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建設盛唐> 第五二六節 兩份奏摺

第五二六節 兩份奏摺

  過完了熱鬧的元宵節,官府開印視事,朝政上開始熱鬧起來。


  駙馬都尉、左驍騎衛大將軍、工部尚書、登州都督兼管刺史事的韋晞連上二折,一為《請試行州縣諸內政事》、二為《請試行宏揚佛法事》,立即廟堂震動。


  《請試行州縣諸內政事》是韋晞的心血之作,他為登州的親民官,一定程度上朝庭專為他放權,准他試行新內政之事,現已結出了累累碩果,向朝廷彙報如下:

  一、大力發展社會經濟,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經濟」這詞隨著韋晞的崛起而向四境傳播,大家都知道它代表的意思。


  當然,韋晞也不敢冒天底下之大諱,把「士農工商」的次序顛倒,因此農業方面,他下了很大的力氣,既是表面功夫,也是真功夫。


  興建公共水利,水利有蓄水、防洪分洪功能,是抵抗災害,減輕損失的良好方法,因此登州官員努力地完成了全州的沙盤,做到心中有數,通盤規劃,然後修築堤壩、修建水庫、河道、水渠,在歷年的水澇災害到來時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然後是種子、耕牛、積肥、防蟲鼠和災害、征糧收購、貯藏,都有詳細對策。


  辛苦換來了登州的農業大豐收,其一州之地等於三個州同面積土地的總收成,一州敵三州,而農耕之人數只是三州的三分之一。


  如此成績,即震動朝廷,派了好些御史檢查,是真的!

  再有就是商業,他建築道路、提升運力、興建市場、打擊不法行徑等等,努力給商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他鼓勵把登州的特產賣出,直到兩京。


  當是時,人們的菜譜簡單,多以牲畜、家禽和河魚為食。


  隨著交通改善,登州的大量海產品(乾貨)湧入兩京,極大地豐富了兩京百姓的菜單,如過年時,人們買上一些金鉤海米、瑤柱、海參、乾魚等作為禮物送人,很是得體時尚。


  韋晞小心翼翼地沒在商業方面多投錢,頂多是他自己做買賣,但已經令登州收到了很好的回報,其成交活躍,商販的人們面帶笑容,似乎個個都賺到了錢。


  海港運輸是一個閃亮點,登州海港寬敞、安全、其年吞吐量名列北方第一,運輸力輻射到北方各海港及朝鮮半島和倭國,從中得到了大量的收益。


  而工業(手工業)異軍突起、迅猛發展,水泥生產量在山東半島名列第一,帶旺了建築的興起。


  除開農工商三業,百姓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中國舊有的小農經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因為農民多了一條重要的發財途徑:打工。


  職業打工、農閑時打工,城市需要的勞動力日益增長,他們從事工業生產、運輸、建築、商業幫傭、煤炭開採,從中獲得銅錢,改善生活。


  城市實行了《清潔衛生法》和《城管法》,去過登州的人都知道,登州城市的道路好,衛生相當乾淨,井井有條。


  與眾不同的地方在登州大量有,如食用生水(或乾淨水),所有的酒樓食肆攤檔都按照官府的意思,一律供應開水,鼓勵民眾飲用開水,食前洗手。


  市區內燃料全部使用了煤炭,年年遞增,人們也懂得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知道了山清水秀的好處與概念,初識「環保」的概念。


  登州城市的醫護人員比例在大唐里最高,其疾病生病率最低,嬰兒成活率最高!

  在教化民眾方面也不含糊,修繕學堂、修葺道觀寺院,傳統文化得到了資助,歌舞昇平。


  對於孤寡老人的關懷、軍人家屬的照顧,登州同樣做得很好,畢竟有錢,就有搞作。


  大唐的第一個「福利院」來自登州,那裡由地方官府撫養孤兒和孤寡老人,乃是首創。


  三手都要硬,一手發展經濟、二手改善生活、三手精神文明建設,樣樣頂呱呱。


  登州的海邊新建了一個海港新區,那裡的房子有八成採用了水泥鋼筋建築,市區內樓層高,容納性好,而海邊別墅門朝大海,春暖花開,廣受歡迎。


  當然也有令人詆毀的地方那就是登州擅自收稅(以自願的名義),提高了徵稅百分比,這點有很大的麻煩,畢竟朝廷明文規定稅收為三十征一,而登州為十收一,提高了三倍,容易引發民眾不滿。


  利用稅收辦事,目前的地方官府是清廉的,但以後呢?放到其他地方呢?都要打個問號。


  登州官府比較強勢,容易誤傷民眾,例如登州嚴打乞丐,所有有勞動力的人都要勞動,爭執中時常發生乞丐被打死的事情,引起刑部發文提醒登州方面注意。


  但不管怎麼說,登州稅收高企、農業收成高,城市自給力足,官府有錢、百姓富裕、生活安定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韋晞作了充分的歸納總結,上報朝廷,請朝廷安排州縣參照實施內政。


  這是一場自下而上的改革,主要是經濟與生活,不涉及到政治,但是,等到經濟上來后,民眾生活好了之後,會否政治也發生變化呢?


  因此,對於第一份奏摺,朝廷是樂見其成,安排了十個州試行。


  如若有效,則更多的州縣實行。


  韋晞聲明說:「實踐出真知,因地制宜,並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標準。」


  所以,實施的州刺史都是吏部上掛上號的,較為靈活的官員,以防壞事。


  ……


  「為什麼只講佛法而不論道教,你身為朝廷重臣,須知道教乃我朝第一尊崇!」廷議上,禮部侍朗李景諶咄咄逼人地問。


  韋晞倒是心平氣和地道:「佛道簡單易懂,道教相對複雜,需要有一定的內涵,嗯,就是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方好理解,或者是文化氛圍。」


  他開始夸夸其談佛道的區別,「你若不推行之,怎麼知道好不好呢?」李景諶質問道。


  「我並不反對推行道教,我現在主張推行佛教,誰要是樂意推行道教,可以上摺子,給大家表現啊,省得大家說我什麼都搶了過來。另外,希望戶部有足夠的資金安排!」韋晞乾脆利落地耍賴道。


  頓時殿上官員齊翻白眼,嚴重bs他。


  要知道唐朝道儒佛三教以道為先,道教聖人是李耳(老子),本朝皇帝也姓李,尊李耳為祖宗,所以道為先。


  現在韋晞對外只講佛不講道,官員們就算是想支持他也不敢宣之於口。


  但不支持他的話,對外戰爭由他主導時,若他推行道教時消極,大家也拿他沒辦法。


  這種事情連武則天也不想沾,直截了當地交給李治皇帝裁定。


  李治太了解他的女婿了,膽大妄為,常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國內充老實,國外可什麼都敢做,好在對朝廷高度忠心。


  所以韋晞得到了他想要得的東西,皇帝許他便宜行事!


  他謝主隆恩后,通知白馬寺釋法真正式啟動「佛光普照」計劃!(對外傳法計劃)各地的大和尚陸續抵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