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皇
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後晉安重榮的這句話,正是五代十國時期最好的寫照。套用後來歷史課本上的說辭,就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而對野心家來說,這反而是好時候,所謂「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在這個沒槍的年代,那真是有兵就是草頭王。什麼門閥什麼出身,都比不上手下的兵卒來的有威力。
這也正是趙昆沒有急著前往汴梁的主要原因。
以無面者如今的實力,殺一個沒登基的皇子根本不叫事兒。如今他沒有任務在身,而假如真有什麼命運的反噬歷史慣性什麼的,他也有辦法扛過去。當然,能不自己沾手就不沾手也是必要的。就像修道者最忌諱沾染無干因果一般,總是身負各種任務在身的無面者們,一般也是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通常能避開的後果/反噬都會避開。不僅僅是能力問題,也是態度問題。
問題是之後。他當皇帝的主要目的,還是利用一個帝國的資源來修復、補充庇護所的空間。所以,對於這個帝國的控制力就變得很重要,甚至考慮到效率問題,要求還非常高。當然,任何情況下,皇帝對於帝國的控制力都是越強越好。但是只要沒有低到一個臨界點,皇帝位子的穩固和生活舒心的程度都不會出現特別嚴重的問題。因而單純是要過把皇帝癮的話,直接去汴梁替換掉郭榮就行,可要是打算依靠帝國的力量做點什麼,就必須有充足的準備。
目前來說,這準備主要來自於時空裂隙另外一頭的靈魂和即將到來的物資……
————————————
廣順四年正旦,實際上已經病入膏肓的郭威強撐著親自在南郊主持祭祀儀式,宣布改元顯德,以當年為顯德元年,大赦天下。
而在改元的同時,自知命不久矣的郭威下旨,為作為唯一皇子的開封尹、晉王郭榮加官進爵,宣制其開府儀同三司,加檢校太尉、兼侍中,行開封尹、功德使,判內外兵馬事。
在接下來的數天之內,趁著自己還清醒,郭威召回了鎮寧軍節度使鄭仁誨,升為樞密使,加同平章事,升樞密承旨魏仁浦為樞密副使。
同時,將原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升為鎮寧軍節度使,加同平章事,落軍職。又外放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曹英為成德軍節度使,加同平章事,落軍職。以這兩名親信大將代替皇帝掌控鎮寧軍、成德軍。鎮寧軍是河南重要藩鎮,而成德軍是河北三大藩鎮之一,由於實力和地理位置問題,在帝位交替之時,必須由皇帝親信重臣擔任才能放心。
而這兩位空出來的軍職,則他認為忠誠可靠的禁軍將領擔任。由龍捷軍左廂都指揮使、睦州防禦使樊愛能任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洋州節度使,加檢校太保。由虎捷軍左廂都指揮使、果州防禦使何徽為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利州節度使,加檢校太保。
除此之外,其餘朝臣藩鎮也是升賞不一,幾個再遠一些的重要藩鎮也全部實行移鎮。
調定外朝之後,郭威心下稍安。但是隨著自己病情的家中,他不得不召殿前司都指揮使李重進入大內,以後事相托,並且命其當面以君臣禮參拜在宮中侍疾的郭榮,用皇帝和舅舅的雙重身份強行替郭榮定下君臣大義。李重進之後,郭威又安排禁軍的其餘將領入宮,在生前就定下君臣名分。
