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萬事俱備
錢得金決定進城務工後,擺在他麵前的幾件事需要馬上著手辦理。一是與王二麻子盡快簽訂土地轉包合同;二是到村委會去開一個外出務工證明,並籌措進城務工路費和短期的生活費用;三是馬上聯係各種渠道,確定打工的城市和自己能幹的工種。
第一件事比較好解決,錢得金再次找到狗剩子,並向堂弟麵授機宜,讓堂弟傳話給王二麻子,明確告訴他今年自己要進城打工,如果價格合理,土地可以鄰居優先,就近轉包。王二麻子看到錢得金想急於進城務工,本想拿捏錢得金一把,以此達到盡量壓低土地承包成本的目的。但狗剩子直戳軟肋的一句話,讓王二麻子很快就打消了“先端著”的念頭。狗剩子對王二麻子說:“縣糖廠今年的甜菜優惠收購政策,這個信息現在很多村民還不知道,如果都知道了,好地塊的承包價格肯定還會大漲”。王二麻聽後權衡片刻,便馬上同意將錢得金轉包的村北地塊,以高出其它地塊二百元的價格承包,並在當天下午就與錢得金簽訂了土地轉包合同。土地承包合同規定有效期為一年,如果第二年想再次承包,可根據新一年的土地價格再行議價和續簽。簽完合同後,王二麻子就把1200元嶄新的土地承包款,攤到了錢得金家剛簽完協議的的炕桌上,待錢得金核數完金額無誤,王二麻子便難掩喜色的走出錢得金的家門,去忙著規劃他新一年的種地大業去了。
錢得金著手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去村委會找會計,開一個進城務工的證明,也就是村委會的介紹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村民進城務工必須要有村委會開具的介紹信來證明。目的有兩個:一是證明村民的合法“良民”身份,不至於到了城裏被視為“盲流”和黑戶來看待;二是有利於進城務工者盡快取得城裏用工單位的信任,便於找到工作。如果城裏用工單位沒有看到進城務工者的村委會介紹信,一般不敢招用,即便急於招用了,後期也要通過函調的形式,到當地村委會來核實務工者的真實身份。所以,看似沒有什麽權重的村委會證明,也會成為當時進城農民工的一塊護身符和敲門磚。這也算是處於社會最基層的家鄉組織,對遠離故土出去謀生的遊子們,一點力所能及的嗬護了!
錢得金為了節省時間,沒有選擇步行,而是蹬著父親留下的一輛大金鹿牌老舊自行車,向村委會的駐地方向騎去。
仁和村的村委會駐地,位於村落的東北側,距離錢得金家約有三公裏路程。在縣城十五個鄉鎮,一百四十九個自然村中,仁和村的經濟發展並不差,早在吃大鍋飯時期,當時仁和大隊的糧食總產量,就超過縣域內70%的自然村(大隊),因大隊支書領導有方,敢於啟用有魄力的年輕人當生產隊隊長,激發鼓舞了社員幹勁,使糧食產量創了新高,到年底一算,社員每個工分都勾到了兩元錢以上。
所以,仁和村的村財政也相對較好,有一定的家底。村委會建築形式由一字排開的十幾間紅磚瓦房構成,其規模和檔次也高於其它自然村村委會。
錢得金還清楚的記得,1982年初冬的一天,也就是實行大鍋飯製的最後一年,在仁和村生產隊大院的院房內,二十多米長的大土炕上坐滿了喜笑顏開的社員。生產隊隊長、會計和現金員正在有條不紊的忙碌著——記工本,花名冊和黃框長方形的大算盤子,分別擺放在大土炕上。特別是在現金員身後的炕角一側,極為醒目的碼放著一摞摞麵額一元,一百元一遝的嶄新鈔票。會計把算盤子撥打的劈啪作響,並根據花名冊依次喊著社員的名字,當社員們從現金員手中接過一遝遝飄著墨香的鈔票,各個喜不自禁!
