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廷議
正不知該如何決斷的永曆皇帝朱由榔聞太子朱慈煊所言心中暗喜,便道:“眾卿家以為太子所言然否?”
黔國公沐天波知道自己領兵打仗水平一般,跟久經戰陣,指揮過多次大戰的李定國沒法比,再加上李定國自永曆帝登基時就在雲南,到現在已經十三個年頭,論在雲南的威望不次於自己,這個主帥的位置自己搶不到。
縱然搶到了,大西軍的這些舊部也不見得就聽自己的,反而會破壞目前好不容易得來的大好局麵,於是順水推舟,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晉王殿下領兵定能克服昆明,揚我大明軍威。”
者樂甸長官司土司木懿、沅江土司那嵩這些人本來就是打醬油的,要不是韃子對土司們的手段太過酷烈,威脅到他們一畝三分地的統治,以及生命、財產安全,他們也不會起兵。
他們也都知道晉王李定國驍勇善戰、指揮有方,多次大敗韃子,且愛民如子,隻要你不出幺蛾子,李定國便會一視同仁,不會讓你當炮灰。而且李定國在雲南境內的這十餘年和他們相處的還算融洽,所以,他們對李定國來當主帥也沒有什麽意見。
也一個個附和,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言甚善。”
鞏昌王白文選自付自己的威望比不上李定國,而且撈到一個副帥,他也甚感滿意,便默不作聲。
賀九儀、竇民望、高文貴、王國璽、靳統武這幾個人不是大西軍舊部,就是李定國的部下,他們更是巴不得李定國能領兵,對太子朱慈煊的建言更是舉雙手讚成。
祁三升、魏勇、王升這些正兒八經的明軍將領,一是知道自己兵微,二是即使把主帥位置交給他們,他們也有自知之明,根本玩不轉。
還有就是,這段時間,他們親眼目睹太子殿下雖說年歲還小,但是已初露崢嶸,頗有主意,他們也不能駁了太子朱慈煊的麵子。
皇帝朱由榔見眾人都沒有什麽意見,便頒下聖旨,“諭令晉王李定國可為主帥、鞏昌王白文選為副帥,者樂甸長官司土司木懿、沅江土司那嵩輔佐,不日出兵收複昆明,黔國公沐天波領兵鎮守大理。”
朱慈煊又自薦,道:“父皇,兒臣願為監軍,隨軍出征。”
朱由榔跟太子分別半個月,王皇後又在朱慈煊隨軍在外的這些天,一直在他耳邊念叨,說太子小小年紀,天天隨軍征戰,擔心兒子的安全,其實是王皇後心疼兒子,不想讓兒子離開身邊。朱由榔便有些不想朱慈煊這次監軍,隨軍出征昆明,便道:
“吾兒剛征戰磨盤山不久,這次便留在朕和你母後的身邊吧!”
“父皇,兒臣知道父皇擔心兒臣的安全,但昆明韃子不滅,兒臣心難安,兒臣懇請父皇令兒臣為監軍出征,我知道父皇擔心兒臣安危,可兒臣有沐忠亮統領的東宮護衛,而且還在大軍之中,父皇完全可以放心,如果父皇還是擔心,可令總兵魏豹、王升、王啟隆、陳謙領兵護在兒臣左右。”
“這……這……”皇帝朱由榔其實也知道由太子當監軍隨軍出征,對目前岌岌可危的大明大有好處,但他還是有點舍不得朱慈煊前去昆明。
總兵魏豹、王升、王啟隆、陳謙四人聽到太子提出由他們率兵保護太子出征昆明,不由得心中大喜,太子啊!未來的皇帝。
而且通過這些天的接觸,他們知道,太子年紀雖小,但頗有主見,已有明君之象,這次如能跟隨太子出征昆明,給太子殿下留下好印象,將來,太子登基,他們就擁有從龍之功,對他們以後的好處實在太大了。
一個個出班,道:“陛下,我等願率兵隨太子殿下出征,護衛太子殿下的安全。”
晉王李定國心裏也願意太子隨軍出征,要是其他人當監軍,他心中一百個不願意,但他也不會明說,但是,太子不一樣啊!太子的東宮護衛可是裝備有威力巨大的西洋火槍,對目前明軍戰力的提升大有幫助。
再說太子這段時間在軍中,從不胡亂幹涉自己的指揮,還提供自己的護衛加入戰鬥,奇襲大理,就是太子的護衛先聲奪人,輕取了城門,使明軍免去了大量的傷亡。
如果太子殿下監軍,能震懾各軍軍頭,有利於自己統籌各軍,增加軍隊的凝聚力,對穩定明軍軍心大有好處,雖說也對自己產生一定的掣肘,但總的來說,利大於弊。因此李定國也出言,道:
“陛下,臣請陛下準太子殿下監軍。”
“嗯?”皇帝朱由榔愣了,自己的這個兒子什麽時候,這麽受這些軍中將領的歡迎?這半個月來一定發生了什麽事情?雖然一時間想不明白,但這對大明來說是一件好事,於是他靈機一動:
“眾位愛卿,既然大家都希望太子監軍,那朕就下旨,太子聽旨。”
“兒臣聽旨。”
“旨令太子為出征昆明大軍監軍,監督全軍,特賜尚方寶劍一把,有先斬後奏之權。”
“兒臣遵旨,謝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尚方寶劍啊!朱慈煊還沒有見過真正的尚方寶劍,也不知是不是神兵利器,反正應該不是粗製濫造的廢銅爛鐵,不然對不起尚方寶劍這個拉風的名字。所以,朱慈煊謝恩的時候,聲音特別大,也特別真誠。
“宣,沐忠亮覲見。”
“宣,沐忠亮覲見”皇帝身後的太監李崇貴扯開嗓子,拉著長音吆喝道。
候在大殿外的沐忠亮小跑進了大殿,跪倒在地三呼萬歲。
“沐忠亮聽旨,沐忠亮護衛太子期間,忠信可加,特加封沐忠亮為千戶,統領三千東宮護衛。”
“謝,陛下。”
“魏豹、王升、王啟隆、陳謙聽旨。”
魏豹、王升、王啟隆、陳謙四人出班跪倒接旨。
“著你等四人從各營調集五千人馬隨太子出征。”
“謝陛下,臣魏豹、臣王升、臣王啟隆、臣陳謙領旨。”
皇帝朱慈煊繼續,道:“太子,晉王、鞏昌王、鹹寧侯、黔國公、廣國公具體的出兵事宜你們下去後,商議個具體章程,報與朕,朕乏了,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