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山河殿
翌日,權衡殿。
李斯動作遲緩的慢慢放下公文,右手重重捂住胸口,勐地大喘了一口氣。
而後陡然高聲叫喊道:「來人啊,快取我十全救心丸來!」
謁者們慌忙一擁而入,取葯的取葯、取水的取水、替李斯順氣的順氣,雞飛狗跳的忙活了好一會兒,小老頭才沒當場嘎過去。
喘過這口氣起來的李斯,第一反應就桉几上散落的公文倒扣過來,連連擺手道:「都下去都下去,關上大門,沒有本相的允許,誰都不允踏入正堂半步!」
「喏!」
一眾謁者齊齊揖手行禮,躬身退出大殿。
李斯疑神疑鬼的審視著一眾謁者退下,直到大門「彭」的一聲重重關上之後,他才終於如釋重負的長吁了一口氣。
他哆哆嗦嗦的取出火石,親手將左右的油燈點亮,然後再一次拿起桉几上倒扣的公文,逐字逐句的細看。
縱然這已經是他第三遍審閱這篇公文,可細看的時候仍感到心肌梗塞……就好像公文上這寥寥百十來個字,字字都如同刀劍般殺氣逼人!
連他這雙操盤得了新朝改制的幕後黑手,此刻拿著這種輕如燈草的薄薄公文,都覺得重逾千鈞!
「囊括九州、除惡務盡、無分親疏、從嚴從重……」
李斯哀嘆著再次將公文倒扣在桉几上:「大王這到底是想做什麼!」
這或許就是身份、地位不同。
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同。
陳風在這道王令中,看到的是人頭滾滾、屍積如山,帝王一怒、流血漂櫓。
而李斯從這道王令中,看到的卻是秋後算賬、清除異己,官逼民反、天下板蕩!
更令他感到心驚肉跳、如坐針氈的是……
他完全吃不準,這份公文里,還有沒有包含其他的意思!
雖說這份公文既不是陳勝的親筆,也未加蓋漢王大印。
但這並不妨礙李斯一眼認出了,這份公文乃是大王親自操刀……至少也是大王口述,蒙毅代筆。
因為朝中唯有自家大王,行文不講文法、不管駢儷,說事兒就乾脆利落的一二三四點說事兒,一句多餘的廢話都沒有。
明明出自大王金口玉言,卻不加蓋漢王大印……
這是大王在向他傳達不滿呢?
難不成先前暗中接洽那些識趣的世家大族那事兒,辦得沒讓大王滿意?
還是在拿這份公文點他?
告訴他,他上蔡李氏做抉擇的時候到了?
亦或者真的只是擔憂陳風太年輕威望不夠,這才暗戳戳的發公文到他這兒給陳風站台?
一份公文,明理暗裡好幾層意思。
真真是敲打得李斯這個積年老吏,琢磨了許久都仍是一無所有、焦頭爛額,只覺得大王行事,越來越高深莫測、舉重若輕!
他擱這兒稍稍的調整了一些文武大臣的官位,都提心弔膽得整宿整宿睡不著覺,見天琢磨那些政敵,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報復他這一家老小……
而大王呢?
不聲不響的就提起血淋淋的大刀片子,要給整個華夏民族來一次開顱手術!
按說這麼大的事,就算不拿到大朝會上巨細無遺的商討個十天半拉月,怎麼著也該召集一干文武重臣去御前通個氣吧?
哎,人偏不!
人愣是就發了這麼一篇乾乾巴巴的的行政公文,就完事了。
就好像這篇公文里描述的,並不是要對一群盤踞在這片土地上稱王稱霸了百年、千年之久的頑疾沉痾開刀。
而只是要宰上幾萬頭豬,給各地的老百姓們都加頓餐……
什麼叫格局。
這就叫格局!
『我要不要去面見大王呢?』
李斯心下猶豫不決。
按理說,他身份本就敏感,這事兒他萬不可再去多嘴,免得令大王覺得他屁股不正,平白的令君臣生隙。
可若是……大王正在等著他前去覲見呢?
大王乃是多英明神武的曠世之君?
他都能看清楚的問題,大王能看不清楚嗎?
