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對話古今:我打造節目,國寶有靈> 第100章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山河永在!(求訂閱)

第100章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山河永在!(求訂閱)

  觀眾自然也被這一樁事情引起了莫大的興趣。


  明思宗朱由檢,當然,更多人稱呼他為崇禎皇帝。


  他在位十七年,天災人禍頻發,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這是一位悲情的皇帝。


  他一心想要挽救大明天下,隻可惜,誌大才疏,無力施為。


  “天子守國門指的是朱棣,君王死社稷,則是崇禎皇帝朱由檢。”


  “勞模皇帝,隻可惜沒啥本事,救不了大明。”


  “最終他還是保住了自己的風骨,至少沒有選擇投降,也沒有議和。”


  “可惜了,有心無力,如果有老朱三分之一的能力也行了!”


  觀眾們對這位亡國之君,多有同情。


  這是漢人最後一位君主。


  史書上記載,朱由檢年僅二十多歲,便須發盡白,臉生皺紋,極盡蒼老之態。


  可以想象,在他登基即位之後,是花了多大的心力去治理國家。


  但奈何,有些事情真要看天賦。


  老朱家的人都是偏門人才,天賦樹都點的奇奇怪怪。


  朱由檢,很明顯的沒有治國理政的天賦。


  身為皇帝,他既無治國之謀,也無任人之術,再加上他多疑、嚴苛、猜忌等性格缺陷,導致十七年間他竟然換了十七個刑部尚書和五十個內閣大學士!


  如此頻繁的官員更替,又怎麽可能培養出真正的心腹人才。


  以至於上下離心離德,難以同心戮力。


  而今,這位在位期間宵衣旰食,夕惕朝乾的君王,已是兵敗如山倒。


  絕望之下,他殺盡兒女子孫,枯槁之軀,來至煤山。


  同行之人,僅有老太監王承恩。


  可悲可歎!


  樹倒猢猻散,龐大帝國,並非一朝一夕腐朽幹淨,但是,當帝國這棵大樹倒下的時候,沒有誰能夠幸免於難。


  煤山之上,老槐樹下,朱元璋身姿挺立,遠遠地看著倉皇失措、形容枯槁的崇禎皇帝。


  “這就是朕的最後一位後輩嗎?”


  朱元璋歎了一口氣。


  身為帝王,何曾會是如此模樣。


  絕望、淒涼的氣息籠罩在這偌大的京都。


  四處燃起的大火,聲聲可聞的哀嚎,為這個興盛了百年的帝都,籠罩上了一層悲戚的色彩。


  朱由檢雙目失神,跌跌撞撞的在王承恩的攙扶下,走上了煤山。


  及至麵前,王承恩才發現前方有兩個人站著。


  一人奇裝異服,而另一人,則身著龍袍,威武不凡。


  他回轉身來,擋在崇禎身前,尖利的聲音響起:“你二人好大的膽子,何故驚擾聖架!”


  麵對著太監的責問,朱元璋隻感覺到萬分的悲哀。


  堂堂一代帝王,臨死之時,竟然隻有一個老太監隨行。


  如此情景,怎不叫人萬分歎息。


  而崇禎皇帝,耳聽得王承恩大叫,這才緩緩地回過神來。


  就在方才,他殺了自己的兒女,逼死了自己的皇後妃嬪,一顆心早就如同死灰。


  他已經不知道自己為何會來到這裏,隻是腦子裏有一個執念。


  執念支撐著他枯槁的身體,讓他走到這裏。


  如今之局麵,糜爛至極,崇禎皇帝唯有一死而已。


  崇禎抬起眼皮,往上看了一眼,隻一眼,便是渾身震動。


  眼前這人,竟,竟與宮廷畫像之中的太祖皇帝如此相似。


  幾乎是一模一樣。


  “承恩,你且退下。”


