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家事與國事
國公爺自然是知道他與陳瑛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情誼,簡單一句話,給他講明白了,叫他也別再做他想。
宋珩並沒什麽情緒波動,也未錯眼看她一眼,隻應了聲是。
這聲是,雖應得簡單,但也算是承認了,她現在的身份。
傅芸閑時聽朱媽媽說過一嘴,慶國公府原來有位老姑太太嫁進明國公府,後來去世了,在那之前,兩家來往密切,宋珩與那程瑛是自小一塊兒長大,感情非常要好。她並未放在心上,是以為,他人已經死了,這些無關緊要的人和事,關她什麽事?怎麽也沒想到,他竟還能回來,剛剛聽祖父特意強調,心中更加明白,自己現在這尷尬的境況。
自己所嫁之人,心裏裝著別的女人。
世子爺則問道:“珩兒,當時究竟發生了何事?既安然無恙,為何這麽久才回家來?”
這也是大家都想知道的問題,齊齊看著,等著他解答。
宋珩沉默了一會兒,緩緩說道:“我落入水中遇到一漁人相救,腳受了傷,痊愈後才啟程回京。”
趙氏急聲問他:“受傷?可都好全了?”
鄭氏則要去看他的腳,被他攔住:“祖母、母親,傷早已經無礙了!”
國公爺又問他:“既是受傷行動不便,為何不寫封信回家報個平安?你可知你太祖母為你,差點哭瞎了眼睛?”
國公爺這話問得急,隱含著一點怒氣。
趙氏心疼他,“公爺,你聽他慢慢說啊,別著急!”
宋珩依然默了一會兒才開口,“剛被救起時,我記憶出了點問題,什麽也不記得了,後來才慢慢想起來自己是誰。”
聽他這個解釋,長輩們有些不可置信,互看了幾眼。
鄭氏則起身過來,伸手要摸他的頭,“珩兒,你可是頭也受傷了?”
他偏了偏頭,躲開鄭氏伸來的手,“母親,我現在都好了。”
鄭氏隻好把手又收回,他的冷淡疏離,令親人們有些不解,想著他遭了一場大難,在外漂泊近一年的時間,肯定是受了不少苦,如今像是變了個人,趙氏和鄭氏又是一泡眼淚朝下滾。
宋珩安慰她:“祖母、母親,你們莫要再哭了,我已經平安回來,你們要高興些。”
“是高興!我們都高興著呢!”趙氏笑著,臉上還掛著淚。
宋珩從懷中拿出塊帕子替祖母小心擦著臉上的淚:“祖母,母親,你們這幾天因國喪家裏宮裏兩頭跑,不如早些回去歇著吧,我還有幾句話,想和祖父他們說一說。”
這就要趕她們走了?
趙氏和鄭氏依依不舍,再疲累,她們也想在他身邊再多呆會兒,鄭氏道:“珩兒,讓娘再多陪你坐會兒!”
國公爺最見不得家裏這群婦人寵慣子孫,便道:“人已經回來了,也不急在這一時,既他有話要跟我們說,你們還是先回去歇著吧。”
趙氏和鄭氏不敢再多說,由各自的婆子扶起來,抹著淚先行離開。
傅芸當然也得走,行了禮默默退下。
屋裏,隻剩下父子五人和宋珩。
宋珩開口說道:“此次我回京,跟著一隊行商一起,用假的身份文契,行至通州,忽聞皇上崩逝的消息,通往京中的路被封堵,到處戒嚴,不得行動。”
“那後來又是如何回的京?”國公爺追問。
“後來,遇上明國公府的世子回京的車駕,他有通行令牌,又與我相識,便順道將我帶回,並親自送回家中。在那之前,我並不知曉與阿瑛已退婚,他也隻字未提。”
明國公府世子並未提起退婚之事,這件事似乎有些微妙。
就退婚這件事而言,慶國公府毫不理虧。退親一事是他們明國公府主動提出,兩家也是和和氣氣,均未有怨言。
而現在,慶國公府則麵臨著極為要緊的危機,那便是這皇位,最後落入誰的手中。
明國公府的壽昌大長公主目前是整個皇室中輩分最高,年紀最長的一位,深受幾代帝王恩寵,不管是誰登位,都不敢對她不敬。
宋珩又接著道:“回京途中,世子向我說起目前的局勢,聽他話裏的意思,他們明國公府應該是支持寧王。”
國公爺臉色陡變,這個寧王也是嫡出,因其母孝慧先皇後出自晉陽劉氏,與他們延陵宋氏祖上有過一段恩怨,互不往來,因此,慶國公府與寧王並未有交情。
如果真是寧王登基,依著祖上與晉陽劉氏那段仇怨,慶國公府勢必會受到打壓。
宋珩的父親世子爺突然出聲道:“若是咱們與明國公府的婚事沒退,有壽昌大長公主在中間坐陣,無論是誰登基,於咱們都無虞!”
二老爺說道:“問題是這婚事早退了,現在珩兒娶了傅家的姑娘,還談這些有什麽用?”
世子爺道:“聽說明國公府那姑娘還未說親事,要是萬不得已,不如將這傅家的姑娘處置了,憑著珩兒跟明國公府姑娘的感情,重修舊好,不是難事。”
國公爺怒道:“荒唐!處置?你怎麽處置人家?這話你也說得出口?”
“父親,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現在是講那情義臉麵的時候嗎?咱們不能眼睜睜看著祖宗留下的基業就這麽毀了!”
宋珩突然說:“父親莫要如此激動,是不是寧王登基還無法肯定,皇位之爭,看的是實力,壽昌大長公主除了年長位尊,明國公府並沒有兵權優勢,這事先緩緩,不能急躁,一步踏錯,滿盤皆輸。”
四老爺也跟著說:“珩兒說得不錯,這皇位,還沒到明國公府指誰是誰的地步,就算真是寧王登位,也不見一定會打壓我們慶國公府!”
宋珩讚同道:“四叔說得不錯,祖上的恩怨已過去幾十年,新皇登基,還需朝中肱骨擁護,即便想打壓,也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萬不可一開始便自亂陣腳,叫他人看了笑話。”
國公爺沉默良久,最後點頭說:“好了!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時辰不早了,明日還要進宮,都回去歇著吧,待把這七天的哭喪期過了,咱們慢慢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