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胖瘦頭陀
接下來,凌蘇就開始按照自己計算出來的解開禁制的印訣,灌注真元,將一個個的印訣打入其中,而隨著禁制一點點的解開,這碧雲尺終於漸漸地放出來了屬於它自己的光芒,讓整個密室內的青氣越來越盛,到了後來,整間密室似乎都變成了青碧色,連凌蘇和玉靈的身形都被遮掩住了。
這青色光芒綻放了片刻之後,終於隨著凌蘇的法訣,漸漸地收斂了氣息,青色的寶光漸漸地被收回到了這長尺之內,落入了凌蘇的手中,而先前的那些黑氣,早就在這青光之中被泯滅殆盡了。
此時凌蘇已經將法寶祭煉完畢,這時仔細一看這碧雲尺,通身上下皆有怪異的花紋布置,若乍一看去彷彿沒有任何規律,但若細細揣摩卻不難發現其中奧秘。那些凌亂的花紋皆是灌注了極強的法力,精心刻畫出的陣法。
等到凌蘇一算,卻是驚喜不已,忍不住笑道:「沒想到這碧雲尺竟然是擁有六十重禁制的法寶,不但善於防護,還有療傷驅毒之能,而且看其靈性,恐怕等將來法寶的禁制增加,生成器靈也是十拿九穩,果真是一樣好寶貝!尤其是其中禁制設計精妙,煉製手法繁雜,更可見這天玄老人的煉器功底確實不凡。其運用玄妙也不是我一時半刻就參悟透徹!此時法寶已經打入了我的元神的烙印,不過想要真正修鍊的融會貫通,猶如臂使,尚且需要時日細細專研!」
凌蘇將碧雲尺拿在手中細細玩賞了好一會,這才收入懷中,等走出密室之外,才發覺天竟然已經大亮。
早就在一旁候著的袁芷仙見凌蘇出來,連忙端來清水,服侍凌蘇洗漱,待凌蘇擦完臉,就問道:「師父,我聽李師伯說,等下我們就要回山去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凌蘇也沒有多想,直接說道:「卻是如此,先前你還沒有通過試煉,英蘭她就帶著你出來,到時候無論是英蘭還是你都少不了處罰。」
說到這裡,凌蘇看袁芷仙臉色有異,欲言又止的模樣,以為她擔心即將收到的處罰,忍不住便點了點她的瓊鼻,笑道:「好了,你也不用擔心,先前你下山也擔心我的安危,而且還有英蘭她一起,到時候我自然會請師父幫你說項,最多也就罰你面壁一些日子,不會有什麼事情的。」
只是卻不想,這個時候袁芷仙說道:「師父你想多了,其實我並非是擔心處罰,而是想要在回山的時候乘機回成都看看家中情況。」
凌蘇眼看袁芷仙此時眼中隱含期待之色,配合她帶著淡淡愁思的容貌,更是惹人憐愛,不禁心中一軟:「哎,芷仙她一個才十幾歲的姑娘家,突然離家數年,此時想要回家看看也是常理,而且此番回山,恐怕她再想要出來,就絕非一兩年的事情了,索性回去一趟也耽擱不了幾天,不如便讓她回去看看也好。」
想到這裡,凌蘇便笑道:「哎,你這個小丫頭到也會求人,看你這般可憐的模樣,我若是不答應你豈不是不近人情,索性我們這次回去也沒有什麼急事,而且去成都也耽擱不了多少時間,便是讓你回去一趟也不打緊,不過此事我還需要和英蘭她商量一下,想來她也不會反對。」
袁芷仙聽凌蘇答應下來,當即便是展顏一笑,這一下當真是猶如百花盛開,讓凌蘇都失神了一瞬間,心中不禁暗道:「這小丫頭本來就媚骨天生,自從修真之後,出落得越發動人了,先前在凌天崖上,可是引得不少其他長老門下的弟子偷偷來瞧,這還是修真者定力超過常人,若真是在俗世之中,這等美貌真是不知道會引來多大的禍端呢。」
接下來凌蘇一行人也沒有在杭州府多呆,在和敖璃告別之後,就踏上了返回西南的道路,這次眾人直接乘著李英蘭的神鷹,一路上倒也沒有遇到什麼事端,等一直到了西南距離成都不過數百里距離的一處雪山之上,卻忽然聽見下方傳來一陣「隆隆」巨響,彷彿地震了一樣。又見西方不遠處一個山坳中,陡然騰起一片濃重的霧氣直衝天際,甚至將方圓十數里都籠罩其中。
凌蘇見狀心中大訝,暗道:「這又是怎麼回事,竟然有此等聲勢!」待他再一細看,卻恍然失笑,心想:「看來是近些時日接連遇到鬥法,我竟有些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心思了。」
原來這個聲響乃是剛才不遠處的一座雪山忽然發生了雪崩,衝天騰起的霧氣也並非真霧,而是陳年積雪被衝上天空的雪障。雖然雪崩聲勢如虹,山崩地裂一般,但在山巒絕險,雪峰林立之地時有發生,早就算不得什麼奇觀了。
不過這一次雪崩似乎並不尋常,但凡有在高原雪山居住過的人,都知道不可高聲喊喝。那陡峭的山峰頂上,積雪動則數千噸,下面根基鬆散,有可能一聲呼喊,就將山頂積雪震動,形成可怕的雪崩。但就在此時卻聽見那雪崩方向還傳來聲聲如梟地鳴唳之音,直能穿刺天際。如此肆無忌憚的在山間嗷嘯,還焉有不雪崩的道理!
凌蘇不欲多管閑事,觀望片刻就要離去。但沒有想到,那雪崩騰起的漫天雪霧中,猛地飛出來兩個人,趕巧不巧正好落在凌蘇一行人前去方向的一座山峰之上。
凌蘇給李英蘭使了一個眼色,幾個人一起隱藏了身形在遠處觀看,只見眼前這兩個男子,其中一個身高過丈卻極瘦弱,滿臉蠟黃好像一根竹竿。另外一個則是矮墩墩的胖子,一臉橫肉,翻鼻眯眼,活脫脫一個人身頂了個豬頭,讓凌蘇看在眼裡,怎麼都覺得這兩個人與自己在鹿鼎記中看到的那胖瘦頭陀差不多。
此時這兩個人相互之間怒目而視,呼呼喘著粗氣,看來兩個人剛才鬥了一陣,都消耗不小。尤其那個又瘦又高,身形猶如竹竿似的漢子更是面露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