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下)
昔里吉的聲音還在風中迴響,所有明軍將士都下意識的抬起頭。
當初漢人在西域被吐蕃和回鶻驅逐、殺戮,或是葬身在這風沙之中,或是有如喪家之犬回到同樣烽火連天的中原,算來已經四百餘年。當初唐朝建立在西域的行政制度和推行的漢人禮儀已經消散在歷史的煙塵中,曾幾何時,大明軍隊浩蕩而來,重新回到這唐軍曾經西征的起點,而迎接他們的是用漢人禮儀錶示臣服的蠻夷部落。
四百年,華夏漢人的身影終於再一次出現在了這一片土地上,終於再一次接受這一方土地上蠻夷的臣服!
而繼續向前,龜茲、疏勒、于闐、輪台,一個個沉澱在唐詩中、掩埋在風沙中的城池,還有這些城池中無數漢唐將士的身影,恍惚間都出現在眼前。這是華夏的軍隊,第三次前來征服西域,而所有士卒心中都很明確,哪怕是拋頭顱灑熱血,也要讓這一次征服變成最後一次。
從此西域永為大明、永為華夏之土地。
「請。」昔里吉顯然也注意到了明人自梁炎午以降的表情變化,而且他也很清楚這些剛剛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海都的人們,為什麼甚至會偷偷抹去眼角的淚水,但是他裝作並沒有看到。
大明一路將他送上今天的位置,他也很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只是一個馬廷佑就能夠一手改變西域的局勢,更不要說整個大明。昔里吉是一個十足十謹慎的人,而很清楚自己應該怎麼辦。更何況對於現在這些已經在人家刀槍面前的小部落們來說,還有別的選擇么?
昔里吉所能做的,也就是讓所有小部落們付出的少一些罷了。經過這一場大戰的折騰,不只是海都部元氣大傷,這些小部落們又何嘗不是各有不小損失,所以對於現在的他們來說,如何休養生息才是最需要考慮的。
不只是昔里吉,大多數的小部落首領和酋長的目光都沒有落在眼前的明軍身上,而是在不遠處戈壁上的戰場中徘徊逡巡。
西域各部落,死了太多人了,這樣的犧牲,大明承受得了、蒙古承受得了,但是這些本來就是夾縫中求生存的小部落,如何承受得了?
梁炎午三人一前兩后坐下,而在他們的對面,以昔里吉為首的一眾部落酋長也都坐了下來,只不過相比於梁炎午他們的正襟危坐、胸有成竹的樣子,昔里吉他們看上去就有些緊張,甚至後面有幾個酋長額頭上已經有些冒汗。大明展現出來的雷霆手段和現在和煦的態度,讓他們根本沒有辦法揣摩這些明人是怎麼想的,要說心中沒有擔憂那是不可能的,
畢竟對於偌大的大明來說,這些小部落實際上就是一群螻蟻,只要他們不高興,隨時都可以直接碾死。
昔里吉輕輕咳嗽一聲,沉聲說道:「我等西域各部落感謝大明施以援助之手,幫助我等擺脫海都的壓迫,而今日我等部落願意為大明效勞,大明但有驅策,萬死不辭。」
客氣話還沒有落下,昔里吉拍了拍手,兩個人被五花大綁押解進來,昔里吉臉上帶著笑沖梁炎午等人拱了拱手:「這是海都的兩個走狗,剛才帶隊進攻最是兇猛,只不過在撤退的時候還是被我等抓住,現在獻給大明,還請大明上國天使笑納。」
梁炎午端起來茶杯輕輕抿了一口,不慌不忙的說道:「那就多謝諸位好意了,來人,將這兩個傢伙押下去,直接送往京城獻俘。本官會寫奏章上奏皇上,表達諸位酋長的忠心,另外也會向陛下建議,等到本官和大明軍隊中諸位將軍抓獲了海都,再請陛下一併發落。」
當提到陛下的時候,梁炎午鄭重的向著東南方向一拱手,而蘇植和馬廷佑也是肅然隨之拱手,讓營帳中本來尚且有些溫和的氣氛頓時變得肅殺。而梁炎午的語氣一下子變重:「此處荒郊野外,不是說話的地方,索性就長話短說。星星峽一戰之後,海都部已經對大明沒有進攻之力,而大明現在神策軍、天雄軍以及吐蕃軍這三支主力戰軍正磨刀霍霍,本官相信在座的諸位也沒有和大明對抗的意思。」
梁炎午這句話說完,頓了一下,目光在以昔里吉為首的眾多酋長身上掃過,這些人紛紛微微低頭,沒有人說什麼。就算是脾氣再暴躁的人,自然也明白這個時候應該怎麼做,只有絕對的臣服,至少是短時間內絕對的臣服,才能夠換來大明的庇護,否則剩下的窩闊台汗國、伊爾汗國和欽察汗國,就算是兵力多有損耗,也不是他們一個小部落能夠招惹得起的。