指不定,這份公文就是一塊試金石。
若是他明明看出了問題,卻裝聾作啞,不去盡臣子的本分勸戒上位、陳明利害……
那豈不是更說明他做賊心虛、身上有屎?
『也罷,兩害相權取其輕!』
李斯左思右想許久,終究還是拿定主意,即刻入宮覲見、上陳利害:『君臣生隙,大王頂多也就是罷了我的官位,當不至於遷怒於由兒,如此反倒全了我的念想。』
『可若是裝聾作啞、置身事外,一個不好,陳風的屠刀可就落到我李氏頭上了……唉,李氏或許也是時候拆分了,再強行維持門楣不倒,可就真成招風之樹了!』
他想到了長安區的陳家,那個本該雞犬升天、威震九州,卻越發和光同塵、悶聲發大財的陳家。
心頭也越發清晰的感知到了自己與大王的智慧差距。
他曾一度以為,他與大王之間的智慧差距,頂多也就是他在底樓,而大王在天樓。
他雖遠遠不及,但努努力,還是能遙望到大王背影。
直到此時此刻他才發現,他與大王之間的智慧差距,是他在泥底,而大王在天際!
從一開始,他們完全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來人啊,速速準備馬車,本相要入宮覲見大王!」
……
身著七龍玄色袞服的陳勝,長身佇立在西郊英烈祠主殿內。
這座英烈祠的規劃很龐大,距離徹底竣工還早得很,但在陳守他們日以繼夜的趕工之下,主殿已經落成,戰死沙場的漢軍將士們的靈位,已經入駐主殿享受祭祀與血食。
陳勝立在主殿內,努力的辨認一個一個麻將塊兒大小的漢軍將士靈位上,刻著的姓名、籍貫、軍籍、戰死於何地等等信息。
沒有溫度的靈位,映不出他們的面容,但通過上邊的信息,陳勝能清晰得分辨出他們戰死於何時、何地。
掛滿了整整五六面三丈高牆面的密密麻麻靈位,細數下來只怕不下五萬之數,望之頭皮發麻、觸目驚心。
然而陳勝卻知道,至少還有一大半漢軍將士,永遠的飄散在歲月的長河裡,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無人記得他們的名字。
無人知道他們的籍貫。
甚至都無人知道,他們到底戰死在哪一日、哪一地。
只隱約記得,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漢軍。
只隱約記得,他們都曾高呼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奮力前驅……
陳勝沉默著,一步一步的從這些靈位面前走過。
明明祠堂內安靜得落針可聞。
他卻彷彿置身於嘈雜的人海之中。
他清晰的聽到了有人喊將軍。
他清晰的聽到了有人喊大王。
他清楚的看到了他們披著斑駁的戰甲,圍坐在篝火旁,一手抱著人頭大的酒埕,一手用長劍穿著烤肉,
他們大笑著一口酒、一口肉,告訴他:『您還有事沒做完,就送到這裡吧,後邊的路,我們自己走。』
陳勝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越過一堵堵牆,他來到了大殿正中心的主祭祭台前。
上邊的靈位不多,攏共只有三個。
前幽州軍將主孫武。
前搏浪軍將主廉頗。
大漢忠武侯陳季……
陳勝定定的凝視著陳季的排位,眼前影影綽綽、面容模湖的漢軍將士們之中,終於出現了一道清晰的人影:一個撓著頭不好意思的傻笑,笑得見牙不見眼的單薄少年郎。
「臭小子!」
他笑罵了一句,低頭去拿供桌上的供香,卻被煙霧迷了眼。
他點燃三支供香,雙手捏住對著上方孫武與廉頗的靈位擺了擺,正色道:「您二位都是有功於九州、有功於華夏的不世名將,貿然請您二位入我大漢英烈祠,算是全了我對二位的尊敬之心,請二位看在我一片拳拳心意之上,替我多照顧照顧我漢家兒郎們,往後逢年過節,檀香血食,絕不會短了您二位……我家老六年輕不懂事,也請您二位多多看管,陳勝謝過了!」
他持香躬身下拜,恭恭敬敬的將三支檀香插進香爐中。
垂下雙手,他看著那個向著揮手告別的少年郎,喃喃自語道:「臭小子,別只顧著玩耍,得空了記得回家看看你爹娘……」
大殿門口,陳守與范增彷彿哼哈二將一樣,一人守著大門一邊。
見到陳勝那蕭瑟卻又沸騰的背影,立在陳老六的靈位下久久不動,陳守轉過臉,齜牙咧嘴的沖著殿外一眾穿著勞工衣裳的陳家老兄弟,指了指陳勝的背影:『看清楚了,誰說咱家大郎記不得好兒?』
范增順著陳守的動作,再次看了一眼陳勝的背影,也是低低嘆了一口氣。
對於一名君王來說,陳勝的情感屬實有點過於豐富,道德感也有些過於強烈了。
他覺得,大王若是能剋制一下內心的情感與道德,他或許能更加英明神武,做成更多千秋偉業!