  他沙啞的嗓音從後麵傳來,喝退了王承恩,而後亦步亦趨、近乎是爬行一般走了過來。


  看得出,他很想挺直腰杆,但可惜,連日來的絕望現實,已經將他的身體乃至靈魂,攪碎成一灘爛泥。


  身為天子,他已經失去了方寸,失去了昔日的威儀。


  他距離朱元璋,不過十幾步遠。


  但這十幾步,他走的相當艱難。


  越是靠近這隻存在於畫像上的人,他的心中便愈發的忐忑,愈發的難受。


  回想自己的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最終,竟是一事無成。


  連帶著整個大明,國威淪喪。


  以至於堂堂天子,不得不手刃妻子,以求尊嚴。


  這十幾步,朱由檢每一步,都仿佛在經曆這一生的光景。


  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去審視著自己的一生。


  細看之下,越發的心驚。


  這一生,竟是如此的無能昏庸,竟是錯誤頻出。


  朱由檢走到後麵,已經是涕泗橫流。


  以旁觀的上帝視角,去反思自己的一生,去審視自己的生平。


  得到的感受,更加的強烈。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他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所在,隻是,現在已經沒有了機會。


  十幾步,好似數萬裏。


  朱由檢雙腿之中恍若灌了黑鉛,一步一行,艱難萬分。


  當他走到朱元璋麵前之時,便再也堅持不住,雙膝跪地,嚎咷痛哭。


  “罪臣朱由檢,跪見先祖!”


  一聲嗚咽,悲戚至極。


  王承恩在其後看著,驚懼之下,兩股戰戰,慌忙跪伏在地,口呼萬歲。


  這一刻,仿佛定格。


  朱元璋痛心的看著這周圍的一切。


  此時三月,正是寒冷之時。


  老槐樹歪著脖子,不見絲毫生機,恰似這大明山河,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唉!”


  強勢如朱元璋,此刻也不得不發出一聲濃重的哀歎。


  即便是他重生,麵對這上下危局,又能如何?

  此情此景,與他起兵之時的蒙元,又有何差別?


  都是爛到了骨子裏了!

  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朱元璋看著眼前跪倒在地,哀聲哭泣的朱由檢,也隻能說一句:“起來吧,身為天子,當有天子的威儀。”


  在朱由檢走過來的時候,他已經看見了這個後輩的一生。


  相比較起建文帝朱允炆,崇禎帝朱由檢,一生更顯得悲哀。


  臨危受詔,成為皇帝。


  鏟除閹黨,卻致使東林黨人做大。


  而後旱災瘟疫,接連不斷,各地起義,如雨後春筍。


  在位十七年,竟沒有一天是安寧的。


  可悲可歎。


  朱元璋看到了崇禎的勤勉政事,看到了他的宵衣旰食,心中也有著些許寬慰。


  至少,自己的這個後輩,並不是如同桀紂那樣的亡國之君,貪圖享樂。


  至少他在位十七載,還一心想著挽救江山社稷,拯救大明江山。


  隻可惜,能力不夠,毫無手腕。


  令不出紫禁城,縱使有天大的心氣,有潑天的抱負,又能如何?

  “罪臣不敢起,罪臣在位十七載,毫無建樹,致使國家淪喪,山河不存,罪臣無麵目見列祖列宗。”


  朱由檢沒有起身,他痛哭流涕,積攢了十幾年的苦楚,在此刻通通爆發。


  觀看了自己的一生,他此時已經明白,今日之後果,除了群臣相誤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出在自己身上。


  麵對眼前開創了大明一朝的先祖,他不敢有任何的僥幸。


  也不敢將罪責全部推諉到臣子身上。


  “你要如何做?”


  朱元璋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問了一句。


  現在多說,已經沒有絲毫的用處。


  “罪臣自知罪孽深重,無麵目見列祖列宗與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麵。”


  “任賊分裂屍身,隻求他們,勿傷百姓一人!”


  此句言盡,朱由檢仰天淚流。


  他心中早已有了決斷,如今能夠親口對先祖說起,自是幹脆。


  “你既有此心,便也足矣。”


  朱元璋眼眶有些濕潤,他無力再說什麽。


  這大明朝,他也救不了了。


  但是,這大明朝最後的皇帝,他的後輩子孫,能有如此覺悟,便沒有辱沒他的門風。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一死而已,又何懼之?

