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矛盾
政事堂外,趙鼎等人聚集在一起,相互望了一眼,趙鼎才嘆息道:「到底是陛下所重,小小年紀,已經有王者之風了,這是大唐的幸事啊!」
眾人也紛紛點頭,眾人剛才雖然被李定北教訓了一頓,但眾人都沒有放在心上,李定北雖然是皇子,但實際上,也是眾人的學生,被自己的學生埋怨了一番,眾人也不好說什麼,至於那個御史言官更是沒有放在心上,言官雖然重要,但哪裡有江山社稷重要。犧牲一個小小的言官,能讓眾人看見一個明主出現,也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事情。
「四王爺來了。」張孝純正待說話,忽然王穆低聲說道。眾人望了過去,就見遠處走來一個小人,粉妝玉琢,不過四五歲的樣子,身後更是跟著兩個小內侍,不是三皇子李定國又是誰。只是和李定北不一樣,李定北早早的就被封為秦王,當做大唐的繼承人來培養,其他的皇子,比如皇三子李定邊、皇四子李定國、皇五子李定江、皇留子李定蕭、皇七子李定邊等等都沒有封王,甚至就算是朱璉所生的孩子雖然改姓,甚至還是皇長子,但是也沒有封王,李璟好像忘記了這一切一樣。
皇四子李定國乃是柴二娘所出,相貌酷似柴二娘,雙目流轉,充斥著一絲靈性,這一點和李定北截然不同,李定北雖然年輕,但因為眾人的培養,年輕輕輕,多了一絲穩重。
「定國見過各位先生。」李定國也發現眾人,小臉上頓時露出興奮之色,學著小大人的模樣,拱了拱手,稱呼眾人為先生。
「臣等見過四王爺。」趙鼎等人也不敢怠慢,朝李定國行了一禮。
「王兄事情忙完了嗎?我想去找皇兄玩耍。」一番之後,李定國很快就恢復了稚子的模樣,小眼睛望著背後的政事堂。
「四弟,你不柴姨娘哪裡呆著,怎麼又跑到這裡來了?」身後傳來李定北清朗的聲音,就見李定北身上穿著淺黃色袞袍,面色清秀,唯獨一雙眸子黑黝黝的,不可見底,讓人不可小覷。
「王兄。」李定國看見李定北,小臉上頓時綻放出笑容,拉著李定北的袖子,說道:「母妃去母后那裡去了,那裡不好玩,所以我就來找你了。」
「走吧!」李定北眉頭微皺,微微搖搖頭,然後朝趙鼎等人拱了拱手,牽著李定國的小手,就朝後.宮而去。兄弟兩人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眾人面前。
「倒是兄弟情深啊!」趙鼎忍不住有些羨慕,像這種情況,在皇室可是很少見的,皇室沒有親情可言,為了那張椅子,什麼事情都能做的出來,兄弟也沒有兄弟的模樣。
「珍惜眼前吧!等兩位王爺長大之後,還不知道能不能記得今日的局面。」王穆忽然嘆息道。周圍的眾人瞪了王穆一眼,這個傢伙實在是可惡,不過仔細想想,還真的是如此,誰也不知道以後會是什麼模樣,大唐帝國越來越強大,皇帝至高無上,偏偏只有一張椅子,誰都想。現在兒時尚且如此,等到年長的時候,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王穆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只要有陛下在,皇后和柴娘娘之間的關係比較好,想來這種事情不會發生的。」趙鼎忽然笑呵呵的說道:「走吧,走吧!陛下快要回京了,我們也應該準備迎接事宜,等陛下回京之後,恐怕就是大軍南下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恐怕又要忙起來了。」
張孝純等人聽了也知道這種事情不是自己等人能討論下去的,若是傳到柴二娘等人耳中,還以為眾人想挑撥離間,趙鼎這個時候轉移話題,正是時候。眾人也笑呵呵的點點頭。
「聽說趙宋準備遷都臨安,看樣子是準備避開襄陽一線了。」耶律大石說道:「這樣一來,我們想要行斬首計劃,一開始就奪取襄陽,或者將趙桓困在襄陽,其他軍隊從容收拾趙宋的計劃就行不通了。」
「就算是遷了京師又能如何?難道還能改變眼下的局面不成?遷都是何等麻煩的事情,也不知道要耗費多少錢財,趙宋的錢財原本就不多,這個時候遷都,就是消耗自己的實力。」曹璟搖搖頭,其他的方面他不知道,但知道遷都的話,肯定會損失許多錢財。
「不遷都,總不能留在襄陽吧!」王穆不屑的說道:「我大唐軍隊大部分都已經雲集在南陽,就是為了對付襄陽的,趙桓明知道這一點,不遷都,第一次就被我朝大軍所滅。他是不得不遷都。曹大人若是不懂,還是不要說的好。免得被他人所笑話。」和王璞不一樣,王穆這個讀書人是十分瞧不上曹瑾商人出身的傢伙,就是這樣的傢伙,如今去出現在朝堂之上,而是居然進入政事堂,位還在他得上面,讓王穆如何能忍受。所以毫不猶豫的譏諷一番。
曹璟面色微紅,雙目中閃爍一絲惱怒,就算是泥人也是三分火氣的,他正待反駁,旁邊的耶律大石卻笑道:「我倒是認為曹大人所言甚是,這個時候遷都只能是讓趙宋損失大量的錢財,我們雖然在南陽聚集了大軍,但是想要攻下襄陽還是很困難的,畢竟現在的襄陽不是以前的襄陽的,我們連圍困對方丟很困難。」
王穆聽了面色陰沉,曹璟卻是朝耶律大石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最起碼,還是有人幫助自己說話的,雖然對方是契丹人。
趙鼎和張孝純兩人見狀,頓時皺了一下眉頭,這些大臣之間相互爭鬥,彼此有矛盾也是很正常的,政事堂的幾位也並不十分和諧的,王穆瞧不上曹璟,甚至認為這樣的人不應該為官,也是事實,但像今日這樣反唇相譏的卻是沒有。耶律大石看上去是站在曹璟這邊,實際上,卻是在挑撥兩人之間的關係,日後王穆和曹璟之間的關係只是會更差,還有一個耶律大石在一邊推波助瀾,朝廷多事了。偏偏遇到這種事情,兩人都沒有辦法解決,只能看著事情發生,讓人氣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