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庭下如積水空明
「啟稟陛下,這是臣擬定的金銀紙鈔發行規則,還請陛下過目。」文天祥將手中的奏章遞給葉應武,一本正經的回答,「前天東洋艦隊從日本押解第一批白銀,足足有萬兩,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恐怕第一階段需要的二十萬兩白銀很快就能夠湊齊。」
葉應武點了點頭,伸手將奏章接過來:「辛苦宋瑞了。」
「此為臣職責所在,」文天祥不卑不亢的回答,「不過臣還是有些擔心,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微微一怔,葉應武還真是第一次見到文天祥主動提意見,畢竟在這之前,自己從後世吸取、融合的新政策往往都給文天祥他們耳目一新的感覺,所以他們也很少提出自己的反對或者改進意見,只是按照葉應武的吩咐照做。所以今天反倒是讓葉應武吃了一驚,旋即微笑著說道:「說便是了。」
文天祥點了點頭:「陛下或許有所不知,隨著百年前宋室南渡,紙鈔在民間的威信便大打折扣,之後雖然宋室多有想要挽回的餘地,不過最後卻都是功敗垂成,甚至連金銀作為貨幣的流通發行都收到了很大的阻礙,民間真正信任的還是傳統的銅錢。」
葉應武皺了皺眉。文天祥說的倒是事實,因為北宋末年蔡京採用大量發放紙幣的方式來遏制因為邊亂和皇室奢華生活而飛漲的物價,這也導致了中國歷史上甚至是世界貨幣歷史上的第一次紙鈔大貶值,險些讓很多人傾家蕩產,自此之後,民間對於朝廷發放的紙鈔有了深刻的痛感,從而寧肯使用更麻煩的銅錢,也不願意再使用紙鈔。
在另外一個時空,金銀和紙鈔的統治地位,是元朝大一統了之後才強制推行下去的,並且被明清繼承。
所以葉應武想要建立以金銀和紙鈔為主體的金融體系,就必須改變民間對於紙鈔的不信任,卻又不能像蒙古人那樣直接採取強制措施。
「這麼說來,還得費點兒功夫了?」葉應武看向文天祥。
文天祥嗯了一聲:「所以此事還請陛下定奪。」
葉應武頓時輕輕吸了一口氣。雖然大明在這連續幾年的對外戰爭中一直取得勝利,大明朝廷也憑藉此在民間擁有極高的威望,但是這只是在對外征戰方面上。
隨著經貿的發展,百姓對於利益也越來越看重,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也就是說百姓認為大明通過對外戰爭,能夠為他們帶來實打實的利益和福利,所以他們支持和擁護大明對蒙古以及其他國家開戰、開疆拓土,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士林、商賈以及下面千千萬萬百姓在其餘方面也都支持朝廷做出的決斷。
尤其是大明的文官制度改革剛剛完成,民間尚且沒有從中看到對於自己的利處,所以對於朝廷中央提出的有關經濟方面的改革方略,還遠遠沒有到言聽計從的地步,所以單單憑藉朝廷的命令和旨意強迫推行紙鈔,雖然能夠落實下去,但是效果卻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如果引起民間士林、商賈、百姓的反感,那麼不僅會大大傷害大明朝廷在民間的威望,而且也會讓接下來大明朝廷做出的決策很難施行。
「但是朝廷現在不能再像之前那樣,一直藉助商賈,通過眾多商賈手下的青樓楚館、茶館瓦舍來進行推動和宣揚。」葉應武沉聲說道,「上一次依託商賈,這些商賈就已經展現出來他們的手腕,只不過現在因為錦衣衛和六扇門的強大,所以他們才會對大明朝廷的命令絕對服從。一旦隨著大明邊境的穩定,精銳的斥候和老卒數量減少,六扇門和錦衣衛沒有足夠的力量控制商賈。就很有可能導致被商賈反噬。」
文天祥有些詫異的看向葉應武,因為陛下在文武百官心中,一直是全力支持商賈的存在,現在文天祥在葉應武的話中才明白過來,陛下和那些手中操控大量資金、並且多次在大明北伐之中積極出動的商賈之間,更多的是通過利益來維持,葉應武藉助他們的資金和無數的產業、車隊來向前線運送需要的器械糧草,而這些商賈實際上也是在利用大明對外的戰爭來向外擴張自己的產業範圍,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
商人逐利,有的時候甚至可以鋌而走險,所以葉應武這麼一說,文天祥頓時也輕輕吸了一口氣。大明以武開國,現在商人手中沒有實權,大明的軍隊確實是他們頭頂的中天懸劍,但是一旦隨著大明擁有了足夠的版圖、不再向外擴張,那麼大明就算是一直保持足夠適量的主力戰軍,但是士卒在訓練上和士氣上也必定會出現腐化和墮落,甚至這種現象在葉應武視察天武軍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有了苗頭,只不過被葉應武及時扼殺,這也就意味著到時候很可能軍隊不再是商賈的威脅者,甚或者變為商賈威脅朝廷的協同者。