  薄日陰風,淒冷老樹。


  白綾掛枝,帝王自縊。


  以死明誌,風骨永存。


  朱元璋站在一旁,身軀微微顫抖。


  這天下,輪回不盡,興衰有時。


  他親眼看著大明在他手中建立,昌盛。


  又親眼看見大明衰落,敗亡。


  種種心緒,在其心中縈繞回環。


  久久不絕。


  過了許久,他才深深的吐出一口濁氣,聲音有些嘶啞。


  “先生,我朱家這一位後輩,可有負於天下?”


  這一問,問的悲戚,問的哀傷。


  易澤上前一步:“不負天下!”


  四個字,蓋棺定論!

  單說崇禎皇帝朱由檢,雖說能力不足,但在位十七年,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已經超越大明半數以上皇帝。


  隻是這天下,經過數位不作為帝王的禍害,早已經是千瘡百孔。


  崇禎無能,但這天下,本就是無藥可救。


  朱元璋回轉身來,看了一眼自縊的崇禎帝,又看了看自絕於樹下的老太監王承恩,目光陡然間冷厲起來:“先生,朕想知道,大明臣子,又是如何?莫非都是貪生怕死之徒不成?”


  這一問,問的殺意濃重,問的冷厲非常。


  易澤思緒急轉,回想起明末之時,諸多大臣的表現,略一皺眉,而後道:“此事,還得請陛下自己去看!”


  說完,易澤伸手一揮,陰雲化作畫卷,直通臣子身側。


  那一幅幅影像,仿佛就在麵前。


  畫麵之中,雙塔寺,古井。


  陰風淒厲,滿眼蕭索。


  院牆之上,絕筆遺書。


  “身為大臣,不能滅賊雪恥,死有餘很!”


  這一行字,字字帶著血淚,僅僅看去,便是心中震動。


  易澤在一旁,動情的講述著。


  “此為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範景文死前絕筆,他苦尋崇禎帝不得,於雙塔寺旁古井自殺!”


  而後,畫麵再次一變。


  “此為戶部尚書見翰林大學士倪元璐。”


  畫麵之中,倪元璐滿麵悲戚,執筆寫道:


  “以死謝國,乃分內之事。死後勿葬,必暴我屍於外,聊表內心之哀痛。”


  筆落,字成。


  倪元璐長歎一聲,向南而坐,取帛自縊而死。


  隨著畫麵的轉變,一個又一個臣子,從容赴死。


  李邦華投繯而絕,死前留下絕命詩:


  “堂堂丈夫兮聖賢為徒,忠孝大節兮誓死靡渝,臨危授命兮吾無愧吾。”


  大理寺卿淩義渠聞崇禎皇帝駕崩,扶牆哀號,以頭觸柱,血流滿麵,待天明,穿紫衣拜闕,作遺書辭別父母,然後懸梁自盡,時年五十二歲。


  兵部侍郎王家彥上吊自殺!

  刑部侍郎孟兆祥同其子孟章明自縊而死,其妻亦隨之其後。


  一幅幅畫卷不斷的閃過,一個個名字迅速地暗淡。


  此刻,觀眾早已經泣不成聲。


  “這才是大明的風骨!”


  “我一直以為,明末的大臣們都是黑心貪財自私自利之人,現在才知道,還有這麽多的人願意為了大明殉國!”


  “他們是讀書人,他們的骨氣和脊梁從來沒有被打斷,這就是我們苦苦追尋的氣節。”


  “大明有如此臣子,何其幸哉!”


