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建設盛唐> 第二一十節 建築宜居家園

第二一十節 建築宜居家園

  細節決定成敗,馮小寶把防蚊當成了大文章來做。


  在他看來,蚊蟲輕則讓大家皮癢疼,重則傳播瘟疫,反正給咬過都沒好事,不可等閑視之。


  儘管許多人認為是小題大作,小小蚊子能夠搞定一個大人?

  但馮小寶是老大,大伙兒唯有聽令行事。


  在他的指揮下,人們首先放火燒荒,沒有了草,蚊子就沒有了掩護,再有就是大範圍地排干居住區的積水,去除蚊蟲的滋生地。


  當然,大家能做的只是小片地區,外面有大把大把的蚊子等著排隊咬人?

  且慢,蚊子到來,遇到了人類的層層抵抗!


  第一條防線:艾草!


  艾草,就是民諺里的「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到端午節,人們把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防蚊蟲。


  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就這股氣息,把蚊子給驅之門外!

  艾草分佈廣,除極乾旱與高寒地區外,遍地開花,反正此地確可種得。


  人們依照軍令,大量種植艾草在營地附近,帳蓬周圍、木屋旁邊。


  它使用廣泛,乾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的目的,可以入葯,晒乾后搗碎製作艾條供艾炙用,真乃醫家之草。


  關鍵還有一點,全草可作殺蟲的農藥或熏煙消毒、殺蟲之用。


  它甚至還可以吃,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門窗廣泛地使用了紗制門窗,透氣防蚊。。。嗯,睡覺前再讓奴隸給他來個艾草熏殺,天天睡舒服覺,什麼,奴隸很辛苦?拜託,奴隸沒人權的。


  艾草不止能夠防蚊,還可以防蟲,管它們什麼蟲,統統防了,極是有用。


  大量廣泛種植艾草,或有人對其氣味不適應,但抵制無效,馮小寶是以軍令下達,不聽者,可斬!


  除開艾草,馮小寶還下令大面積種起了薄荷,它同樣對蚊子有驅趕作用,薄荷里含有驅蟲精油,當大面積種植后,就用來提純,可用來噴洒和熏香,而且薄荷是製作「清涼油」小玩意的原料之一,我們很快看到馮小寶這裡開始製作清涼油當作福利發給人們。


  蚊子:「這有完沒完啊?」


  當蚊子不辭辛苦地殺進屋內,即有蚊帳抵擋它們侵蝕!

  蚊帳這東西,是奴隸都配給的,如艾草薄荷肯定先種在官老爺住所附近,紗門窗也肯定是官老爺優先,但即使是奴隸,馮小寶也發一頂小小的蚊帳給他們,一個不缺,個個都有,還要求必須掛上,不掛者,鞭之!


  不是他好心不好心,而是愛護「財產」的一個表現,奴隸們病了,就不能夠出工,給咬得慘了,人疲倦會怠工,要是得了瘟疫,可能會傳播,掛掉了,他的「財產」會縮水

  最後一招,咬到人了,咬起了紅腫大包,人們就使用了藥油進行壓制!


  馮小寶準備了大量的藥油藥物,身體不舒服,就早治療,哪怕是奴隸也給予人文關懷。


  還規定了,人們出門時,盡量面紗蒙面,包好手腳,馮小寶也不例外,誰都得執行!(當然做工時沒辦法)

  此乃馮小寶對付蚊子的幾大招數,在馮小寶設立的「醫院」里,有個極富特色天/朝特色的「防蚊辦」,把蚊子當成大事來抓,他每月必聽彙報,作出指示,很是重視,令人不解。


  許許多多別的拓荒團,不把馮小寶的驅蚊經驗當作一回事,哪怕見到了也扔一邊去。


  他們只顧開發,捨不得花錢在防蚊上。結果,拓荒失敗,他們找來找去的原因,其實很多時候就敗在了小小的蚊子上!

  道理非常簡單,馮小寶抑制了蚊子對人類的侵蝕,他的部屬和奴隸身體健康,精神愉快,生產效率自然就高!

  拿睡覺來說吧,睡得舒服,睡得沉,第二天當然有勁去幹活!


  誰都知道,若蚊帳里鬧蚊子或者乾脆沒蚊帳,第二天頂著貓熊眼去上班,特別是乾重活呢?能持久嗎?

  尤其是蚊子傳播的瘟疫,極少在馮小寶的營地里出現,即使有出現,他建有醫院,即刻隔離,治療。


  而在別人的營地里,不時發作,一死一大片人,餘下的人心慌慌,讓他們損失慘重。


  防蚊定大局!


  許多人的失敗,其實是敗在蚊子身上!


  ……


  「邊開荒、邊生產、邊建設」是馮小寶下達的九字方針,切實執行,如防蚊就是「邊建設」的一種,乃建設宜居家園。


  家園都不易居了,談什麼發展!

  馮小寶的開拓團,防住蚊子,住得不錯,他們搭建石屋、修葺木房子,最差的是住帳篷,哪怕是住得擁護,反正不會讓任何一個人露宿。


  喝開水,不得喝生水。


  每個人都知道一條「喝生水會致病」,至於原理不需要明白,反正也是軍令,不從者,鞭之!


  煮開水的燃料是煤炭,人們開採石頭、製作枕木、修築路基、搶運鐵軌,再用馬拉車廂,運送煤炭。


  是的,鐵軌與車廂公開露面,由涼州唐家送來,他們以最高的速度完成了鐵道建設。


  如此營地里有了源源不斷的燃料,甚至晚上都可以大肆點燃!


  製成煤球,還有蜂窩煤!


  燒水、煮食樣樣用得上。


  煤炭燒過,得出煤灰,有個重要作用-——蓋糞。


  在營地確定后第一天起,公廁和私廁成為了必要的建築,普羅大眾用公廁,馮小寶這類高官用私廁,反正不可以隨地大小便,還集中放置垃圾,每天打掃營地,保持乾淨。


  亂丟垃圾,不服從管理者,罰打掃衛生,再犯,就是皮鞭!

  同時管理牲畜糞便,開挖沼氣池是必不可少的,之後沼氣池生成的肥料派上用場。


  產業鏈自然而然地形成。


  在馮小寶的營地里,還是簡陋,沒有什麼象樣的建築物,但整潔、美觀,種滿植物,讓人看起來很是舒服,當然氣味濃重了一點。


  營地旁邊,立有一個大水車,由河水驅動,引水到高處,再沿管道到達高官住處和公共噴泉處,人們可以從那裡接水。


  到得冬天結冰時,停了水車,由奴隸給各家各戶送水或者送冰(有煤爐就不怕)

  ……


  種種宜居措施,讓人們過得舒適,花費了馮小寶不少的錢和相當的人力,有人進諫,馮小寶不改初衷。


  因為,整個營地的生產效率並不低。(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