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陸續凋零
司禮監作為皇帝的秘書監,自洪武年間開始就有很沉重的使命,皇帝的如果懶,就會把批紅的權力給司禮監,致使司禮監的權利一再暴漲。
永樂、洪熙時期,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控製,皇帝把可靠的宦官派到軍事、政治等重要職位上去,宦官的權力因而大為擴張。
後來到了正統朝時,司禮監的地位再一次漲高,在天啟年間迎來巔峰,一直到現在的崇禎朝司禮監的地位才有所下降。
朱由檢的勤奮能跟朱元璋相提並論,完全用不著司禮監來批紅,沒了批紅權的司禮監影響力下降了一大截。
後來更是不斷裁剪人手,朱由檢還限製了皇宮每年的花銷,出乎張皇後的慈寧宮外,皇宮其他各衙門都得算計著過日子。
司禮監自然也不例外,司禮監的四名秉筆太監帶著中級太監在劉若愚麵前俯身拜道:“奴才們給老祖宗請安了。”
劉若愚擺了擺手,“都起來吧。”
劉若愚在這些太監們臉上掃過,司禮監現在有四個秉筆太監,他們真的是秉筆太監,平時組織一些活動,負責一些刑名、禮儀上的事。
皇上要是寫什麽東西就讓他們代筆,比萬曆、天啟年間的秉筆太監,權利小了不是一點半點。
即使是這樣秉筆太監依舊是宮中太監裏最有權勢的幾個人。
而這個四個人裏,有兩個人最有可能繼承劉若愚的位置,一個沈洪,一個吳良輔。
劉若愚的目光停在沈洪身上,他說道:“你們都下去,沈洪留下。”
“是。”
太監們緩緩退下,隻留下坐在椅子上的劉若愚和低著頭的沈洪,劉若愚看著他;“沈洪,把頭抬起來。”
沈洪緩緩抬頭,任憑劉若愚觀察自己的長相,沈洪的長相稍稍出眾,不比一般人強多少,在宮裏比他帥的太監有太多了,吳良輔就是其中一個。。
“沈洪,今天皇上跟我談話了,皇上想讓咱家回鄉養老了,咱家在走之前皇上肯定會問的咱家舉薦何人掌印。”
沈洪心頭一動,盡量不將情緒表露在臉上,聽劉若愚繼續說道:“你這個人踏實、實誠,宮裏的孩子們交給你我也放心。”
沈洪直接跪下,不舍的道:“老祖宗,宮裏宮外這麽多事,樣樣都離不開您呐。”
“離得開,咱家已經老了,腿腳也不靈便了,我舉薦了你皇上多半會讓你掌印,這段時間你在皇上身邊當差幹的不錯,以後更是要小心,過來。”
他找了找手,沈洪趕緊湊了過來,劉若愚用隻有他們兩個人能聽到的聲音說:“在皇上身邊當差,你得更加謹小慎微。
尤其是不能自作聰明,別耍什麽小心思,你以為事情做得天衣無縫,那隻是皇上懶得追究你,你可以貪汙,但你要讓皇上認為你比貪汙的錢更重要。”
沈洪聽得仔細,“老祖宗,您以後要去哪兒啊?”
“皇上的意思是讓我先回宣府看看,以後應該還會在北京城裏養老,以後宮裏有什麽不明白的就來找我。”
……
另一邊,慈寧宮裏。
送走劉若愚讓朱由檢心裏很不是滋味,畢竟是跟了自己二十多年人,從每天天剛亮到大半夜,他都陪在自己身邊。
毫不誇張的講,在他身邊待的時間最長的人就是劉若愚了,身邊突然沒了個人心裏還覺得空落落的。
既然心裏不舒服就要找人說說話,他坐著禦輦來到慈寧宮,由24名力士扛著的禦輦輕快而平穩的來到慈寧宮前。
慈寧宮的宮女太監們看到皇上來了隻是微微躬身而不說話,皇上是慈寧宮裏的常客,二十年如一日的往慈寧宮裏跑。
宮女太監都知道皇上的規矩,皇上每次來慈寧宮,大部分時候都是悄咪咪的溜進慈寧宮的。
這次也是一樣,朱由檢輕車熟路的溜進慈寧宮,進入慈寧宮的朱由檢精神煥發,大口呼吸著這裏的空氣,好像這裏的空氣比外邊清甜。
朱由檢悄咪咪的掀開簾帳,悄悄向張皇後靠近,張皇後此時在窗外喂鳥,瑩白如玉的手掌裏捧著一點鳥食,幾隻飛來的黃鸝鳥在窗台邊吃著張皇後掌心裏的食物。
朱由檢悄悄走到張皇後身後,賤兮兮道:“給嫂子請安了~”
“啊!”
張皇後吃了一驚,在窗台上的鳥兒們撲騰著翅膀飛走了,張皇後拍著胸口,“皇上啊,你來怎麽也不出個聲,總是嚇我一跳。”
朱由檢在張皇後麵前表現的像個有點賤的孩子,臉上掛著賤笑的把嫂子帶到嫂子床邊,“我這不是尋思給嫂子一個驚喜麽。”
“哪有驚喜啊,就驚嚇了。”
朱由檢拖過來凳子坐到嫂子前邊,“嫂子最近挺好的吧?”
張皇後咯咯一笑,在朱由檢臉上拍了拍,“早上你不是還來了麽,嫂子好不好你還不知道?”
“好就行好就行。”朱由檢嘿嘿的笑,那笑容讓旁邊的宮女們的不由的打了個寒蟬。
“嫂子最近有沒有啥想吃的,想喝的,我這就讓人安排,或者嫂子你想去哪兒玩咱倆一起去啊?”
“這天下都快被打下來了,還有什麽是嫂子吃不到的玩不到,今天道嫂子這兒是來聊騷的還是問安的?”
說著她語氣一頓,拉近了跟朱由檢之間的距離,“亦或者,單純是來找嫂敘敘感情的?”
二十多年的皇帝生涯練就了朱由檢超厚的臉皮和麵不該色的本事,可麵對嫂子他還是臉紅了,說出了自己打算讓劉若愚回鄉養老的事。
張皇後聽完並沒有太大反應,但賬戶有機還是發現了嫂子有點失落,他馬上道:“嫂子,你要不舍得我就不讓他走了,讓他在宮裏養老。”
張皇後說道:“我哪裏是不舍得,隻是現在故人陸續凋零,以前的熟麵孔現在越來越少了。”
聽到這句話,朱由檢眸光一黯,他理解張皇後的想法,以前他不喜歡看著一幫老頭子在朝堂上站著。
二十多年過去了,曾經三四十歲的大臣現在都變成了老頭子,君臣之間已有臥薪嚐膽之誌,就算他們老了,讓他們一個個離開朝堂養老,心裏又怎會好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