  朱元璋看著畫麵之中,一個個臣子慷慨赴死,同樣是眼角濕潤。


  不管他們能力如何,在此時此刻,他們在朱元璋心中,都是合格的大臣。


  “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朱元璋仰天長嘯,積攢的鬱氣在此刻消散幹淨。


  至少,大明的臣子沒有辜負大明天下,大明的末代君王,同樣沒有辜負大明天下。


  如此,便夠了。


  他看著吊死的崇禎皇帝,欣慰的笑了。


  這個後輩,或許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但是,他有宵衣旰食的努力,有直麵死亡的勇氣。


  如此,便無愧於大明,無愧於天下。


  而大明的臣子,或許有那貪生怕死之徒,賣國求榮。


  但作為皇帝,作為一個屠戮貪官汙吏的帝王,朱元璋明白,這樣的人,無論什麽時代,也無法根絕。


  如今糜爛之局,大名名存實亡之時,能有這麽多高風亮節、誌慮忠純之人,為此殉國,已經將朱元璋那一顆憤恨的心安定下來。


  最怕國將亡,而世人,無人認可自己曾為此國之民。


  如此,才是悲哀。


  朱元璋長出一口氣,目光蕭瑟。


  終究是自己艱苦奮鬥打下來的江山,如今,一朝淪喪,他心裏也很不好過。


  但是,麵對這種情況,即便是他,也無能為力。


  “縱觀曆史興衰,如今,也輪到大明了!”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悲傷,神色間有些淒苦。


  任誰看到自己一手建立的豐功偉業,在麵前土崩瓦解,都會感覺到難以接受。


  更何況朱元璋這樣,一生強勢的人。


  “陛下不必過多的悲傷。”


  易澤出言寬慰道,他站在朱元璋身旁,望著遠處烈火燃起的紫禁城,眼中帶著絲絲哀痛。


  自此之後,天下,便為異族竊取。


  漢室子民,從此飽受壓迫,以至於心神淪喪,骨氣難存。


  但這些,並非是大明的錯。


  隻能說,因緣巧合,或者,奸人作祟。


  而洪武大帝,作為草根皇帝,明顯不明白易澤話裏麵隱藏的更深層次的意思。


  “先生此言何意?”


  “陛下,您驅逐胡虜,恢複中華,已經是不世之功,冠絕古今。”


  “而今,天下傾覆,山川易主,非陛下之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擔當,也有一代人應該去完成的事業,陛下要做的事情,其實已經做完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後人去做吧。”


  易澤神色之中滿是鄭重,看著眼前逐漸展開眉宇的朱元璋,又道:

  “陛下試圖千秋外代永遠不變,那隻是妄想而已。”


  “這世界在不斷的變化,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終會將所有違背潮流之人碾碎。”


  “您作為一代帝王,在位期間已經完成了曆史交給你的使命,而如今,就讓你的後輩們,去完成新的曆史時期,新的曆史使命吧。”


  “新的曆史使命……”


  朱元璋喃喃念叨這這幾個字,細細的咀嚼著。


  能夠打敗重重強敵,登臨九五,他的心智本就遠超常人。


  而今易澤稍微提了一嘴,朱元璋很快就明白過來。


  “是啊,兒孫自有兒孫福,朕想要世世代代永恒不變,本就是不可能啊。”


  而後,朱元璋麵朝易澤,忽然躬身一拜。


  這可把易澤嚇得不慘。


  好家夥,老祖宗反過來給後人行禮,這可使不得。


  “陛下萬萬不可,晚輩無福承受陛下一拜。”


  “不,此一拜,非是拜你,而是拜後世子民。”


  朱元璋思路清晰,目光澄澈。


  “希望後世子民,能夠完成曆史交給他們的任務,切勿與朕以及朕之子孫一般,固步自封,妄圖永恒!”


  聽到這一句解釋,易澤身體一楞。


  他未曾想到,這位帝王,竟然有如此想法。


  “陛下教誨,晚輩謹記。”


  易澤沒有再阻攔朱元璋的動作,安然受下此拜。


  時間流逝,一刹那間,滄海桑田。


  天地變化,片刻光陰,山河變易。


  宏大的皇城,巍峨紫禁城,陰風呼嘯的煤山,在此刻,都化作曆史的塵埃,隨之遠去。


  留下來的,不過是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一段段驚心動魄的過往。


  大明一朝,在曆史上留下了自己璀璨的光輝。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山河永在!

