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廣西宜山
廣西,宜山衛外官道。
一個背著行囊的年輕男子在如血的殘陽下緩緩行走,一臉風霜的他看上去不像一個才二十出頭的青年,尤其是那雙讓人覺得有些漠然冷意的眼睛更不像是這個年紀該有的。
男子背著一個破舊的包袱,艱難的在官道上行走,殘陽的光輝將他的影子拉得老長,每走一段路男子就會發出幾聲幹咳,麵向夕陽前行,男子臉上顯現出一種病態的紅暈。
官道那頭,幾匹快馬飛奔而來,馬背上的幾個年輕公子恣意調笑,領頭的年輕公子一指前方的趕路的男子,“哥幾個總算看著個人了。”
旁邊一個男子借話道:“這宜山衛的人都死光了麽,趕了一天路也沒遇到一個出來的人。”
又有一人笑著喊道:“管他的呢,咱就是陪張秀才回鄉祭個祖,死光了跟咱有啥關係。”
話聲中,幾人縱馬來到男子身邊,領頭的公子馬鞭一甩,啪的一聲勁響在空中回蕩,“賤民,這離宜山衛還有多遠。”
年輕男子抬起頭,死寂的瞳孔盯著馬背上的年輕公子,剛想開口喉中突然傳來一陣癢意。
咳咳咳…
男子忍不住咳出了聲,趕忙低下頭去,慌張的指了下自己來時的方向,淡淡的道:“沒多遠了,半個時辰就到。”
“真他娘的晦氣。”
說完,男子佝僂著身子走向遠方,馬背上的年輕公子擦了擦被那男子咳到臉上的點點唾沫,旁邊有人笑道:“秀才老爺別理他了,再不趕路天就要黑了。”
“走!”
男子一招手,幾人縱馬向著宜山衛的方向趕去,向遠處行走的年輕男子側著身,用看死人的目光看著那幾個自命不凡的年輕公子,搖頭道:“死吧,死吧,誰能死呢?誰不能死呢?”
大明崇禎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袁崇煥率關寧鐵騎大破建奴軍皇太極部,石柱縣土司馬祥麟斬建奴正白旗固山額真阿濟格。
同日,廣西宜山衛爆發瘟疫,宜山衛死者十之八九,廣西全境恐慌。
……
鵲尾坡,高台石階上。
袁崇煥與馬祥麟、賈華光著膀子坐在石階上,夕陽光灑在三人臉上,為他們兩人描繪出一層極為應景的金邊,尤其是袁崇煥。
袁崇煥拿著羊皮囊仰頭痛飲,痛飲過後發出一聲的吼聲:“啊!!!”
這種宣泄情緒的喊聲吸引了守衛在周圍和正在清掃戰場的關寧騎士們的注意,騎士們看了一眼後又低下頭去打掃戰場。。
誰都能理解自己這位袁大督師現在的心情,自袁崇煥出任薊遼督師以來,還從沒打過像今天這麽暢快的仗,率領大軍直衝過去,以破竹之勢擊破凶悍的女真人。
強悍的女真騎兵在他們麵前跟紙糊的一樣,斬首女真人四千餘人,這已經是可以傳揚天下的戰績了,對為將者來說,更是可以誇耀一生的資本。
袁崇煥身邊的賈華卸下銅腕,擼起袖子,調試著手臂上的袖箭,執掌親軍營以後他就在手臂上戴上了袖箭,袖箭如盾牌一樣環繞著手臂。
此時袖箭上已經空了,平時上麵都會裝著一支淬了毒的短箭以備不時之需,不久之前上麵的毒箭已經射了出去,賈華哼著小曲,心情大好。
馬祥麟一臉不爽的瞥著賈華,本以為自己衝擊女真騎兵,斬殺阿濟格會是此戰首功,沒想到卻是一直待在鵲尾坡上沒動的賈華拿了首功。
在衝上高台的女真人把皇太極救走的時候,賈華抬手射出短箭,賈華親眼看到毒箭射進了皇太極的腰子,箭簇上的蛇王毒會擴散到皇太極全身。
擊殺奴酋的首功,成了他賈華的。
“祥麟兄何必如此,改日我還你一個大功就是了。”賈華笑著說,馬祥麟哼了一聲把頭轉到一邊,“大丈夫建功立業當憑自己的本事,何須他人贈予。”
“說得好!”
袁崇煥伸手把水囊遞給了馬祥麟,“馬小哥若是有意,等稍後進宮我向天子請命,將你調到我關寧軍中,保你不失總兵之位。”
“多謝袁督師了!”對於袁崇煥的好意,馬祥麟還是願意接受的。
但他也清楚,袁崇煥口中的總兵之位跟他母親秦良玉的四川總兵是比不了的,而是更低一級的,如昌平總兵、威海總兵這類,以後還有加官進爵的機會。
總兵也有高有低,通常情況下最高的就是一省總兵官了,秦良玉就是這種,再往上就是入兵部為官,但真論起實權還是一省總兵自在。
在兵部與地方總兵之間還有個五軍都督府,在大明土木之變以後,五軍都督府的權力就很大程度上移到了兵部,於謙死後,兵部權力也處於上升狀態,五軍都督府職權益衰微。
到了現在的崇禎朝,都司衛所任命官員連呈送五軍都督府的步驟都直接省去,這使五軍都督府徹底喪失了武將官員的選拔任命權。
就連一般的軍隊操練和軍情聲息,五軍都督府也無權幹預的,起碼,馬祥麟是沒見過自己母親處理軍務時跟五軍都督府有什麽聯係。
日常操練軍隊、軍情聲息由各地的巡撫、總兵以及他們的下級將領負責,他們與五軍都督府沒有上下級關係,不需要向五軍都督府報告,而直接向他們的上級總督或朝廷報告情況
馬祥麟要想做出不遜於母親的成績,要麽在兵部慢慢混,找機會頂下陳子龍的位置,要麽在外建功,累計軍功成為別省總兵。
或許以後他還能當上如袁崇煥這種地位比一般總兵還高些的督師之位。
就在兩人達成約定的時候,一名披堅持銳,背插令旗的騎士縱馬奔到高台下,翻身下馬,快步跑到袁崇煥三人身前,從懷中取出一卷明黃色詔書,“袁崇煥接旨!”
聽到聖旨,袁崇煥不敢怠慢趕忙起身拜道:“臣袁崇煥接旨。”
聖旨到來,連袁崇煥身邊的馬祥麟、賈華也不得不俯首聽候,騎士攤開詔書,緩緩念著詔書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