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雄起澳洲> 第四百一十九章 討價還價

第四百一十九章 討價還價

  只是林傲峰太專註了,以致費爾南多在原地站了半天,都沒出聲理會。感覺到尷尬,費爾南多主動走到林傲峰跟前,語氣討好的打擾道:「林大使,林大使···」。


  直到喊到第三聲,林傲峰才輕『嗯』一聲。筆下的『明』字,也剛好寫完。雖然筆力上,比不了大書法家。但整個字體,蒼勁有力,別有一番韻味。


  可費爾南多的焦點不在這裡,所以面上,有些不自然。這是因為他發現,林傲峰是故意晾著他。不然不會走到跟前,都不抬頭看他一眼。


  以致他覺得,整張臉,就被林傲峰抽得噼里啪啦的響。


  可形勢比人強!


  和談之事,主動權在大明手上。作為戰敗國,他也只能打碎牙往肚裡吞了。便默念幾句消氣,接著道:「抱歉打擾了!我是大英帝國特使費爾南多·維希,這次過來,是想談談停戰的事。」。


  到底是西方人,喜歡直來直去。如果換成東亞的使者,肯定會拐彎抹角,半天都說不到正題。當然,這也是因為要商談的事情,不是普通買賣,而是國家利益。


  所以無論怎麼打哈哈,最後都繞不開正題。


  林傲峰聽到這話,立時感嘆他的識趣。便停下磨墨的動作,不玩什麼虛虛實實。


  待回到柔軟的沙發上,兩杯清香的鐵觀音,也隨即擺到桌前。林傲峰做了請的動作,就清了清嗓子,肅然道:「我們大明帝國,向來是文明之國、禮儀之邦。對於和平的熱愛與追求,是永恆不止、眾所周知的。」。


  費爾南多聽著,瞬時手一抖。溫度較高的茶水,一下子燙到他的嘴唇。也不怪他表現得這麼驚訝!因為林傲峰的話,太沒皮沒臉了。


  畢竟只要是個明眼人,就看得出來大明是不是真的愛和平。


  且證據,也是一抓一大把。就從大明的發展軌跡來說,根本看不出一點熱愛和平的意思。像最早的小國蘭芳,大明可是直接把坤甸城都搬空了。


  如果說這是因蘭芳有錯在先,那第二次明蘭之戰,可就是赤裸裸的侵·略了。不僅一聲不吭的就進攻蘭芳,還直接把國祚給滅了。連帶著,勃泥、蘇碌等鄰國,也都一窩端。


  除此以外,柔佛、彭亨等蘇丹國,也都在大明的鐵蹄下,城毀國亡。就是陸地上的越南,也被大明架空,成了活生生的傀儡。這些冷冰冰的事實,都證明大明是一個徹徹底底的侵·略國。


  但他有求於人,也就不好反駁。


  另外這樣的事,大英帝國也做過不少。像莫卧兒帝國,就被大英帝國架空。美洲大陸上的印第安人,也都在英軍的火槍下顫抖。因此在自己身子不正的情況下,沒底氣,說大明的不是。


  林傲峰也不管他的看法。因為外交使節,本就是嘴皮子上的較量。睜著眼睛說瞎話,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則是外交使節,必備的技能之一。


  便語氣一轉,夾雜著憤然道:「只是你們大英帝國,欺人太甚了。不僅一而再,再而三的損害我大明共和國的利益。還妨礙我國商人與他國的正常貿易交流。


  給大明的經濟發展,造成極其嚴重的阻礙。」。


  儘管大明之前,也沒那麼注重遠洋航線。造成的貿易阻礙,也因葡萄牙、法國商人的中轉,而化解了不少。但這並不妨礙林傲峰將事實誇大!

  反正和談,就是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只有先將條件抬高,後面取得更多的利益。


  不過這番話,林傲峰是用大明官話說的。所以有些成語,費爾南多還聽不大懂。但好在費爾南多向來對東方文化感興趣,所以學過一些淺顯易懂的短語。


  此時聽著,還是大致理解了意思。


  便吞了吞口水,解釋道:「林大使。我們大英帝國自失去遠東航線后,貿易上的損失,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我們在遠東的鴉片貿易,基本陷入停滯。並且···」。


  還沒說完,林傲峰就毫不客氣的擺了擺手,搶聲道:「費爾南多特使。一個文明的紳士,不應該隨意打斷別人說話吧?」。


  費爾南多立時瞪著眼睛。但在對視了幾秒后,他還是暗自吸口氣,賠禮道:「是我失禮了!」。


  林傲峰這才接著羅列英國的不是,大明的損失。


  只聽:「本來我們大明,還從維護和平的立場出發,有心和你們英國調解。可惜你們英國人,將我們大明的善意,拒之門外。且還得寸進尺、悄無聲息的,出兵強佔科科斯群島、明打威群島、蘇門答蠟島,對當地大明百姓,造成深重的災難。


  這種行為,是十分野蠻、粗俗的!


  所以為了維護我們大明共和國的利益,總統閣下,不得不讓有著鋼鐵般意志的人民軍,展開自衛反擊。


  雖然收回了國土,但燒毀的家園,犧牲的戰士,卻是再也回不來了。


  因此,這場戰爭的主要責任,應該由大英帝國來承擔。」。


  前面說得那麼多,其實都是鋪墊。後面那句承擔主要責任,才是林傲峰要說的重點。這也意味著,損失、賠償之類,都會由英國負責。


  這些外交用語,費爾南多如何不明白。


  只是考慮到大英帝國是戰敗國、求和國。按照國際慣例,是要承擔部分損失。但是要想讓大英帝國承擔全部,又太欺負人了。


  畢竟南洋的戰事,英王是很不想就這麼了結的。


  因為這到底是關係到南洋格局的大戰,失去了,遠東貿易,就很難再擠得進去。所以怎能因一次失敗就服輸。像英西戰爭,就從1586年持續到1604年。英荷戰爭,也從十七世紀五十年代打到七十年代。最大的對手法國,也和英國打了一百一十六年。


  這明英之戰,怎能不到一年,就草草結束?

  要不是時運不濟,爆發了極其嚴重的流感。造成國內政·局不穩,民生凋敝。英王是絕不會,低下高貴的頭顱。


  所以這求和的決定,也很是憋屈。(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