這一系列動作下來,外朝藩鎮已經暫時無力動亂。再考慮到之前安排給郭榮的正室夫人乃是河北符家的長女,等到郭榮繼位之後,只需對禁軍加恩,便能控制住這支軍隊。而有了禁軍的支持,外朝即使出些小亂子,也不會對他的皇位造成影響。
就這樣,重病之中的郭威彷彿迴光返照般發揮了自己的餘熱,一系列安排下來,郭榮的繼位之路再無障礙。
於是,郭威駕崩五日以後,柴榮便順利地於靈柩前登基。
只是,郭威雖說一代雄主,將大周朝內部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他卻沒有辦法控制敵人的動向。
而新皇帝繼位,大赦天下,然後封賞群臣及禁軍之後沒多久,建都太原的北漢主劉崇聞訊,十分高興,他認為周有喪事,天子新立,無力征戰,正是興兵滅周的好時機。他遣使與契丹通好,自稱「侄皇帝」,乞求契丹派兵合攻後周。
顯德元年二月,契丹派大將楊袞帶領騎兵萬餘及步兵五六萬人,號稱十萬,到達晉陽,北漢主以張元徽為先鋒,領兵三萬,聯合進逼澤、潞二州,後周澤潞節度使李筠穆令以兩千步騎抵禦聯軍,在太平驛被打敗。聯軍乘勝包圍,除留少量部隊圍困潞州外,大部隊長驅南下澤州,企圖一舉滅亡後周。
於是,剛剛混上皇帝寶座的趙昆,就要面對第一個問題,北漢和遼國的聯合攻擊他的帝國。
不得不說,對方的這個時機選的確實很好。郭威的安排雖然妥帖,沒有給周朝內部的有心人留下機會,但是對於新皇帝而言,這時候說能夠讓軍隊上下一心,將士用命,奮不顧身就是個笑話了。柴榮缺乏戰陣經歷,對禁軍有恩卻沒有足夠的威信,只有皇帝的權威。而這個權威在五代的時候並不靠譜。
對於趙昆而言,他並非柴榮本人,對於這個時代的軍事和政治知識與那位皇子差的遠著呢。
這兩個月以來,在登基前,他除了忙前忙后還要儘可能維持柴榮的習慣,防止被人看出問題。登基后他雖然可以放鬆不少——當皇子時候和當皇帝時候習慣和性格有變化其實是很常見的——可是相應要處理的事物也多。因此,雖然他不是第一次當皇帝,依舊處在一個適應期。偏偏他又不打算玩垂拱而治,把大權下放。
————————————
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後晉安重榮的這句話,正是五代十國時期最好的寫照。套用後來歷史課本上的說辭,就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而對野心家來說,這反而是好時候,所謂「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在這個沒槍的年代,那真是有兵就是草頭王。什麼門閥什麼出身,都比不上手下的兵卒來的有威力。
這也正是趙昆沒有急著前往汴梁的主要原因。
以無面者如今的實力,殺一個沒登基的皇子根本不叫事兒。如今他沒有任務在身,而假如真有什麼命運的反噬歷史慣性什麼的,他也有辦法扛過去。當然,能不自己沾手就不沾手也是必要的。就像修道者最忌諱沾染無干因果一般,總是身負各種任務在身的無面者們,一般也是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通常能避開的後果/反噬都會避開。不僅僅是能力問題,也是態度問題。
問題是之後。他當皇帝的主要目的,還是利用一個帝國的資源來修復、補充庇護所的空間。所以,對於這個帝國的控制力就變得很重要,甚至考慮到效率問題,要求還非常高。當然,任何情況下,皇帝對於帝國的控制力都是越強越好。但是只要沒有低到一個臨界點,皇帝位子的穩固和生活舒心的程度都不會出現特別嚴重的問題。因而單純是要過把皇帝癮的話,直接去汴梁替換掉郭榮就行,可要是打算依靠帝國的力量做點什麼,就必須有充足的準備。
目前來說,這準備主要來自於時空裂隙另外一頭的靈魂和即將到來的物資……
————————————
廣順四年正旦,實際上已經病入膏肓的郭威強撐著親自在南郊主持祭祀儀式,宣布改元顯德,以當年為顯德元年,大赦天下。