為了從最大可能上防微杜漸,葉應武只能從現在開始,盡量避免少借用商人的力量,甚至還要嘗試去限制商人如同吸水海綿般的膨脹發展。畢竟現在的大明可遠遠不是歷史上閉關鎖國的明清兩朝,繁榮發展的海上貿易,使得大明商賈的地位已經遠遠不是另外一個時空當中明清商賈的地位能夠相比,甚至商賈已經逐步擺脫「士農工商」中的最低級地位,成為僅次於士人階級的社會中層。
畢竟歸根結底,葉應武和文天祥還是屬於士人階級的,而且現在社會中士林依舊佔據絕對的領導地位。雖然葉應武很清楚,在七百年後,商人階級實際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很多國家,但是此時此刻,葉應武必須要維護士人階級的利益,不只是因為他這一世本來就出身於士人階級,更因為葉應武這一路走來,士林無疑給予了葉應武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就算是投桃報李,葉應武也不能背叛和打擊士林階級。
更何況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哪怕是大明的基層教育再怎麼普及,士林階級已然是整個大明文化程度最高的一個階級,讀書人在民間依舊是對於上位者的稱呼,用他們來統治國家顯然也更能夠得到百姓的尊重和擁戴。
「如果不用商賈的話,陛下打算怎麼辦?」文天祥絞盡腦汁想了很久,最後還是不得不放棄了。
葉應武放下筆:「六扇門和錦衣衛在各個州府實際上擁有的據點並不多,所以想要憑藉六扇門和錦衣衛來做這件事,沒有那麼容易。」
文天祥點了點頭,六扇門和錦衣衛的實力不夠顯然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葉應武雖然沒有說出來,不過文天祥已經能揣摩出來,顯然葉應武也不想讓他們坐大。
在葉應武這裡,朝廷之中政事堂、翰林院和御史台三足鼎立最為妥當,而更外面,朝廷、軍隊和六扇門等秘密組織再維持一個更大的敵體體系方才最符合皇帝的利益,六扇門和錦衣衛有一次兩次幫助朝廷進行宣傳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長期「不務正業」的話,恐怕也會導致整個國家陷入一家獨大的境況。
對於葉應武來說,另外一個時空當中明清滅亡的教訓,他每每想起來自然都是觸目驚心,也只能這樣竭盡全力來維持整個大明王朝**外外各個勢力之間的穩定和制衡。
如何做一個成功的好皇帝,也是一門學問,歷史上不及格的大有人在。
「那陛下以為翰林院和學士院如何?」文天祥到底是文天祥,在葉應武接連否決幾個選擇之後,他已經能夠摸清楚陛下的思路,陛下想要保持整個朝廷和國家各方面的平衡,那麼這個看上去無解的問題,實際上最好的答案就是這些方面當中實力比較弱,但是聲望不差能夠勝任此任務的。
翰林院和學士院無疑成為了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按照葉應武當年的打算,政事堂以及其麾下的六部應該和翰林學士院、御史台三足鼎立,但是現在的事實卻是政事堂正在執掌朝廷之牛耳,在各項事宜上話語權無疑重了很多,而且葉應武也更倚重六部官員,使得按理說應該低翰林學士院和御史台一頭的六部,甚至已經隱約有了與二者爭鋒的架勢,至於政事堂的三位丞相,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無疑成為了凌駕於這三方勢力、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存在。
這樣的場面葉應武自然並不想看到,而在這朝廷三足當中,實際上御史台的實力並不弱,畢竟御史台掌控著天下的監察大權,又有陳宜中和姚訔坐鎮,誰都不敢小窺御史台。現在御史台看上去寂寂無聞,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大明創立未久,站在各個位置上的都是年輕有為的官員,恨不得天天披星戴月,希望能夠打拚出來政績,從而獲得朝廷的賞識和提拔,這也從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官員貪污、欺男霸女的可能。