  易澤獨自行走在青石路上,兩旁迷霧層疊。


  身後,是一隻安然默立的破碗。


  於歲月的光輝之中,皇帝,臣子,百姓,都消失了。


  唯有鐫刻著曆史歲月風塵的文物,留存下來。


  他們的身上,遺留著曆史的痕跡,留存著曾經的故事。


  並且,故事將永遠的流傳下去,永不終結。


  隨著易澤逐漸遠離,破碗逐漸的消失蹤跡。


  而易澤,則是在進行著最後的總結。


  “在查閱資料,分析人物之時,我看到了許多許多的如果。”


  “崇拜朱元璋的人說:如果沒有朱元璋,今天的華夏,可能就得分裂成南北兩個甚至更多國家,他對中華文明的貢獻足以比肩秦始皇;


  如果沒有朱元璋,今天的華夏,或許和白象國一般,實行種姓製度,漢人是永遠的三等人。”


  “厭惡他的人說:如果沒有朱元璋,明朝就不會實行閉關鎖國,就不會錯失大航海的熱潮,就不會被蠻夷國家反超遭受後麵的屈辱;

  如果沒有朱元璋,文人學士還能約束皇帝,不會從大臣變成奴隸,不會讓明朝皇帝肆無忌憚的做出無數荒唐事;


  如果沒有朱元璋,也不會讓炎黃子孫從此失去自由,口不敢言身不能行,兩廠宦官加錦衣衛禍亂朝綱。”


  易澤的語調並沒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其中的溫潤,卻深深地吸引著所有的觀眾。


  讓他們,也隨之一起思考。


  這些好的壞的如果,曆來就是爭論最大的部分。


  而明粉與明黑,便是各持一方觀點,爭論不休。


  而易澤,並沒有對這兩種如果公然站隊,隻是繼續訴說著自己的想法。


  “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的人,我們擁有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曆史文化,見證了無數人的榮辱興衰。”


  “我喜歡夏,喜歡商,喜歡周,乃至於秦漢隋唐宋明。”


  “但是,我更喜歡,也更自豪於現在的祖國!”


  “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常常會將自己代入上帝視角,充滿優越感的對著曆史人物指指點點,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在我們看來一身弊病,甚至於錯漏百出的曆史人物,卻在各自的時代,幹出了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


  易澤的身後,仿佛走過了一代又一代帝王,一位又一位人臣,以及無數青史留名的人物。


  他們身處於曆史的迷霧之中,等待著有朝一日,有人來為他們揭下曆史的麵紗,將真實的他們,帶向世界。


  “作為一個普通百姓,我有時也會想著穿越回古代,但仔細一想,就算穿越回古代,我能成為皇帝的可能,也微乎其微,最好的結果也就是成為某個事件的配角人物。”


  “當然,大概率是成為史書上的一行字而已。”


  “比如那句:關中大旱三年,餓死者不計其數,百姓易子而食。”


  易澤的這幾句話,直接將觀眾們逗樂了。


  也同樣的,帶著觀眾們一起去思考。


  他們發現,易澤這一期,明顯的獨白要更多一些。


  “看待曆史,存在著崇拜,或者厭棄,是很正常的現象。”


  “我們無法保持公正,因為我們本身就有喜惡。”


  “但作為一個節目主持人,我需要站在最廣大勞動百姓的視角上,去看待朱元璋。”


  “如果我是百姓,在我的眼中,朱元璋帶領手下推翻了蒙元的殘暴統治,登基以後又給我分田做主,讓我不至於餓死,此等功德,在我心中,堪比堯舜之治。”


  “而長期的事,這個皇帝會對未來造成什麽影響,那都不是我會考慮的事情,因為長期來看,我已經死了。”


  易澤的話很簡單,但是包含的意思,卻讓直播間前的觀眾們沉默了。


  思考,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權力。


  畫麵中,易澤沒有停頓,繼續著自己的講述。


  “現代人的觀念告訴我,明朝的百姓沒有教育,沒有自由,沒有上升通道,這樣的生活堪比地獄。”


  “但是,我不能用現代的觀念去評價古代的人物。”


  “作為明朝的百姓,他們的要求,無非就是吃飽穿暖,家有餘糧,如此而已。”


  “就好像生活在現在的我,如果有人問我,願不願意為幾百年後的子孫後代做一點貢獻,我會說願意。”


  “但是如果有人問我,願不願意把每個月工資的一部分捐給環保組織,那我會問,你要多少?”