但這樣的念頭剛剛蹦出來,他自己就嗤笑著打消了。
這是一個悖論!
作為最早一批跟隨陳勝的重臣,范增非常清楚,倘若大王沒有這過於豐富的情感與過於強烈的道德,九州之主的位置真不一定會落到他手裡。
眾所周知,百姓的確是盲目的,最好忽悠不過。
可要誰真的認為,百姓已經傻到連誰真心對他們好、誰又拿他們當牛馬,他們都分不清楚的話……
那或許他自己才是最蠢的那一個!
眾所周知,漢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不敗金身,至今無人能破。
但他能得天下,當真僅僅是因為他能打嗎?
當然不是。
陳勝能得天下,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他得民心。
無論是誰的兵馬,落到他的手裡,就變成了他的兵馬!
無論是誰的百姓,落到他的麾下,就變成了他的百姓!
當年三十萬紅衣軍,力扛姬周、太平道百萬大軍圍攻,竟都未曾發生過任何成建制的潰逃行為!
這在依靠連坐高壓,彈壓兵卒的冷兵器作戰時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再者說,這些年大漢疆域內,數次大旱、數次斷糧,全體百姓都跟著陳勝一起勒緊褲腰帶苦捱,大批老人寧可主動上吊赴死給兒孫擠出口糧,都愣是沒有一人揭竿反出大漢。
甚至還能在新糧收割之後,連自家釜中都還沒煮過新糧,就先成車成車的給陳勝送過來……
為什麼?
憑什麼?
還不是陳勝以心換心,換來的漢軍將士、大漢百姓們的真心擁護么?
你看看其他逐鹿九州的豪傑梟雄,有陳勝這樣的待遇么?
劉邦算得上仁義了吧?
可他當年做揚州將軍時,連兵都募不到。
嬴政稱得上雄才大略了吧?
但函谷關外那十幾萬雍州軍但凡有紅衣軍三成血勇之氣,他都不至於落得只帶三五萬兵馬跑路的凄涼境地。
……
陳勝退出英烈祠正殿,看了范增一眼。
范增點了點頭,示意此間風水並未發生變化,已與英烈祠合為一體。
陳勝回過頭,望向正殿上方空蕩蕩匾額位置,微微偏過頭對另一側的陳守說道:「阿爹,這裡就以『山河』為匾吧,山河殿,殿門右掛『赤心昭日月』、左掛『浩氣貫千古』。」
他的話音剛落,范增便擊節應和道:「好名字,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十萬漢軍英魂坐鎮宇宙之中,足以永鎮金陵龍脈為我大漢所用!」
陳守鄙視的瞅了范增一眼,點頭道:「為父會請大匠儘快制好匾額!」
這本就是他請陳勝來的目的,只有陳勝為主殿掛匾之後,英烈祠才能正式開放。
這個活計,旁人不敢、也不能代勞。
陳勝微微頷首:「制好後送入宮中,蓋上漢王大印再掛上去。」
陳守應了一聲。
三人往英烈祠外行去,前行之間陳勝忽然想起一事來,隨口詢問道:「范公,開國大典的黃道吉日,可有眉目了?」
范增連忙回道:「回陛下,吾大漢既是繼往開來之國,又是開天闢地之朝,開國大典之期,不單單要符合陰陽五行、天干地支,還應符合星象天象、萬物眾生,老臣挑選了幾個備選吉日,但到底用哪一個,還須得再好好斟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