見到這些酋長們沒有絲毫想要反駁的意思,梁炎午笑了一聲:「既然諸位都不開口,那本官就當是這樣了。大明慣例,只要主動歸附於大明並且在之前並沒有對我大明百姓做過什麼傷天害理之事的國度以及部落,大明都不會將其全部吞併,最好的例子就是南洋的三佛齊國,自從歸附大明以來,三佛齊國享受著大明商貿帶來的利益,並且受到我大明南洋海軍的保護,是我大明的好朋友,其國家之榮辱也是我大明之榮辱。而相反的,曾經抵抗過我大明天威的真臘、安南和東瀛各國,現在都已經完全成為大明的土地,而其百姓更是成為我大明之勞役。」
昔里吉等人臉上都流露出輕鬆的神色,雖然他們還不清楚大明的態度,但是至少從梁炎午說得來看,這些小部落並沒有反抗大明,甚至還在剛才的戰鬥中幫助大明牽制了很多海都部軍隊,絕對應該算是有功無過。
雖然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對於梁炎午引用的這些例子並不清楚——歸根結底這裡是距離南洋數千里之外的西域,想要讓他們去了解那一邊的情況也不可能——但是他們從梁炎午列舉的這些國家名稱之中還是能夠察覺,梁炎午並沒有騙他們。而昔里吉當初正是因為研究過大明對於這些主動歸附國家的態度,所以才決定藉助大明的力量,甚至派遣使者前去南京城。
梁炎午伸手一指掛在營帳中間的輿圖:「但是想必諸位都很清楚,現在大明在向東和向南都已經無法向前推進,以後大明想要繼續拓展,就只能向北或者向西,而向北是冰雪苦寒之地,蒙古人正是因為承受不了這種苦寒,所以才一直想要南下,所以對於大明,只要能夠戰勝蒙古,向北推進並不是什麼難事,而且向北推進對於大明並沒有什麼好處,這也就意味著,我大明接下來只剩下最後一個前進方向——西域!」
最後兩個字說出來,擲地有聲,而之前還面帶輕鬆神色的小部落酋長們,此時已經是臉色大變。梁炎午已經把話說的很清楚了,在擊敗了蒙古之後,大明是肯定要向西域進發的,甚至會像漢唐那樣重新打通絲綢之路,沿著絲綢之路向西拓展,所以這西域之地是不可能再留給這些小部落,讓西域處於一種支離破碎的狀態。
畢竟一個王朝想要在一個方向上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在需要足夠的兵力以及充足的糧草器械儲備之外,還需要作為後方的州府全力的配合。如果這些州府沒有辦法及時將糧草和器械轉運到前線,就算是有再多也沒有用,這也就意味著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能夠相互支撐的州府行政體系,比如在之前大明北伐的時候,背後就有河洛、兩淮的支持,當時坐鎮河洛的張世傑以降,都是從南方抽調過來的有經驗官員,再加上六扇門和御史台的聯手監督,所以才能夠保證糧草和器械源源不斷的向北運輸,使得明軍各路主力戰軍就算是距離最遠的鎮海軍,也沒有遭遇過缺少這些東西的困境。
以現在大明和蒙古的兵力對比以及雙方在戰場上已經很明顯不過的優劣態勢,明軍想要取得對蒙古的勝利實際上已經很容易,甚至這些酋長們在見到今天明軍展現出來的戰力之後,甚至有些懷疑這一場兩大王朝之間的生死對決很有可能在幾個月之內就會宣告結束。
而到時候大明除了休養生息,必然也會隨之調整重點方向,所對準的必然是西域,他們這些小部落的存在使得西域成為支離破碎、各自為政的地區,甚至用「混亂」這兩個字來形容也不為過,這對於想要向西拓展的大明來說,絕對不是想要的地方行政模式,這樣滿是攻伐和矛盾的西域根本沒有辦法保證大明糧草器械的轉運,甚至有可能遭遇不知名的危險,畢竟大明的糧草以及那些先進的火器對於經常餓肚子、並且缺少火器的小部落來說,簡直有著致命的誘惑。
面對大明軍隊他們並沒有還手之力,但是面對明軍運輸隊,就難免會有一些膽大包天的。而且昔里吉很清楚,那些從小就在西域的混戰之中成長起來的部落,現在看著很老實,但是心裏面要說不眼饞明軍的東西那是不可能的。
