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生意火爆
017-生意火爆
這天到了周末,張孜鄧早早的來到北城德勝門外的鴿子市,以前他就來過,那時來隻是好奇瞅了一眼就走了。這次來是做生意的,還是要看看現在東西市價的。鴿子市就是一條破敗的街道,兩邊很多老房子年久失修無人住都倒塌的差不多了。有些人就借助這些殘牆破瓦來賣東西,這個時期沒人敢大大方方的做買賣,因為計劃經濟時期一切物資都是國家分配的,私人買賣是違法的。所以,這時的人買賣東西都是小心甚微的。今天來北城這邊鴿子市因為離他家比較遠,為了趕早來他是騎跟自己一起被穿越來的那輛自行車,雖然他今年才六歲多,但因為這幾年練武加上吃的好所以身高都有一米三八了,站著騎車還是可以的。來到鴿子市時 時間尚早,和他一樣早來的人也沒有多少,都是三三兩兩的分開在街道兩邊。張孜鄧找了個背人出把自行車收進空間,就在鴿子市轉悠著打聽市價。等到九點人開始多的時候,張孜鄧出了鴿子市在附近找了個沒人的小樹林就把自己的三輪車騎了出來,這時他頭戴這個時期剛流行的解放帽,身穿一身得體的綠色軍裝,腳上穿的是母親王琇給他新做的千層底布鞋。這一身出去別人以為他是大院子弟呢,這樣可以震懾一些宵小,算是拉虎皮做大旗了吧,畢竟年紀小出社會容易被欺負。為了不必要的麻煩隻能讓人覺得他是大院裏的孩子了,那時北京大院裏的孩子,是建國後北京黨政軍機關大院長大的幹部子女,因此大院裏的孩子在當時的社會地位是很特殊的,使得他們略帶些優越感,也使得許多人誤解了他們、怕他們,實際上那時的孩子很多都是單純、樸素、善良、勇敢的,他們對軍裝有一種炙熱的癡迷。這份癡迷,源自於他們的生長環境,源自於那個年代的紅色浪潮,源自於他們的思想意識。那些年裏"大院裏的孩子"從小受軍事文化熏陶。1949年,北平(也就是如今的京城)被認定為新政權的首都。大批來自****的革命幹部、軍人、文教人員因此匯聚而來,在老城的西邊和北邊建立了辦公樓和宿舍樓。大院建成後,院門高大,門前站著哨兵,哨兵身後是個綠色的木頭崗樓,這在當時很顯眼。在大院裏則是家家戶戶都掛著紅旗,總能看到穿著軍裝的孩子在院子裏亂竄。大院的孩子因來自****,孩子們單純又愛玩,在兒時愛玩氣槍,聽些革命故事,小夥伴們有同樣的誌趣很快就混熟了。在那時出去玩若是差一個小夥伴,一群小孩便會聚在那家的樓下一起喊他,那勢頭像極了要去行軍打仗,青春熱血十足,而形成這樣的性子離不開從小生活環境的影響。這種環境出來的男孩子愛打架還是群架,所以住在大雜院裏的孩子都怕他們,就是大人也是避免和他們起衝突。
大院孩子們從小生活得像小軍人,大院的係統更是像小社會。大院的生活設施非常完善,從理發店到小賣部,再從食堂到衛生所一應俱全。父母那輩的人因為工作的緣故,經常到全國各地去軍訓,因此在孩子們的童年裏見不到父母是常有的事兒,所以經常玩鬧打架就不可避免了。許多孩子們從小經曆著類似軍營的集體生活,從幼兒園到中學他們一直在一起,早上一起聽著起床號起床。在院裏還有禮堂,那裏幾乎天天演電影,放的是《渡江偵察記》等電影,當時看電影總是人山人海,孩子們愛湊熱鬧,慢慢地也被那些電影中的革命人物感染,而想離那些英雄距離更近最簡單的方式便是穿上軍裝。對於大院的孩子而言,軍裝像是一種身份標識。
