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大敗楊嗣
此時,在朝堂上,兩派爭論不休,一派是遷都南方,另一派則是固守京師。
崇熙左右為難,但是他聽了他的皇嫂的話,這位皇嫂是天啟帝的張皇後,崇熙對他極為信任,在這位皇嫂的建議下,崇熙放棄遷都應天的打算。
崇熙十五年八月,清軍與天龍軍終於開打了,此次天龍軍的重炮和裝甲車都未能帶進來,清軍的重騎占優,但天龍軍的槍支占優,雙方互有勝負,很快進入相峙階段。
但這樣的局麵並沒有維持多久,八月中旬,陳秀英親率第二軍第21師從大同重鎮出塞,悄無聲息地來到清軍的後方,對清軍後方展開了襲擾,此次她曆經艱難險阻,帶來了重炮和裝甲車,清軍後方在火炮打擊下,損失慘重。
前方,袁青嵐步步為營,快速逼近,前後夾擊,清軍已露潰敗之相,濟爾哈朗緊急向盛京求援,黃台吉震驚,這是大清自成立以來,第三次麵對天龍軍的潰敗。
他急令多爾率清軍五萬精銳火速救援。
然而跟隨著陳秀英前後腳從大同出關的潘大彪率獨立特種師越過烏蘭察布,襲擊了赤峰,赤峰守軍措不及防,損失慘重,這支有如神兵一般的部隊扔下赤峰又破朝陽、阜新,威脅盛京而來。
這裏是遼東平原,潘大彪的摩托化部隊來去如風,有如蛟龍入海。
清廷滿朝震動,黃台吉一麵命人查清楚這支部隊的番號和主將,另一麵又急令趕去救援濟爾哈郎的多爾半道折返,救援盛京。
待多爾千裏迢迢趕到阜新時,潘大彪又出現在通遼,破通遼往長春而去。
多爾趕緊帶兵又趕去救長春,待他辛辛苦苦趕到通遼時,潘大彪又再度出現在赤峰,對赤峰守軍二次打擊。
就這樣,潘大彪帶著多爾繞圈子,試問馬兒怎麽比得過摩托車。
大清的重騎一個時辰奔不到四十裏,而且會極度疲憊,所以,在察哈爾左旗的清軍一直孤立無援。
在那邊十萬,多爾帶了五萬,守寧錦一線的有數萬,大清全國上下也就這麽多的部隊,多爾的五萬重騎被潘大彪幾乎累死在路上,連對方的影子都沒見著。
大清並不像表麵上看起來的那麽強大,全國上下加起來不過二十來萬部隊,明打不過清,並不是清有多強大,而是明太腐敗,太弱,遇上天龍軍,清軍就暴露了他的軟肋。
兵力少,部隊種類太單一,重騎拖慢了行軍速度等等。
在潘大彪將多爾拖得極度疲累時,這個時候,潘大彪收到了白尋的最新指示,尋找戰機,給予多爾以一次重擊。
崇熙十五年八月二十,赤峰北麵,多爾遭受了以逸待勞的潘大彪的埋伏,地雷和陷講令極度疲累的多爾,損兵過萬騎。
這裏已深入清境,多爾雖疲累,但潘大彪如果戀戰,一旦多爾拚命,潘大彪所部也會損失慘重,而且深入敵境多日,子彈和軍需補給跟不上,不能與多爾硬拚。
這支部隊本來就是來襲擾的,他們已經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所以潘大彪按照國主的指示,打完就走,絕不戀戰。
經此一戰,多爾軍再也沒有能力追趕了,他也追不上。
得到多爾損兵一萬後,清廷滿朝再次震動。
多爾是大清的墨爾根戴青(聰明的統帥),一代清朝最厲害的名將,謀略的地位遠在多鐸和濟爾哈朗之上的睿親王,然而他卻敗在了天龍軍一個僅相當於總兵官的師長手裏,而且被戲耍了大半圈。
大清和黃台吉都變色,他們不得不重新考量天龍軍的實力。
早前,多爾在被潘大彪牽著牛鼻子繞圈子時,黃台吉見多爾無法營救濟爾哈朗,隻好下令讓蒙古八旗出兵救援,他們正在趕來的路上。
而此時,濟爾哈朗軍已經被陳秀英和袁青嵐分割包圍圍殲。
