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尋寶
盧衝疑惑道:“這玩意有什麽來路不正的?”
杜忠國苦笑道:“那個人告訴我,那種東西是從一些黑道大人物手裏黑吃黑弄來的,一旦被對方知道,他性命不保。再說,現今世界佛舍利子多,而佛骨舍利極其罕見,據說屈指可數,所以一旦傳揚出去,可想而知,那些有名的主持、活佛、佛協、宗教局的人都會蜂擁而來,到時候,他除了把這東西交給官方,沒有別的出路。想必你也能明白,好東西被官方收繳頒發錦旗的痛苦。”
在國外,如果在自家宅子裏發現的寶貝,那就完全屬於自家所有,可如果在國內,在自家宅子裏發現了寶貝,一旦被一些人知道,五百塊和一塊錦旗就在路上了, 這一點,所有期望祖上傳點東西的人們,完全是絕望的。
巴蜀省彭州通濟鎮麻柳村一個村民吳高亮從自家承包地裏發現了一根長達34米,重達60噸的烏木,異香撲鼻,專家初步估計市值數百萬元。天降橫財,吳高亮自然喜不自勝,可是馬上鎮政府找上了門,拿出明文規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吳高亮一下子傻了眼。
許多國家和地區民法都明文規定的“先占”製度,即對無主物,先占者先取得所有權,但是華夏《物權法》卻沒有涉及,翻遍法條,無主物還是要歸國家所有的。最終,鎮政府出麵,動用了西南地區最大的起重機,耗費近百萬元才將那根烏木運到通濟鎮。烏木的保護最重要的就是要盡快進行去除腐皮、放蠟等專業處理,盡量讓它少跟空氣接觸,以免快速氧化掉。結果呢,那根價值連城的“活化石”就鎖在了鎮汽車站的院子裏,風吹日曬雨淋,快速氧化著!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烏木價格還沒這麽高的時候,烏木的挖掘、買賣,官府從來不聞不問,直到近些年烏木價格大幅度攀升,官府才開始重視起來,這就不免讓人心生疑問,官府是真的要保護烏木,還是看中了烏木蘊含著的巨大的經濟利益?現在很多文物在官府手裏都麵臨著發黴、變色、病變的命運,這又讓公眾如何相信官府有能力保護好這些不可複製的寶貴資源。
所以,盧衝更相信私人收藏和私人博物館,畢竟是自己的東西,會盡最大能力去保護,反倒成了公家的東西,不是屬於自己的了,誰都沒有心理動機去保護,就連故宮那樣的地方都屢有內部人員監守自盜文物的事件,更別說其他地方了。基本上,公家的文物部門,跟紅某會一樣,盧衝是從不信任的!
盧衝問道:“現在拍賣會上,這種東西一般都是什麽價格?我心裏好有個底,不至於被他宰。”
杜忠國苦笑道:“現在,那些大的拍賣行從來不拍賣這種東西了,畢竟這是涉及信仰的,很容易遭到抵製。幾年前,有個小拍賣行拍賣某個活佛的舍利子,結果和尚來了一大堆,拍賣完全進行不下去。而如果是佛祖的舍利拍賣,那全世界的和尚和半和尚都會抵製,所以沒有什麽拍賣行願意做這種引火燒身的事情。”
盧衝了解清楚各種情況後,便說有空就去琉璃廠看看。
杜忠國見盧衝最終還是不願出手救杜穆,絕望而去。
其實,他要有自知之明,也就不該求人,畢竟杜穆一家三口挖空心思榨取民脂民膏,蠶食鯨吞合法商人的合法資產,因此出了人命,而後胡詠梅又殺死杜穆的情婦和腹中的孩子,這一切都令人發指,隨便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願為這樣的家庭伸出援手!
這些天在故宮等地參觀,盧衝發現,那些被曆史名人用過的文物,通過蘊藏著極大的氣運,打個比方,如果演義說的沒錯,呂布用的是方天畫戟,關羽用的是青龍偃月刀,張飛用的是丈八蛇矛,他們的兵器如果留到現在,那必定是殺氣、戰氣衝天的氣寶。當然,真正殺氣、戰氣衝天的兵器應該是殺神白起等殺人盈野的大軍事家所持兵器或權杖,不過,那樣的東西更是可遇不可求。
朱丹青雖然看上去是江北的,實際上從小是在京城出生長大的,人脈很廣,於是,盧衝跟他聊了一些收藏的事情,讓他找朋友們幫忙留意那些被曆史名人用過的古董,特別是兵器,盧衝願意花重金收購!
朱丹青當然連忙答應下來,然後馬上離開,去聯係他在京城文物圈子的朋友。
隨後,盧衝和方冰冰一起去杜忠國說的那個琉璃廠,尋找那個什麽舍利。
京城琉璃廠文化街聞名中外,位於和平門外,西至西城區的南北柳巷,東至西城區的延壽街,全長八百米。
它的曆史遠在遼代,那個時候,不是城裏,而是郊區,當時叫“海王村”,後來到了元朝,這裏開設了官窯,燒製琉璃瓦,自明代建設內城時,因為修建宮殿,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這裏變為城區,琉璃廠便不宜於在城裏燒窯,而遷至現在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
清初順治年間,京城實行“滿漢分城居住”,琉璃廠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當時的漢族官員多數都住在附近,後來全國各地的會館也都建在附近,官員、趕考的舉子也常聚集於此逛書市,使明朝時紅火的前門、燈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廟書市都逐漸轉移到琉璃廠,各地的書商也紛紛在這裏設攤、建室、出售大量藏書。繁華的市井,便利的條件,形成了“京都雅遊之所”,使琉璃廠逐漸發展成為京城最大的書市,形成了人文薈萃的文化街市,與文化相關的筆墨紙硯,古玩書畫等等,也隨之發展起來。
琉璃廠有許多著名老店,如槐蔭山房、茹古齋、古藝齋、瑞成齋、萃文閣、一得閣、李福壽筆莊等,還有原有的三大書局—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而琉璃廠最著名的老店則是榮寶齋,榮寶齋的前身是“鬆竹齋”,光緒年間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更名為“榮寶齋”。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國年間老一輩書畫家如於右任、張大千、吳昌碩、齊白石等也是這裏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