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名揚全國
農場院內。
李磊端坐在妖精樹屋下,面前擺放著五六個麥克風,在他身前,一名打扮靚麗,眉清目秀的主持人,正滿臉興奮的提問題。
「李磊你好,我是江北衛視記者徐穎。」
「你好。」
「據悉,您培育成功了畝產兩千三百斤的高產玉米,對這項成就的意義,能說說嗎?」
「首先我必須聲明,兩千三百斤是試驗田畝產,以現有品種,在大規模種植后,畝產最多在一千六百到一千八百之間。其次,我之所以回來,就是希望改變農業現狀,將來無論取得任何成就,所有目的都是如此。」
「請問,您是如何培育出這種高產玉米?其中有哪些困難的地方?」
「困難自然很多,比如對水土光照的充分利用,最佳種植密度,父本母本的選擇,幸好我最終成功了。」
「接下來,您有什麼打算?」
「當然是推廣玉米良種。而且縣裡向我採購了十萬棵桃樹苗,等新桃上市,屆時歡迎大家品嘗我們縣的特產——奇迹水蜜桃。」
……
記者來回詢問,李磊侃侃而談。
這些記者大都是外行,李磊壓根不需要講的太明白,隨便說點兒專業知識,很容易就能把其中難點忽悠過去。
再說,種子培育過程,在申請專利前都屬於秘密,他有權不回答。
各種問題之後,記者提出要求,希望在農場拍攝,李磊當即答應,帶著眾人前往農場。
如今西瓜和玉米剛收割完畢,除了辣椒,農場已經空出大半。
見農場里實在沒什麼可以拍攝的東西,李磊心中一動,轉向玻璃暖棚。
一步踏入暖棚,當先聞到一陣濃郁的花香。那花香濃郁卻不膩人,香氣瀰漫,令人覺得心曠神怡,明明數量不多,卻猶如置身花海。
「這?李磊,這是你培育的花卉?」
掃視著那些形態各異,奼紫嫣紅的花卉,眾多記者大吃一驚,紛紛調轉攝像機鏡頭。
「對。這些花卉只能算一般,好在每種只有一株,可謂獨一無二。」
「想不到你在培育高產糧種的過程中,居然還培育出這麼多高品質花卉,這真是奇迹!」徐穎滿臉讚歎,眼眸中已經充滿小星星。
女人哪有不喜歡鮮花的道理,尤其農場里這些花卉,儘管都是常見品種,卻因為魯德的細心培育,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風姿和魅力。
「大家如果喜歡,等會兒可以送你們一盆。不過事先說好,一人最多一株,多了沒有。」
玻璃暖棚內種植著十種花卉,每種一百珠,總數一千株。今天來的記者只有十二人,每人送一株毫無問題。
「這個不好吧!台里有規定,外出採訪過程中,不能接受禮物。」
徐穎目光遲疑,如果只有她過來,那倒是沒什麼,關鍵還有不少其他台的記者,萬一被人家捅出去,麻煩不小。
李磊笑笑:「一盆花而已,值不了多少錢。」
話音落下,徐穎忍不住看向其他人,大家對視一眼,相繼點頭。
這些花卉單論品種,實在沒什麼珍貴之處,唯一的優點,可能就是花型完美,香氣宜人。
當然,他們大概不會想到,等這些花卉上市后,價格直接就是十萬起步。
轉手送出價值百多萬的花卉,李磊渾不在意,而徐穎等人既然接受了他的禮物,接下來的採訪自然再無難度,全都是一些最簡單的問題。
中午時分,眾位記者告辭離去。
下午,又有一批記者出現,李磊沒有繼續大方下去,僅僅回答了大家的問題。
第二天,李磊剛起床不久,院子里就衝進來一名中年人和倆小年輕。
「李磊,快準備準備。」帶頭中年人看見他,趕忙迎過來道。
「你是?」李磊一頭霧水。
「我是縣委宣傳處的李銘,國家電視台的記者正在路上,很快就到。」
李銘一臉急切,又是興奮不已,「咱們縣已經十五年沒有上過國家電視台。聽說這次來的還是新聞頻道記者,縣裡尤其重視。李磊,你可得好好準備,注意說話口氣,爭取展現咱們縣的風采,千萬不要出問題。」
李磊無語:「我盡量吧!」
「什麼叫盡量,必須保證沒有任何錯誤。李磊,算我求求你,你一定得重視起來。」李銘握著李磊的手,目中多了些哀求。
短短兩天,李磊已然聲名鵲起,赫然不是他一個宣傳處處長能比。
別說是他,就算縣長郭奇來了,大概都只能和顏歡色和李磊商量,至於威脅?除非他能控制李磊的自由,否則除了逼李磊離開,沒有任何意義。
而且一旦把李磊逼走,那就是兩敗俱傷的結局,對誰都沒有好處。
見李銘滿是哀求,李磊頗有些哭笑不得:「你放心,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我心裡有數。」
「那就好。小崔,趕緊打掃院子,小李,你去燒水,把我帶的茶葉拿來。」李銘鬆了口氣,趕忙吩咐道。
……
記者,採訪,採訪,記者。
接受完國家電視台的採訪,之後三天,李磊至少又接待了一百多名記者,這些記者來自全國各地,既有江北省的城市,又有其他省份,甚至還有數家網路媒體。
隨著眾多記者返回,採訪報道登上電視網路,短短時間,李磊的名氣響徹全國。而且和娛樂明星不同,無論網友評論還是新聞報道,全部都是正面評價。
即使有個別人表示質疑,也會被劉爽兩人的採訪壓下去。
當初第一波採訪的時候,現場收割,現場裝車,現場稱重,攝像頭記錄的清清楚楚,沒有任何水分。
如果這種程度的報道都能作假,大概世界上再無真實的報道。
半月後,前來採訪的記者終於消停下來,李磊卻變得更加謹慎,更加重視。
因為此時出現的,雖然不是記者,卻是比記者更可怕的人——國內各大農業學院的專家教授。
事實上,這些人大都常年待在田間地頭,很少關心新聞報道。
等他們發現高產玉米的報道,又相互交流討論,最後決定拜訪李磊,時間已經過去一周多。
把七八名專家讓進院子,各自落座后,眾人對視一眼,其中一人當先說道:「李磊,恕我直言,以我研究玉米良種三十年的經驗,想達到畝產兩千斤,以如今的條件,完全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