戰鬥空前絕後的慘烈,清軍拚死抵抗。
然而,並沒有什麽卵用,大炮火、裝甲車及天龍軍重騎部隊的打擊下,而援兵卻遲遲未見,他們隻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拚死突圍。
在察哈爾右翼中旗這樣的一馬平川地帶,要完全圍住一支十萬的部隊,簡直是不可能的。
最後,阿濟格、阿巴泰戰死,濟爾哈朗帶著豪格僅率二萬餘眾突圍,極其的狼狽。
這是自大清建立以來,他們遇到了最強的對手,十萬人丟了八萬。
陳秀英在後麵拚命追,這二萬人拚命逃亡,已是極度疲累,途中又被潘大彪又擺了一道,二萬人又丟了五千。
最後僅餘一萬五千騎到了赤峰與多爾會師,才成功脫險,他們一看,他們的將士一個個灰頭土臉,其中不少人掛了彩,鮮血淋漓,衣服戰甲破損,形同乞丐。
多爾震驚不已,大清的將士何曾如此狼狽,但想想自己的遭遇,心裏也有一種“我也好不到哪去”的感覺。
隨後,多爾得知自己的胞兄阿濟格戰死,而胞弟多鐸又生死不明,頓時悲憤交加,一口鮮血吐了出來,但他底子好,身體也沒什麽大礙,他誓為兄弟二人複仇。
多爾上書黃台吉,要求帶兵再次出征討伐袁青嵐和陳秀英、潘大彪所部,不僅要為二位兄弟複仇,還要一雪前恥。
但這一次,卻被黃台吉拒絕了。
察哈爾右旗一戰,清廷損兵八萬五,多爾在赤峰北又損了一萬,共計九萬五的兵力,僅僅二十餘天,九萬五的精銳,相當於大清滿洲八旗總兵力的近一半就打光了,多爾和濟爾哈朗的五萬五和山海關外及寧錦一線的五萬人和外東北的五萬人,這不到十六萬人馬是大清壓箱底的滿洲八旗精銳了,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接下來是科爾沁部和察哈爾部出力的時候了,這兩部人馬並非清軍嫡係,就相當於是二狗子,若是完了,黃台吉也不會那麽心疼。
黃台吉下令兩部出兵的命令早下達,但算上送達聖旨和兩部人馬集合隊伍及趕來的時間,待他們趕來指定地點時,濟爾哈郎慘敗而逃,解救的目標都沒有了。
但黃台吉並沒有下令他們撤軍,他還想著這兩部狠狠地從天龍軍身上咬下兩塊肥肉,以報兵敗之仇,內蒙地廣路遠,實際上讓他們撤軍也來不及了。
而等待這兩支蒙古兵的是,是早已在察哈爾右旗等待多時的袁青嵐和陳秀英部的圍殲。
蒙古八旗比清軍八旗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誌要弱得多,和滿人又不同族,他們明白,黃台吉派他們來是充當炮灰的,他們是不會出死力的,也就兩刻鍾的時間,察哈爾和科爾沁部便全線潰敗,逃的逃,降的降,此次,天龍軍獲兵源三萬餘眾,真正戰死的不到一萬,逃掉的也有三萬餘人。
兩部大將比濟爾哈朗要慘得多,他們二部共計七萬餘眾出來,最後兩名大將分別僅帶數千人突圍而出。
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的跑回各自老巢,哪知他們的老巢已分別被潘大彪和巴特所破,後麵袁青嵐和陳秀英追殺而來。
兩部首領無奈之下,隻好舉部投降。
察哈爾和科爾沁的地盤自然也被天龍軍所掌控,兩部的首領被白尋冊封為兩部之汗,不過隻是名義上的,實際上已經沒有實權和軍權了,這就是所謂的名升暗降。
事實上,他們還不如黃台吉封他們的都統之職,黃台吉訂立蒙古八旗製度,使蒙古各部相互牽製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