而在改元的同時,自知命不久矣的郭威下旨,為作為唯一皇子的開封尹、晉王郭榮加官進爵,宣制其開府儀同三司,加檢校太尉、兼侍中,行開封尹、功德使,判內外兵馬事。
在接下來的數天之內,趁著自己還清醒,郭威召回了鎮寧軍節度使鄭仁誨,升為樞密使,加同平章事,升樞密承旨魏仁浦為樞密副使。
同時,將原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升為鎮寧軍節度使,加同平章事,落軍職。又外放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曹英為成德軍節度使,加同平章事,落軍職。以這兩名親信大將代替皇帝掌控鎮寧軍、成德軍。鎮寧軍是河南重要藩鎮,而成德軍是河北三大藩鎮之一,由於實力和地理位置問題,在帝位交替之時,必須由皇帝親信重臣擔任才能放心。
而這兩位空出來的軍職,則他認為忠誠可靠的禁軍將領擔任。由龍捷軍左廂都指揮使、睦州防禦使樊愛能任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洋州節度使,加檢校太保。由虎捷軍左廂都指揮使、果州防禦使何徽為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利州節度使,加檢校太保。
除此之外,其餘朝臣藩鎮也是升賞不一,幾個再遠一些的重要藩鎮也全部實行移鎮。
調定外朝之後,郭威心下稍安。但是隨著自己病情的家中,他不得不召殿前司都指揮使李重進入大內,以後事相托,並且命其當面以君臣禮參拜在宮中侍疾的郭榮,用皇帝和舅舅的雙重身份強行替郭榮定下君臣大義。李重進之後,郭威又安排禁軍的其餘將領入宮,在生前就定下君臣名分。
這一系列動作下來,外朝藩鎮已經暫時無力動亂。再考慮到之前安排給郭榮的正室夫人乃是河北符家的長女,等到郭榮繼位之後,只需對禁軍加恩,便能控制住這支軍隊。而有了禁軍的支持,外朝即使出些小亂子,也不會對他的皇位造成影響。
就這樣,重病之中的郭威彷彿迴光返照般發揮了自己的餘熱,一系列安排下來,郭榮的繼位之路再無障礙。
於是,郭威駕崩五日以後,柴榮便順利地於靈柩前登基。
只是,郭威雖說一代雄主,將大周朝內部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他卻沒有辦法控制敵人的動向。
而新皇帝繼位,大赦天下,然後封賞群臣及禁軍之後沒多久,建都太原的北漢主劉崇聞訊,十分高興,他認為周有喪事,天子新立,無力征戰,正是興兵滅周的好時機。他遣使與契丹通好,自稱「侄皇帝」,乞求契丹派兵合攻後周。
顯德元年二月,契丹派大將楊袞帶領騎兵萬餘及步兵五六萬人,號稱十萬,到達晉陽,北漢主以張元徽為先鋒,領兵三萬,聯合進逼澤、潞二州,後周澤潞節度使李筠穆令以兩千步騎抵禦聯軍,在太平驛被打敗。聯軍乘勝包圍,除留少量部隊圍困潞州外,大部隊長驅南下澤州,企圖一舉滅亡後周。
於是,剛剛混上皇帝寶座的趙昆,就要面對第一個問題,北漢和遼國的聯合攻擊他的帝國。
不得不說,對方的這個時機選的確實很好。郭威的安排雖然妥帖,沒有給周朝內部的有心人留下機會,但是對於新皇帝而言,這時候說能夠讓軍隊上下一心,將士用命,奮不顧身就是個笑話了。柴榮缺乏戰陣經歷,對禁軍有恩卻沒有足夠的威信,只有皇帝的權威。而這個權威在五代的時候並不靠譜。
對於趙昆而言,他並非柴榮本人,對於這個時代的軍事和政治知識與那位皇子差的遠著呢。
這兩個月以來,在登基前,他除了忙前忙后還要儘可能維持柴榮的習慣,防止被人看出問題。登基后他雖然可以放鬆不少——當皇子時候和當皇帝時候習慣和性格有變化其實是很常見的——可是相應要處理的事物也多。因此,雖然他不是第一次當皇帝,依舊處在一個適應期。偏偏他又不打算玩垂拱而治,把大權下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