張孜鄧騎著三輪車來到鴿子市提前選好的一個倒塌的房子裏,這裏被他清理了一下可以放進他的三輪車。一路上別人看他一身綠軍裝還騎著沒有見過的小三輪車都很驚奇,但也沒人上去搭話。把車騎到房子裏後,拿出一個放有水的木盆,裏麵放有兩條要賣的鯽魚和鯉魚,還有一隻甲魚和一條黃鱔。這些都是要賣的樣品,除了水產品還拿出一隻雞、一隻鴨、一隻大鵝,還有雞鴨鵝蛋各一網兜子,網兜子都是他提前用草繩編製的。最後拿出打聽一個早上才決定的物價表,一個紙板上寫著:雞一隻一塊錢、鴨一隻一塊三毛錢、大鵝一隻兩塊錢、鯽魚五毛錢一條、鯉魚五毛錢一條、黃鱔一塊五一斤(都是那種在空間上一斤有將近一米長皮膚變黃的大黃鱔)、甲魚兩塊五一斤(都是他專門挑的四斤左右大甲魚,也剛好一隻十塊錢)雞蛋一毛錢十個、鴨蛋一毛二分錢十個、鵝蛋兩毛錢十個。白麵三毛一斤、玉米麵一毛錢一斤、花生油一塊錢一罐十斤裝的(瓶子是他放學回家在河邊自己挖的黏土在空間裏製作的陶罐子,真的是預先行其事必先利其器,幹啥都不容易啊)在最後牌子上用加大加粗字體寫著“都不要票!”等做好這些又拿出一個自製的口罩帶上,他怕別人以後認出他來,畢竟沒幾年就那什麽十年了,有人要是眼紅他賺錢了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搞他了。萬事俱備後他拿出一個破尼龍袋子鋪在地上自己就坐在上麵等生意了。剛坐下沒一會就有一個中年胖大叔走了過來,張孜鄧很驚訝,這個時期能吃成胖子的人堪比大熊貓了,他覺得此人不是廚子就是那啥不算正派的人。“小同誌,你這些都是要賣的嗎?”張孜鄧因為覺得這位胖子大叔不是正派的人就沒好氣道:“不賣我擱這耍猴呢?”“猴”字咬的還特別重!他是第一次做生意,但這是這個時代短缺的食物,不然他這和顧客說話還夾槍帶棒的語氣能虧死。中年男人聽他說話語氣有些納悶,不過還是點頭道:“嗯,價錢都是你這上邊寫的價格嗎?”說著指著價格表,中年男人看了看張孜鄧的一身軍裝又道:“我也是軍區大院的,我是大院裏的炊事班班長,我們大院的一位同治軍訓時受了傷,需要肉食進補虧損嚴重的血氣。你這黃鱔甲魚有多少?我要多來幾隻。”張孜鄧聞言他真是廚子,對他說話就可氣了很多“我不是大院的,我這些都是山裏野生的,營養價值很高,很適合需要大補的人,身體健康的人吃了還會補出鼻血呢。”“您要多少,我給你拿,我這外邊放的都是展品,我要到車裏給你拿。”中年男人看他帶著口罩不承認自己也是大院的也沒說啥,畢竟倒買倒賣對普通人都是犯法的,何況大院子弟呢,被人知道影響會更大。“你這都不要票是吧,那就甲魚來三隻、黃鱔也來三條、鵝要一隻。小同誌你經常在這裏嗎”“我是每周末上午在這裏,要是放暑假了我基本是每天上午都來。”回完話張孜鄧到車上把大叔要的東西都一一拿了出來。“大叔,三隻甲魚每隻四斤三十塊、三條黃鱔一條有一斤左右四塊五、一隻大鵝兩元總計三十六塊五毛錢”中年男人付了錢結果東西就走了。他剛走以為中年婦女提著一個竹籃就走過來了,“小夥子,你這些都是賣的嗎?都怎麽賣的啊?”張孜鄧指著牌子說道:“阿姨,我這些都是要賣的,這外邊都是給人觀看的,想買我那車裏還有很多,我價錢都寫在這上邊了。”“小夥子,我不認識多少字,你給我介紹一邊唄。”張孜鄧聞言一冷,他還以為是他之前在的2020年的,向這位中年婦女年紀不超過35應該都認識字的。楞了一下連忙給她介紹了一遍他賣的東西價格。“我要一瓶花生油、四十斤玉米麵、十個雞蛋。”“好的阿姨,一共七塊一毛錢”等中年婦女走後,他的生意越來越火爆了,這個要隻雞那個要瓶油,忙的不可開交。沒辦法,這個時期都是缺衣少食的,他這裏的東西不單種類多還都不要票,向玉米麵和花生油這種普通老百姓需要的他賣的還便宜。這樣一直賣到中午家裏快吃飯了,他就把展品給賣了說沒有東西了,下個周末上午再來。這一個上午不到三個小時就買了三百多塊錢,如果按這個時候的市價他最起碼賣出去四百多塊錢的東西,可以說他賣的粗糧和花生油有多便宜了。收拾好東西他就推出三輪車騎上就往鴿子市外邊走了,出了鴿子市找個小樹林就換出自行車往家裏趕了,他現在出去玩母親王琇不會管他,但如果玩的不知道回家吃飯那就不行了。等快到家時找了個沒人的胡同就把自行車收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