其實大明這樣做也在情理之中,且不說已經向大明納土歸降的吐蕃到底是出於真心還是被大明的兵力所逼迫,單單就是在數百年前的漢唐,對於高昌那些西域小國,都是毫不猶豫的採取了佔領的方式。而當時西域各國並立的情況,和現在大明面對的西域狀況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兩樣,只不過當初那些西域諸國尚且有聯起手來抵抗的能力和可以作為屏障的城池,而現在這些西域部落甚至連和大明正面決戰的膽量都沒有,庇護他們的更是一些簡單的營寨而不是城池。
所以面對這些西域小部落,大明絕對可以一口吞併。
「敢問上國天使是否真的不打算在這西域為我等部落留下一個活路?」昔里吉緩緩站起身來,雖然他生性謹慎,雖然他是在大明的扶持下坐上今天這個位置,但是他很清楚自己背後是無數的西域小部落生死存亡,是無數道信任自己的目光。
在其位當謀其政,昔里吉就算是此時額頭、背後不斷地冒汗,還是毫不猶豫的站了起來。
梁炎午和蘇植目光中都是流露出一絲欣賞的神色,而馬廷佑更是微微點頭,昔里吉雖然算不上梟雄,但是大明當初選擇扶持他至少是正確的。如果不是他,或許根本不會有今日之局面。
伸手在輿圖之上一指,梁炎午笑著說道:「諸位酋長還有昔里吉大頭領請不要慌張,對於大明來說,想要的只是西域之土地,而諸位的部落實際上都是逐水草而居的放牧部落,對於土地的依賴並不是很大,所以大明朝廷經過商量,給諸位兩個選擇。」
昔里吉輕輕鬆了一口氣,梁炎午的話語中並沒有狠辣之意,說明大明顯然並沒有真的打算採取暴力手段,否則的話,恐怕現在昔里吉需要考慮的就是生死問題了。
迎著諸多酋長的目光,梁炎午沉聲說道:「諸位的部落都是游牧部落,正如某剛才所說,逐水草而居,而諸位之所以時常有摩擦和矛盾,便是在於這水草之爭奪上,而現在大明在河西祁連山與焉支山下的草場需要大量的人把守並且養育戰馬,正好適合諸位部落,同時以後大明向北和向西推進,天山與燕然山下也會建設馬場,若是諸位能夠給予一臂之力,大明自當會感謝,並且在經貿上給予各個部落足夠的支持。」
周圍酋長們的目光都有些變化,不得不說這個條件很誘人。尤其是對比各個部落原來飢一頓飽一頓,還得依靠大汗國的庇護,但是就算是這樣各部落之間實際上還經常會爆發衝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越來越小的生存空間。而現在大明甚至拿出來祁連山一帶絕佳的放牧地方,怎能不讓這些酋長們感到欣喜?
只不過他們也很明白,遷入河西甚至中原的後果,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部落被大明徹底同化,雖然自己並沒有宣布併入大明,但是在大明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中,這些部落酋長們很容易想想數十年或者百餘年之後自己的後代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而梁炎午已經不慌不忙的接著開口說出第二個解決方法:「不過考慮到可能有一些部落對於這西域有眷戀之情,陛下和朝廷中諸位相公也能夠這種心情,所以會在西域建設一座城池,專門安置各個部落,這個城池主要的目的就是負責延續絲綢之路上的商貿交易,到時候諸位部落之中的人士都可以以商人的身份進入大明中原或者向西行進,為已經枯萎的絲綢之路重新煥發生機做出貢獻,同時自己也能夠得到足夠的財富。」
話音落下,很多小部落酋長們都面露喜色,實際上他們的祖上有很多都是胡商,當初就走著這一條絲綢之路打下了偌大的基業,只不過後來隨著中原戰亂,這絲綢之路喪失了一邊源頭,也就徹底中斷了,西域各個胡商家族也就隨之沒落,只能重操舊業。
而顯然現在大明打算以這些胡商作為基礎重新展開絲綢之路上的貿易,而這對於胡人們來說,絕對是一件可遇不可得的好事。相比於現在的放牧以及給大明牧馬這第一種選擇,顯然這一種選擇有著很多的優點,甚至這些優點足夠多到讓在場的大多數酋長們動心甚至是失去理智。
歸根結底,實際上就是一個字。
錢!
大明這等於是把賺錢的機會送到他們眼皮子底下了,不要的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