  “螞蟻梭梭樹可以,但是森林不行。”


  “比起未來,我們更希望工作不要這麽累,房價不要這麽高,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想必,屏幕前的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此刻,直播界麵前的觀眾,非常安靜。


  沒有人發彈幕,也沒有人在抱怨什麽。


  大家都跟隨著易澤的聲音,去思考,去反思。


  “用簡單地維度,難以去定義一個複雜的曆史人物,正如你我的性格,同樣不是一個簡單的星座就能夠敘說完畢。”


  “《對話古今,國寶有靈》如今已經走過了七季,每一件國寶,每一個隱藏在國寶之後的曆史人物,都是複雜的難以言明的。”


  “我們不記得這些人物,不知道他們的事跡,或許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記得他們,知道他麽的事跡,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悟和勇氣。”


  易澤嘴角露出一抹笑容,眼神明亮,將話題在一次帶回朱元璋身上。


  “公元一三九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洪武大帝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這個悲慘的兒子,傳奇的父親,偉大的君王,帶著所有的光芒和整個時代的烙印,淡出了曆史舞台。”


  易澤的聲音沉穩有力,配合著他的神情,讓人不自覺地為之著迷。


  “從放牛要飯呼號丐起,到執掌天下開創王朝,這個男人,完成了從未有人完成的壯舉。”


  “想必在遲暮之際,回想自己戎馬半生的成就,再看看自己給未來定下的規矩,他的內心,應該是滿足而驕傲的。”


  “正如朱元璋自己所說: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隨著易澤這一句話的結束,迷霧漸起,籠罩整個世界。


  節目到此,戛然而止。


  而觀眾,過了好一會兒,才從節目之中脫身。


  “我的天,易澤最後這一段話,直接升華了全部的主題!”


  “可能是易澤看到每次節目一做完,就有很多人在瘋狂的討論曆史人物吧。”


  “薪火相傳,奮飛不輟,易澤向我們傳遞的,是先人的智慧和勇氣,而不是杠精。”


  “酣暢淋漓的看完了整個節目,不得不說,這一次易澤的表現,更好了!”


  “各路演員實在是用心至極啊,那種妝容演技,簡直秒殺現在所有鮮肉電視劇!”


  而演播室中,周海承同樣是長舒一口氣。


  他未曾想到,一期節目,竟然讓他這個老油條一顆心跟著七上八下。


  簡直是多年不曾有過的體驗了。


  看著已經黑暗下去的屏幕,他由衷的露出一抹笑容。


  易澤的表現,再一次驚豔到了他。


  就是與央台的老成持重的台柱子比較起來,也不遑多讓。


  而且僅僅從節目效果來看,易澤毫無疑問,已經是時下最火熱的主持人之一。


  每一次節目,必定上熱搜。


  每一個節目中介紹的國寶,以及在國寶之後的曆史人物,必定會引起一場巨大的討論。


  嗡嗡嗡!

  手機電話震動響起。


  周海承拿出手機一看,是鄭士成打過來的。


  想必也是為了易澤的事情。


  “老周啊,易澤這次的表現可是不簡單啊!”


  接通電話,鄭士成中氣十足的嗓音響起,完全聽不出有任何的衰老跡象。


  周海承樂嗬嗬的道:“鄭老,可不是嘛,這小子可是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啊!而且最後的主題升華,實在是妙啊,我聽了都忍不住要鼓掌!”