陳宜中和姚訔的年紀都不大,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再加上兩人的性子甚是剛強嚴謹,所以也很少有人明知故犯。這也使得御史台雖然一絲不苟的監察百官,但是什麼都找不到,也就只能成為現在這無所事事的樣子。
御史台無所事事,葉應武實際上更多的是欣慰,但是另外翰林院和學士院也一直無所事事,葉應武就不得不插手了。畢竟翰林院和學士院當初分出去的主要目的是讓它們執掌天下教育,從而能夠以單純之心為大明培養更多的人才,可是現在大明立國未久,雖然有大量學院建立,不過想要培育出來人才還沒有這麼快,所以這也使得翰林院和學士院只能在每年科考的時候和禮部、吏部一起忙碌一番,之後便沒有太多的任務要做。
結果就是在之前的幾次大戰之中,當朝廷六部官員不足,甚至直接就從翰林院和學士院當中抽調,使得這兩家莫名其妙的變成了大明政事堂和六部的替補所在。
為了扭轉這樣的狀況,葉應武自然必須為翰林院和學士院找「活」干。在民間推動金銀和紙鈔的使用,對於其餘部門來說或許還很是棘手,但是對於翰林院和學士院來說,卻不是不能勝任的。
單單是這兩個院屬下的無數書院、學院,就有強大的人力根基,而且實際上士林之中大多數未曾出仕者,和翰林院翰林、學士院學士們都有著或多或少的交情,而這些民間隱者,又往往以別人幕僚、師爺、私塾先生的方式存在,所以通過影響他們,實際上也就在影響整個社會的中上層。
當整個社會中上層風向改變了之後,佔據大多數的基層百姓,實際上也就很容易做出應該的選擇了。如果再能夠幾位大儒出面為朝廷歌功頌德,那麼這件事就更容易落實下去了。
「宣劉翰林和鄧學士覲見。」葉應武沉聲說道。
——————————————————-
上弦月掛在空中,淡淡的月光清輝從枝葉的縫隙當中灑出來,在階前留下斑駁光影。東坡公所謂「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當如是矣。
葉應武關上御書房的門,開門關門這些動作,陛下素來不喜歡婢女代為操勞,所以晴兒帶著幾名宮女只是在一側小心翼翼的跟著,並不敢打擾葉應武。在這後宮當中,葉應武更像是一家之主,而不是一國之君。
雖然自陸婉言以降後宮嬪妃們並不清楚葉應武為什麼會寧肯不要皇帝的威嚴,甚至不允許她們稱呼「陛下」,而是稱呼「夫君」,但是所有人在這樣小小的舉措之中都能夠感受到一絲一縷難得的溫馨。在高大的宮牆之內,這一點溫馨,都顯得彌足珍貴。
看著眼前的月色,葉應武倒是怔了一下。說句實話他還真的從來沒有好好在皇宮中欣賞過月色。這一輪上弦月,雖然看上去遠遠比不上月圓之夜時候的清輝灑進人家,但是更別有一番猶抱琵芭半遮面的欲拒還迎。尤其是龐大的大明皇宮,在這淺淺的月色中沉睡,氣勢雄渾的亭台殿宇和稀稀疏疏的枝葉月光,有的時候越是差距大的事物,放在一起越容易產生令人驚艷的美麗。
葉應武知道外面的士林才子往往喜歡稱呼這一片宮城為「大明宮」,更有人稱讚為「藏天下粉黛於六宮,可閉月羞花」。對此葉應武也就是一笑了之,畢竟這些文人騷客怎麼感慨他還懶得關心,更何況有人稱讚自己老婆們長得漂亮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生氣的。反正大明皇帝陛下的威名天下皆知,誰也不會因為這些許宮怨詞就以為自己是一個昏君。
「陛下今夜打算在哪位娘娘處安寢?」晴兒上前一步,輕聲說道。
「時候太晚了,就不去打擾她們,直接去懷玉堂吧。」葉應武吩咐一聲,懷玉堂是他在後宮書房的後半部分,是皇室精美古董金石收藏所在,葉應武平時一旦處理政事晚了,一般就直接在懷玉堂歇息。
不過懷玉堂和御書房中間隔著半個西宮,一直有新近入宮的秀女和昭儀為了邀寵,都喜歡在陛下路過的時候爭奇鬥豔,弄得整個後宮都雞飛狗跳、許久不得安寧。以至於後來陸婉言也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嚴令陛下前往懷玉堂的時候各庭院不準叨擾。聽到陸婉言這個無可奈何的命令,葉應武也只能聳聳肩。
聽到葉應武吩咐,晴兒急忙在前面引路,葉應武看了一眼頭頂的上弦月,不由得感慨一聲,這麼好的月亮,如果能夠有一兩個人對酌賞月,倒是不錯的事情。
還不等葉應武想完,前面晴兒突然微微一頓。
緊接著便聽見一個低柔的女聲在斑駁樹影之後傳來:
「趁著此時沒人,正好可以飲酒賞月。」
「可是娘娘······」後面有些焦急的顯然是婢女的聲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