂亮,但是誰做的沒有記載。


  與此相對,島國曆代著名工匠的姓名、生平、傳承乃至於代表作都能留下來。島國古代的工匠都是有門派的,以運慶為例,他是“慶派”的宗師,他之前有康慶、成朝、康朝、康助、賴助等匠人曆代傳承,他之後有湛慶、康弁等弟子。當時島國其他門派還有“院派”和“圓派”等,也都是世代傳承。


  傳奇工匠大師運慶人生七十餘年,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在這次特展上都能看得到。


  但華夏木雕很有文化,但是這些文化卻是沒人說得出來其木雕文化的傳承。


  運慶作為一代宗師,開創了島國工藝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而社會的認可、經濟的保障,使得運慶的徒子徒孫們把這種技藝和精神延續下去,代代相傳。


  但是華夏幾乎沒那待遇。


  就比如現在教授的稱謂給與工匠怎麽可能哩?!


  在全世界教授那也是幾千萬甚至更多的老師們的畢生追求,但是相比於做學者,張高興暫時對富家翁的生活更感興趣,至於著書立說,什麽時候自己突然不想做富家翁了,然後寫點啥,如何木雕,怎麽雕刻出好的木雕作品,那時候再說吧。


  因為張高興現在對掙錢才是上癮了。


  啥事似乎都阻擋不了他追逐財富之心。


  到這裏來,張高興是來賺上一大筆的。


  用木雕產品征服世界人民。


  當然張高興不會那麽說,而是十分有氣節地這樣道“我們華夏自古是木文化的集大成者,木雕,木藝,木構建築,木製家具充斥左右,然後近代以來華夏內亂不止,外患不息,國籍地位一落千丈,璀璨的諸多傳統文化凋零,我作為華夏子孫會努力再次發揚我們的木工藝品,讓世界人民看到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張君誌向宏偉,我先前做法是汙蔑了張君的誌向,在此,真誠地向張君道歉。”山田教授再次鞠躬。


  張高興挺挺自己的胸膛,頗為逼格地道“山田教授,那下次不要再跟我說這樣的話了。”


  “懺愧懺愧。”


  不過和山田教授在工藝品上的交流,讓張高興對島國的木工藝品市場有了一份更全麵的認知。


  前世是市場上認知,他們的木雕產品在島國市場暢銷,是流於表麵那種,這一次是理論上更深層次的認知。


  島國木雕同源於華夏木雕,很多方麵是異曲同工的,這也是華夏木雕之所以在島國暢銷的緣故,因為有著許多共同的審美。


  比如對於木頭的認知,木頭是有生命力的,它溫暖,有著迷人的芳香,觸摸很有質感,這都是大家喜歡木雕的基礎,木頭在中日都是有靈性的,木頭是有紋路的,從不同的紋路可以雕刻出不同獨特風格的木雕作品,但是非洲木雕卻完全不太同於亞洲的木雕體係。


  非洲木雕雕刻並不刻意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用整體寫意的手法,臉上的兩隻眼睛無非是隨意戳上的小洞,嘴似不經意拉出的一條開口,鼻子則概括成簡略的幾何形,身上的造型隻取其勢去其形,頭飾與耳朵的誇張似乎是人神之間的一種意境。


  這類大寫意的手法,不求外形的逼真,不重細節的刻畫,局部看,顯得十分隨意簡單,但是整體看,卻透露出一種活潑鮮跳的內在生命,但是這種木雕作品亞洲市場肯定就不行。


  歐洲木雕也不同,歐美木雕喜歡沒有正常的人體形態,沒有複雜的動作,也沒有多人物的構圖,而是通過非常誇張變形的手法來表現。


  這也是華夏木雕在亞洲比較吃香,但是在歐洲,非洲卻不吃香,因為這是文化審美上的差異。


  在第一批貨訂單出手之後,國內繼續在如火如荼地加工剩下的訂單,這邊住友商事株式會社的三井八榮又再次向張高興追加兩千套大訂單,是一筆價值四百萬元的訂單。


  那邊越來越多的東楊縣老藝人成為佛龕雕刻的熟手,那邊生產速度將會越來越快。


  張高興發“國際”電報,讓劉亭開再增加三廠,招收東楊縣的剩餘農村勞動力,他要盡量發揮老師傅,將老師傅從不必要的工序中解脫出來,進行精雕部份,其他那些不需要什麽精雕的部份,用工序化用普通的勞動力。


  1981年張高興的木雕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增,近乎三分之二的東楊縣原木雕老藝人全部被其請到了彭埠鎮新木雕廠。


  這自然引起了縣上的關注,除了張高興的民營木雕廠,還有鎮集體企業修造社木雕廠也受到了更大的關注。


  在廣交會上接到了訂單後的朱廠長向上申請了擴大工廠的規模,得到了批準。


  兩大木雕廠在東楊縣快速發展。


  張高興重生時候期待的時間做到了,讓東楊縣先行一步發展木雕產業,如今東楊縣木雕產業以不可阻擋之勢大邁步向前邁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