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大淩河
祝世蔭、王天相、竇守位、劉計平領受了阿巴海的重賞,自然讓其他工匠感到了眼紅,因此便有人向後金政權奉上了一種泥模製炮法,采用這種泥模造炮法不但可以架空造炮的速度,而且還能減少蠟的損害,大大降低造炮成本,因此,後金的造炮事業便迅速發展起來,到了大明崇禎四年五六月間,後金方麵已經製造了不下三十門的火炮,聞之大喜的阿巴海更是組建了一支名為烏真超哈的漢軍炮隊,大明對後金的優勢項目至此又少了一個。
在組建完成“烏真超哈”的同時,阿巴海又醞釀了後金的政治改革,正式在貝勒議政的基礎上,仿效大明政治製度,設定官製,並設置了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等五部,由貝勒管部事,同時還在每部設置承政、參政八員,啟心郎及筆帖式若幹,由此完善了後金的政治體製,並開始逐步把權力從各貝勒手中收回,而集權在汗王之手。
在阿巴海進行內部建設的同時,大明這邊也沒有閑著,這不,奉命督師遼東的孫承宗又舊話重提,試圖在戰爭間期第三次搶修大淩河城了。
大淩河古稱渝水、龍川、白狼水,遼代以後改稱淩河(靈河)、大淩河,全長398公裏,,是古代溝通東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齊國北伐山戎、曹魏征討烏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齊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麗,均以大淩河穀為行軍主道。
而大淩河城的位置大約是在另一時空中淩海市內,也就是錦州以東三十裏的位置,是屏蔽錦州的重要防線,明軍若要固遼,就必修此城,而後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若大淩河城控製在明軍之手,則寧錦防線的正麵多了一處堅固的屏障,可以與寧遠、錦州形成一個相對穩固的三角防禦體係,使後金的進攻受到一定的限製,反之若大淩河城控製在後金手中,則後金軍南下時可以一路全無阻隔直抵錦州,明軍應變的時間必然受到壓縮,防守的壓力也會倍增。
因此從袁崇煥時起,雙方對大小淩河二城爭奪就非常激烈,已是兩建兩拆了。
正是因為知道大淩河城的位置極端重要,孫承宗也知道後金是不會坐視己方安全的把大淩河城給修起來,所以,這一次為了能及時完成城池建設,他便把他唯一能拿得出的戰將祖大壽給派了出去。
正好,祖大壽因為乙巳之變中的表現受到了極大的高層壓力,所以,也想著戴罪立功,就這樣,祖大壽和一名文官叫何可綱的,帶著1萬多部下和2萬多民夫從錦州出發,前往大淩河一線開始施工。
祖大壽是崇禎四年七月出發的,然而他才修了半個月,後金方麵便迅速出兵,打了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其實,明軍已經提早知道了後金軍出動的消息,若是真想跑,三十裏地,怎麽也都跑掉了,但明軍這邊關於堅守還是棄守,一直沒有沒有定論-——明廷內部關於重築大淩河城一直有反對意見,並且以王在晉為首的一批人更是強烈指著從一開始孫承宗就錯了,所以,孫承宗即便知道大淩河城沒有建成,且缺糧(說到缺糧就更奇怪了,哪有隻帶半個月糧食就去建城的),也不想讓祖大壽部撤退——這樣一來,就徹底斷送了這三萬多軍民撤退的時機;而祖大壽原本就犯了組織錯誤,所以這回也不敢發揮往日“飛將軍”的主觀能動性,就這麽的,眼睜睜的看著撲來的後金軍將自己團團圍住。
被圍之後,祖大壽以為後金軍會迅速進攻,卻沒曾想,後金軍再次采取了圍而不打的策略,一方麵構築圍城外壕,將祖部三萬軍民牢牢封鎖在大淩河城之內-——此外,後金軍還從後方把“烏真超哈”部隊及40餘門紅衣火炮調往錦州一線作戰-——另一方麵針對錦州明軍可能實施的救援,設下伏兵。
由於祖大壽是遼東將門中的核心人物,所以後金軍原以為錦州明軍會迅速派兵增援,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孫承宗這邊幾乎什麽都沒有來做——一說是時任遼東巡撫丘禾嘉不服從孫承宗的調配,無論孫承宗如何催促,就是拖著不肯發援兵(這就與某些人主張的,建設大淩河城是邱禾嘉的主張產生了矛盾)-——所以,大淩河城被圍近15天後,錦州才假模假樣的派出了2000援兵,結果,麵對八萬多後金軍與蒙古軍,2000多援軍自然是一觸即潰,連大淩河城的邊都沒摸到,便被消滅殆盡了。
接下來又過了10天,在祖大壽妹夫吳襄的堅持下,錦州守軍又派了6000人出援,這次他們運氣似乎挺好的,天降大霧,借著大霧的遮掩,一行人差一點摸到了大淩河城下,然後卻在阿濟格率部出擊後,又一次被擊潰了。
沒過兩天,不甘心的吳襄與另一位總兵宋偉又帥6000兵來救,但這次就更慘了,直接被阿巴海身邊最精銳的200護軍給之際衝垮了。
隨後,後金方麵利用繳獲的明軍旗號進行了一次假增援,誘使大淩河城內的祖大壽率部突圍,結果祖大壽上了當,率部衝出大淩河城,自是差一點就再也見不得第二天的太陽了,好在,遼東將門隻坑外人,不坑自己人,所以,靠著部下們不棄不離,祖大壽終於衝破後金軍的包圍,逃回了大淩河城,再也不敢輕易突圍了。
從崇禎四年農曆八月六日圍城到農曆九月十九日的假增援,大淩河城已被圍困了四十八天,城中早已斷糧,因此根據從大淩河城裏逃出來了一個叫張翼輔的商人的說法:城裏邊先是殺戰馬,吃馬肉,在馬幾乎殺盡後,現在已經開始吃人了,惟有幾個大官手中還有米一二升而已。
正在大淩河城已經到了最危急關頭時,監軍道張春帶著四萬明軍組成的援軍開到了。
為什麽統帥部隊的會是一名監軍呢?
據說,這種迷惑性的操作也是孫承宗搞出來的,說是孫承宗欣賞張春的能力以及在收複永平四城時的表現,想要讓張春有晉升的戰功-——一說,因為接替邱禾嘉的新任遼東巡撫劉宇烈沒有到任,孫承宗自己年老也不能上陣,所以才沒辦法,挑了一個道員主持大局的-——對此,後世讀史之人也隻能嗚呼哀哉了。
但不管怎麽說,援兵總算開到了,於是一場至關緊要的大戰就此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