令錢得金也興奮的是,自己家雖然很少參與生產隊的一線勞動,但父親還是用一個綠色軍帽,兜回來了十一遝現金,整整1100元啊!在錢得金兒時的記憶中,每次臨近年關,父親總會在昏暗的油燈邊,歎息著對母親說,哎!今年咱家在生產隊又“脹肚”了,不但分不到錢,還反欠了生產隊200元。可見,1982年在生產隊分到的這筆巨款,對當時的貧寒農家來講,是多麽具有曆史意義!這也是錢得金有記憶以來,家中在生產隊分到的最多、最後的一筆錢,也是當時錢家擁有的最多的一筆錢。當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著一遝遝嶄新炫目的鈔票,一直興奮的無法入睡。錢得金後來回憶,盡管這是大鍋飯時代最後的晚餐,但依然讓他溫暖、懷念至今。
正是憑借1982年這一非凡業績的加持,以及後期社員們的口耳相傳,仁和村村民的好日子,好名聲就在十裏八村傳播開來,即便到了包產到戶後,仁和村依然享受著富裕村,文明村的美名。受此影響,其他自然村以及一些鄉鎮的女孩子們,都以能嫁到仁和村為榮。
錢得金騎著自行車,沿著村北的鄉村公路,一直向東騎行.……穿過兩排楊樹林,再過一個大排水壕,便看到了剛剛建成使用幾年,恢宏氣派的仁和村小學,全村近200名適齡兒童,正在這裏接受良好教育。穿過學校,一排紅磚黃瓦的村委會院落便映入眼簾。村委會王會計看見錢得金後笑著起身打招呼,王會計聽他說明來意,就馬上從抽屜中拿出筆紙和村委會印章,很快寫好了介紹信。
錢得金見介紹信上這樣寫道:
茲介紹我村村民錢得金到你處務工。該村民為人和善,品德優良,勤勞簡樸,追求進步,無不良嗜好和犯罪行為。
望接洽為盼
仁和村村民委員會
1989年3月11日
在落款處:清晰濃重地蓋上了“仁和村村民委員會”的鮮紅印章。
錢得金看完介紹信後非常滿意,向王會計連聲道謝。隨後拿起介紹信來輕輕對折,小心翼翼地放進了內衣口袋。
當錢得金剛要走出村委會大門口,迎麵碰上了村長張青鬆。張村長今年四十出頭,為人正派仗義,做事幹練,因為在生產隊當隊長時能力突出,糧食產量連創新高,後被破格提拔當了一村之長。張村長愛憎分明,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村民無論貧富,還是有什麽大事小情,在他能力範圍內有求必應,能幫則幫。所以,在村民中口碑好,威望很高。
張村長見到錢得金,馬上先打招呼:“嗬,這不是得金嗎,今天這麽得閑,來村委會有事嗎,需要幫忙你盡管說話?”錢得金見此也馬上止步說:“你好老叔,您這是從哪回來啊?”
張村長比錢得金長十幾歲,他以往見到錢得金的父親時都稱呼大哥,所以屬於長輩。在村裏日常碰麵,錢得金都稱呼張村長為老叔。在東北地區,村民對村幹部的稱謂,基本都是約定俗成,按照村裏論的長幼輩分來稱呼,如果直呼其村長的“官職”反而顯得生疏了。當然,無論村長還是支書,見到村民的時候,也是以村裏論的輩分,長幼有序的來稱呼,或許,這也正是農村人一般都鄉情較濃,故土較親的一種情感紐帶吧。
錢得金向張村長說明了來村委會的原由。張村長聽後馬上說:“太巧了,我剛從鄉裏開會回來,正要通過咱村裏廣播向村民傳達會議精神”。張村長頓了頓,接著說:現在已經是改革開放的十個年頭了,上麵的精神就是繼續解放生產力,會種地的種好地,多種地,不願種地的就輸出勞務,增加收入,總之就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嗎!隻要不違法,就出去大膽的闖,大膽地幹和專心的學。”錢得金專心的聽著,不住的點頭。張村長接著又關切地對錢得金說:“大侄啊,我這真有個務工的消息,可能會幫上你。最近縣勞動局來個消息,說省建築公司正在農村招合同工,主要是做建築工人,據說,一個月的工資能拿到300元左右,就是辛苦了一點,如果你想試一試,我就把名字給你報上去?”
聽到這,錢得金馬上眼睛一亮,誠懇而堅定的說:“太謝謝老叔了,我也正急著找進城務工的渠道呢,有老叔您的大力幫助,有好的政策精神指引,還有政府的積極搭橋,這下更穩妥了”。張村長聽後非常滿意,用讚許的目光看著錢得金,接著表示:“那好,你聽我的通知,啥時縣勞動局傳來確切的報道日期,我會第一時間通知你,萬一能行,到那好好幹,為家鄉增光,有能力再回報家鄉”!在張村長的真誠和激勵下,錢得金不知道是興奮,還是激動,眼眶有些濕潤起來,並向村長張青鬆再度重重地點了一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