  “確實如此,看來易澤也是感受到了每一次節目之後轟轟烈烈的爭論,所以才會在節目的最後加這麽一段。”


  兩人在電話之中誇了一頓之後,鄭士成話語突然嚴肅起來:“對了,有些棘手的事情,需要和你麵談一下!”


  “棘手的事情?”


  周海承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但是能夠讓鄭士成這樣的人都覺得棘手,那這事情到底該有多麽嚴重?

  沒有猶豫,周海承當即答應下來:“可以,在哪裏商談?”


  “明天上午十點,還是老地方吧!”


  “可以!”


  而完成了節目的易澤,此刻也有些精疲力盡的癱在了沙發之上。


  同朱元璋的一番對話,乃至於後麵穿越時空,見到朱棣和朱由檢,都頗為耗費精神。


  更何況最後的長篇大亂,更是消耗了不少心神。


  易澤隻覺得身體精神都疲憊不堪。


  連係統最新解鎖的功能都沒來得及看,便陷入了睡夢之中。


  易澤睡了,可觀眾們還沒有入睡。


  他們此刻,正是精神百倍之時。


  第七期涉及的人物很多,而且都是名場麵,以至於網絡上的討論愈發的熱烈起來。


  大家各抒己見,同時針對易澤最後所說的話,也各有各的看法。


  隻不過,這一次大家的硝煙味道明顯的少了很多。


  在各大知名曆史論壇之中,關於崇禎皇帝的討論依舊不少,熱度甚至於與朱元璋有的一比。


  “其實崇禎皇帝也想跑,就是跑不了!


  遷都可不是小事,全盛時期的朱棣威權那麽重,也是力排眾議並且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才成功遷都。


  更何況,朱棣遷都是天子守國門,這崇禎皇帝遷都,那就是跑,將老百姓置於異族鐵蹄之下!

  當年曹操官渡之戰缺糧,授意糧草官往糧食裏麵加沙子,本以為是效忠領導,好日子在後頭,誰知道最後就是借你項上人頭一用,汝妻子吾養之。


  如果真有大臣奉承朱由檢提議遷都,朱由檢二話不說馬上跑,到了應天再把你的腦袋拿下來向天下交代,這玩意誰明麵讚成誰死,還得遺臭萬年。大臣們不傻,誰也不願意做這個冤大頭。


  而且當時的大明已經是千瘡百孔,氣數已盡了,大臣們心知肚明。


  其實看節目的時候,看到崇禎皇帝上吊還是很揪心的,不自覺的代入他的角度在想該怎麽辦。但可惜,沒得辦法,大明已經爛透了,就是老朱在世,也無能為力。


  當然,開掛不算啊!”


  也有網友表示:


  “崇禎是一個有誌向有德行的皇帝,但可惜的是,他既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也沒有實際曆練,單純就是被時代帶到了不該去的地方。


  很多人站在上帝視角把崇禎說的一無是處,但是要是把你換到崇禎的位置上,能怎麽辦?

  外遇強虜,內平亂軍,整肅朝綱,任用賢臣,平穩民心,積攢錢糧,枕戈以待?


  別開玩笑了,真的,一堆勢力盤根錯節的大臣就能把你玩死。


  大明的天下爛透了,救不了了,崇禎不過是運氣不好,接下了這個爛攤子,再加上能力不足,更慘!

  這是一個悲劇的皇帝,勤勤懇懇宵衣旰食,但是很明顯,他沒有這個才能,隻能越幹越錯!”


  “有些人以為崇禎皇帝自縊與煤山,就是大明風骨了,其實不是的。


  崇禎之死,是被逼無奈,也是絕望之時做出的選擇。


  真正的大明風骨,其實是那群為大明殉國的文武官員們,是那些為了抗爭後金入關而犧牲的百姓兵丁,他們,才是大明真正的風骨。


  至於吳三桂這樣的賣主求榮之人,隻能說,就是一條軟骨頭。


  沒什麽好說的。


  這樣的人啥時候都有,知了猴估計又要出來混淆視聽了。


  最後說一句:日月山河永在,大明山河永在!”


