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丁卯之役
福王府一家人在洛陽過了一個還算安靜祥和的新年,但在朝鮮,一場災難已經降臨了——正月初八,後金軍開入了朝鮮,不過,此時後金的主要攻擊目標不是朝鮮,而是東江鎮,對此,金滿文老檔的記載是“天聰元年,歲在丁卯。時明毛文龍駐近朝鮮海島,屢收納逃人。我遂怒而往征之,若朝鮮可取,順便取之”。
當時,剛剛登上後金汗位不久的阿巴海先是派人與鎮守寧遠的那位民科軍事專家進行了虛與委蛇的假裝和議,還以為騙了阿巴海,讓後金中了自己“緩兵之計”的民科軍事專家喜滋滋的上當了,而就在雙方和議展開期間,阿巴海已經命令鑲藍旗旗主阿敏、鑲白旗旗主阿濟格、鑲紅旗旗主嶽托,貝勒濟爾哈朗、杜度、碩托,總兵李永芳等人率大軍三萬經由朝鮮境內,攻打東江鎮占據的鐵山大營,以解除後金的心腹之患。
對於後金的出兵人數,後來那位民科軍事專家說有十萬之眾——"聞奴兵十萬掠鮮、十萬居守"——所以為了避免自己出兵後,被後金軍抄了老家,所以他拒不提供任何援助,這是派人去給阿巴海送了一封信,讓阿巴海退兵。
後來,東江鎮的形勢緊張,民科軍事專家因為實在無法向朝廷交代了,這才小心翼翼的派遣了幾百士卒向錦州方向實施偵察,結果沒想到,居然一舉收複了錦州、中左所等地,由此可見,他所謂的後金有十萬軍人守衛腹地,準備伏擊遼鎮出援部隊的說法是那麽的可笑,完全是坐觀與自己不和的毛文龍慘敗,乃至覆滅。
其實不單單是民科軍事專家認為東江鎮救不了了,朝鮮方麵一樣認為毛文龍此戰必敗,所以,為自保,黃海道的朝鮮地方官員便倒向後金一方,向後金大軍提供朝鮮服裝("引賊俱換麗帽麗服")冒充朝鮮軍圍攻鐵山。
鐵山都司毛有俊等率千餘名守軍與後金大軍血戰,戰至最後一卒,無人肯降,最終毛有俊拔刀自刎,壯烈殉國,鐵山守軍全軍覆沒。
攻占鐵山後,誌得意滿的後金軍主帥阿敏便又指揮後金鐵騎乘冬季沿海海冰堅實的有利條件,對距離鐵山僅三裏之隔的雲從島發起了猛攻。
已經接到警報的毛文龍率部率部嚴陣以待,拚死抵抗後金的進攻——盡管後金大軍人多,騎兵精銳,但守軍工事完備,槍炮犀利,所以兩軍鏖戰良久,依舊不分輸贏。
不過為了抵禦強大的後金軍,東江鎮這邊的彈藥消耗極大,眼見得,打著打著,彈藥即將耗盡,毛文龍便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派遣養孫毛有見、毛有德及大將尤景和等人率東江軍1000勇士,手持槍炮火器,踏上冰麵,分路向後金大軍發起夜襲。
阿敏等人全然沒有想到皮島東江軍兵少將寡,處於被動之下,竟然派出精銳發起夜襲,驚慌之下,應變不及,被東江軍一番衝突,頓時吃虧不小,然而,後金出動的軍隊數量始終是超過東江鎮的,精銳程度更不是東江鎮能比的,所以,當阿敏果斷調整戰術後,毛有見、毛有德以下東江軍700勇士全部陣亡殉國。
但東江鎮將士的血勇給阿敏等後金軍指揮官以深刻的印象,因此在稍後的幾次進攻中又損失了不少人手的後金主帥阿敏,見占不到東江鎮半點便宜,便遷怒於朝鮮人,轉而進攻朝鮮義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開殺戒,並準備奪取朝鮮全境,然後就地稱王建國。
引狼入室的朝鮮方麵根本擋不住後金軍的進攻,見到朝鮮這個柿子太軟,阿敏便愈發肆無忌憚了,於是又率大軍撲向朝鮮首都王京。
朝鮮國王李倧一麵倉皇出逃,一麵遣使向明朝和毛文龍請罪,說導敵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為,請求援救。
天啟皇帝接到朝鮮的求援後,認為朝鮮雖然協助後金,但不應該計較屬國的過錯,才是天朝氣量。於是下詔給毛文龍,是什麽"奴兵東襲毛帥,銳氣未傷,深慰朕懷。麗人導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屬國不支,折而入奴,奴勢益張,亦非吾利。還速諭毛帥相機應援,無懷宿嫌,致誤大計",讓毛文龍立刻整軍出戰,救援朝鮮。
毛文龍接到詔書以後,不顧東江鎮糧餉短缺的隱患,毅然率部進入朝鮮,反擊後金大軍。
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中,東江鎮官兵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每日"拉死屍為食",仍在毛文龍的激勵下,頑強作戰,與後金軍在宣州、晏庭、車輦、義州等地反複拉鋸,並在瓶山一線重創後金正藍、鑲白兩旗,給予了後金軍極大的殺傷。
更讓後金雪上加霜的是,隨著天氣逐漸轉暖,河流化凍,侵朝的後金軍似乎已經陷入了東江鎮和朝鮮義兵組織的天羅地網中。
然而,關鍵時候,被迫逃亡到江華島躲避的朝鮮王廷卻利用這一局麵與後金方麵達成和平;已經進退兩難的阿敏,立刻抓住了這個機會,與朝鮮方麵達成了“江都會盟”,約定朝、金結為兄弟之邦,雙方各守邊境,後金撤軍,永不南下。
朝、金和約達成後,朝鮮官府立刻通知各地義兵停止對後金的襲擊,同時禁止義兵幫助東江鎮,正是朝鮮方麵對東江鎮的又一次背信棄義,這讓讓後金軍得以帶著從朝鮮搶掠來的財富衝破了東江鎮和朝鮮義兵組織的包圍,返回了後金控製區。
"丁卯之役"使得阿巴海用軍事手段解決東江鎮明軍的戰略徹底失敗了,他不得不轉而尋求外交和政治手段解決的途徑,"通款崇煥,求殺文龍";但是,他至少利用明軍削弱了牛錄比自己還多的(阿敏的)鑲藍旗、(阿濟格的)鑲白旗的實力,解除了此二人對其汗位的威脅,可以說,無論後金"丁卯之役"在軍事上成功與否,對阿巴海個人來講,都是勝利的。
對於明朝來說,"丁卯之役"使得擁有數萬驕兵悍將的鑲藍旗精銳喪盡,即使休整兩年也未恢複元氣,其餘參戰後金軍也多有損失。是為明軍與後金交戰以來,所取得的最重大勝利,而這又是在明軍極為艱苦的環境下所取得的,更加可貴。
對此,登萊巡撫李嵩評價說:"奴以十萬之眾蹂躪東江,毛文龍乃能於狂烽正熾之際,奮敵愾迅掃之威······毛帥之功於是乎不可及矣!"
而在“丁卯之役”中損失最大的朝鮮方麵也愈發的敵視後金了-——雖然,這並不妨礙朝鮮向後金提供歲貢——但這恰恰又為後來爆發的丙子之役預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