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戰火暫熄(九)理藩司
租借區的費用,經過大明和暹羅的商議,以每年兩百萬華元結算。無論租借區的稅收是多少,暹羅永遠都只收兩百萬華元。這個條件,算起來是大明得了便宜。
因為暹羅的人口,在中南半島,首屈一指。近些年的通商,又讓暹羅的商業,繁榮了數倍。但依照商務司的推算,大明目前在暹羅的市場,只消化了不到百分之十七。
但就是這樣小的份額,都讓大明在暹羅的純收益,每年高達三億多華元。這還是大明的運力不足,暹羅國內,又受交通的影響,鋪張不開的影響。
否則的話,肯定會在暹羅賺得更多。
因此這租借區內,定會建造很多紡織、食品加工等專屬於輕工業的廠房。好提高生產力,加速擴展暹羅的市場。並由此輻射真臘、萬象等國,讓它們,都成為大明的重要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
到時候,各國持續失血。海量的財富,通過商業貿易,流入大明。這手段,十分隱晦。比一味的巧取豪奪,要高明了數倍。
所以兩百萬華元的租借費,真的一點都不多。
何況這租借費用,會與軍艦、火器等軍售,相互抵消。餘下的部分,還需要暹羅支付給大明。
於是這麼一來,大明的賬面上,根本不需要拿出租借的費用。
不過軍艦一事,牽扯到的事情很多。若不是有南馬、北馬二鎮、以及巨量賠款,大明也不會答應售賣軍艦。
雖說上次和英國印度艦隊的海戰,讓大明俘虜了不少英國軍艦。但其中完好的軍艦不多,大部分都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即使修補,也要花費很大的精力。
只是大明現在很需要糧食,暹羅又糧食儲存頗豐。再有割地賠款那麼一大筆好處,大明也不好太吝·嗇。
當然,重商的大明,也不是什麼財大氣粗之輩!在有現成軍艦的情況下,自然不會賣新的。便已打定主意,修補兩艘大明看不上的英式軍艦。只要把油漆刷的亮一點,花里胡哨的炮塔,建得多一點。讓外觀,盡顯英武、霸氣。
那土·鱉似的暹羅,大概也看不出什麼差別。
畢竟暹羅的海軍,一直處於空白狀態。也是暹羅在自我定位上,從來都把自己當成陸上大國。對於海洋,根本就不上心。這也是為何一直和緬甸死磕!說到底,還是陸上爭霸的心思作祟。
即使大明崛起后,讓暹羅看到了海洋的優勢。但受傳統思想影響,對水師也並未過多關注。還是緬甸受大明海軍威脅,以及大明封鎖整個南洋航線,才讓暹羅,慢慢重視起了水師。
但要想發展水師,並不容易。不說火炮,就說造船,就難倒了暹羅。因為暹羅雖然靠海,但造船,也就僅限於幾塊舢板搭建的小漁船。能在曼谷灣附近的海島走一遍,就已是難事了。更別說衝出曼谷灣,衝出南洋。
而且受大明的影響,現在各國,都全力發展新式鋼鐵軍艦。以大明、英國為首的海上強國,更是大批量建造新式軍艦。傳統的木帆船,則漸趨沒落。
暹羅要想組建自己的水師,只能花錢買了。憑著和大明交好的關係,總算從大明那裡,買來幾艘抓捕的海盜船、武裝商船。將暹羅水師的架子,好歹給搭起來了。
雖說還是寒·顫得可以,但在曼谷灣作威作福,還是可以的。直到暹羅倒向英國,惹怒大明。暹羅才知道,自己的水師,什麼都不是。那些花大價錢買來的風帆船,第一時間,就被南洋艦隊堵在曼谷灣,逐一擊沉。
到底是不入流的水師,根本翻不起什麼大浪。所以在大明面前,連反抗都顯得軟弱無力。
這麼一番痛打,才讓暹羅認清,水師的厲害。
因此兩艘新式軍艦,對暹羅水師,有莫大的助力。什麼新的舊的,也不在乎了。
這就是內行與外行的差別!
更重要的是,古往今來,軍事武器都會有二十倍以上的利潤。而大明向來不吃虧,這利潤,自然要在二十倍的基礎上,再漲個兩到三成。剛好讓大明,又多了一筆財·政收入。
對於不吃虧的買賣,大明向來都是大開方便之門的。這也是軍艦通過的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這軍售也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
因為大明的軍艦,從建國至今,從未外售。這暹羅搶得頭籌,意義自然不言而喻。所以無論花費多少錢,暹羅都覺得值。尤其是在明暹前期交惡的情況下,這軍售一出,很多有心人,就會重新定量明暹關係。
這讓四面楚歌的暹羅,多了一層安全上的保證。
所謂花錢消災,大明佔了暹羅那麼多便宜,幫其營造聲勢,也是允許的。反正只是個虛無的名義,又不需要大明真提刀動槍上陣。因此沒必要斤斤計較。
儘管按照暹羅的本意,原是打算和大明簽訂全方位的軍事合作協議,確立同盟關係。在國家安全上,接受大明的庇護。這樣任何對暹羅不利的外部勢力,都會有大明幫著分擔。
至於代價,暹羅願意承擔。也是這次滅國之禍,讓暹羅深深的感受到大明的恐怖。所以打服之後,就一心向大明靠攏。什麼陸上爭霸,也淡那個心思了。畢竟只要大明存在一天,暹羅永遠都不可能成為霸主。
但大明重商言商,對長遠的利益,看得極重。知道一旦簽訂了這樣的和約,那中南半島的平衡之勢,就會被打破。以大明當前的形勢,還不能在中南半島,投入更多精力。那麼一家獨大的中南半島,很可能威脅到大明的利益。
這樣的事情,大明是不允許發生的。
再加上大明是存了吞併暹羅的心思,怎能允許它默默發展呢。所以無論暹羅付出怎樣的代價,大明都心如磐石的,拒絕簽訂這樣的協議。
不過暹羅到底是大明的藩國,因此大明也沒把話說死。便成立了理藩司,負責處理大明與各藩司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