  “你們都在討論大明,隻有我,在思考易澤下一期節目會搞什麽?”


  “我也是在等,作為一名吃瓜群眾,我非常好奇!”


  “啥時候來一起美人專題啊,現在就看到了女帝武則天一個,太少了!”


  網友的討論愈發的激烈起來,一般到這時候,就很少有人記得易澤在節目最後說了什麽了。


  這也沒辦法,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看法,每個人都想著去說服別人認同自己的看法,這樣的矛盾,是與生俱來的。


  說服不了就會產生分歧,而後互噴,最後就是問候祖宗十八代。


  汙言穢語太過於影響觀瞻,讓人望而生畏。


  而在第二天,令大家驚訝的是,衝上熱搜的並不是易澤的節目信息,而是有關於一步電影的熱搜。


  【抗爭電影《CJH戰役》被家長舉報血腥暴力,或麵臨下架危機!】


  熱搜一出,觀眾們都愣了。


  這什麽鬼?


  “這個,哪位觀眾是腦子有病嗎?”


  “一部真實描述戰爭的電影,居然有人舉報它血腥暴力?什麽腦袋?”


  “理由難道又是怕影響孩子?你的孩子就這麽嬌貴?連看真實的曆史都看不了了?”


  “簡直滑天下之大稽,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觀眾們隻覺得自己的智商被人按在地麵摩擦了。


  看到這個消息,大家夥們第一意識就是覺得,這肯定是假消息。


  然而,再看一下發布的媒體,居然是央台。


  觀眾瞬間炸鍋了。


  “玻璃心建議不要出門哦,我怕外麵的樹把你寶貴的孩子嚇死!”


  “我已經看不懂現在的家長了,之前舉報奧圖曼血腥暴力,現在又舉報抗爭電影,怎麽?以後大家一起看《草原寶寶》?”


  “我突然覺得,易澤的節目也很快要被人舉報了!”


  一語成讖!

  就在下午,又一則熱搜衝上榜首。


  【《對話古今,國寶有靈》被家長舉報血腥暴力,或麵臨整改下架!】


  消息一出,觀眾們瞬間蚌埠住了。


  “這確定是家長?不是知了猴舉報的?”


  “我明白了,知了猴也開始新的路線了,可以啊,賊心不死啊!”


  “說實在話,我是真沒想到,一個曆史向節目會被人舉報血腥暴力,就很離譜。”


  很快,網絡上出現了不少的p圖。


  圖片上,是節目中的朱棣提著染血的長劍,獰笑著說:聽說你覺得我血腥暴力?

  還有p朱由檢的。


  圖片赫然是自縊那一幕。


  旁邊配字:被抗爭電影和曆史節目嚇死的家長。


  一時間,大家夥們歡樂頗多。


  似乎是發現了新的玩法,易澤節目中的一些場麵,被製作成了各種各樣的表情包。


  始皇帝張開雙臂,似乎要擁抱天下的畫麵,被配上文字:來爸爸抱抱。


  朱元璋如山巒一般壓迫下來的雄姿,也被配上文字:聽說你很勇啊!


  在表情包麵前,沒有人能逃脫魔爪。


  而節目的主持人,易澤,同樣多了許多魔性的表情包。


  也不知道這些鬼才們是怎麽把那一瞬間的圖像截取下來的。


  易澤自然不知道這些事情,他醒來之時,已經是第二天中午。


  簡單地洗漱過後,易澤拍了拍腦袋。


  昨晚上新的功能已經解鎖,但是他實在是太累了,就沒有精力去看了。


  現在正好精力充沛,也有時間了,易澤當即細細的查看起來。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易澤頗有些激動,他萬萬沒有想到,新解鎖的功能竟然是這樣子。


  “完美啊,這樣的話,倒是省了我不少事情,而且之前沒做的,現在也可以做了啊!”


  易澤高興地一拍手掌。


  之前還在猶豫怎麽去做,現在,真的是瞌睡有人送枕頭!

  簡直完美!


  恰在這時,手機電話響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