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逆轉隋唐> 第一百四十三章 易主

第一百四十三章 易主

  亂世之中,開倉濟糧是拉攏人心的最好手段,再加上大業十五年災情不斷,百姓顆粒無收,李密在此時打開興洛倉,任由百姓取糧,不僅讓朝廷顏面掃地,也讓瓦崗寨的威名傳到了關中。一時間,百姓蜂擁而至,附近的盜賊流寇,也紛紛投奔了瓦崗寨。


  恰在此時,民間盛傳謠歌:「桃李子,皇后繞揚州,婉轉花園裡,勿**,誰道許!」桃李子暗合曾經逃亡的李密,皇后則為楊廣和蕭皇后的統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楊廣在江都回不來了,李密將會取得天下。


  謠言的力量是很強大的,隋朝的不少官吏,覺得大隋氣數已盡,也紛紛歸降瓦崗寨。


  越王自以為巧妙的部署,卻早已被李密所知曉,甚至連裴世基的動向,李密也掌握的一清二楚。翟讓本想撤回瓦崗寨,李密再三勸說,他才勉強留下,並把大軍交給李密指揮。


  劉長恭率軍渡過洛水,在石子河東邊列陣以待。李密請翟讓率領兩千人去請戰,劉長恭見翟讓不過兩千兵馬,頓時起了輕視之心,不等裴仁基到來,率軍殺向興洛倉。翟讓節節敗退,劉長恭建功心切,緊追不捨。


  朝廷的大軍中,真正能打仗的不過五千餘人,當李密率軍從側翼殺出時,那些前來混軍功的權貴子弟,嚇的面如土色,倉皇後撤逃走。有人開了頭,逃跑的人就越來越多,劉長恭喝令不止,軍心瞬時渙散。


  眼見大勢已去,劉長恭等將領無奈的嘆息一聲,各自逃命去了。李密和翟讓率軍追擊,不僅將朝廷大軍斬殺十之五六,更獲得隋軍留下的輜重、器械無數。


  「翟公,越王真是給我們送了一份厚禮。」李密與翟讓騎於馬上,見到面前堆積如山的戰利品,笑著說道:「有了這些東西,翟公可圖天下矣!」


  翟讓感觸良多,微微搖了搖頭,說道:「若非先生勸阻,讓早已回奔瓦崗,論能力,讓不及先生一成。」李密拱手客套一番,翟讓命人將繳獲的輜重、器械運到興洛倉。


  大敗朝廷大軍,本是喜事,翟讓卻始終心事重重的樣子,賈雄時常伴隨在他左右,不由得詢問道:「翟公可有煩心之事?」


  「讓本是一名罪人,迫於無奈,在瓦崗聚兵為盜。」翟讓答道:「如今瓦崗日益強盛,前來投奔的人絡繹不絕,已經有了與朝廷抗爭的實力。李密勸我圖謀天下,讓沒有此等雄心,卻不願雄信、世績他們跟我一樣,一輩子背負盜賊之名,以軍師之見,讓該如何自處?」


  賈雄沉吟片刻,回道:「此事難易,全在翟公一念之間。」


  「請軍師指教。」翟讓拱手說道。


  「李先生有大才,又有鴻鵠之志,民間盛傳,他必將取得天下。」賈雄躬身拜道:「恕雄直言,瓦崗能有今日威望,大多仰仗李先生的才能,既然翟公無心謀取天下,何不將瓦崗交予李先生之手?以李先生的為人,自然不會虧待翟公,如此一舉兩得,豈非美事?」


  「讓正有此意。」翟讓並無不快之意,反倒覺得心裡的石頭落了地,他笑道:「連你都推崇他,我也就放心了。」賈雄依然保持躬身的姿勢,翟讓扶了扶,說道:「你的話很有道理,不必愧疚。」賈雄這才站起身子,心中稍有不安。


  實際上,翟讓心中很清楚,投奔到瓦崗的義軍,皆是沖著李密而來,李密的聲望,早已超過了他。


  與賈雄商定完,翟讓將眾將聚在一起,說出心中的打算。李密也在人群之中,他出列伏倒在地,搶先說道:「翟公,您這麼做,是陷李密於不義啊!」


  翟讓走到堂中,親自扶起李密,言辭懇切的說道:「讓心意已決,先生不必推辭,以讓的能力,只能讓將士們溫飽,但以先生的才能,卻可以使得他們榮華富貴、封妻蔭子。」李密再三推辭不受,翟讓直接命人將李密架起,送到主位之上,然後率先躬身行禮。


  李密無奈之下,接受眾人的大禮,然後又去扶起翟讓,真誠的說道:「翟公的恩情,李密此生不忘。」


  眾人商議之後,翟讓給李密上尊號為魏公,設壇場,稱永平元年,大赦天下,下發文書落款為行軍元帥魏公府。魏公府設置三司、六衛,元帥府設置長史以下的官屬。


  李密稱帝之後,授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任命房彥藻為左長史,邴元真為右長史,楊得方為左司馬,鄭德韜為右司馬,任命單雄信為左武侯大將軍,徐世績為右武侯大將軍,祖君彥為記室,其餘的人各按等級授予官職。


  魏國以洛口為都城,起初疆域只有方圓數十里。


  不得不說,李密的聲望,確實非翟讓能夠相比的。他剛即位,趙魏以南,江淮以北地區的群盜大多都前來歸附,其中,長白山賊首孟讓的到來,讓瓦崗寨兵力多了一倍。


  除了群盜相應,河南鞏縣長史柴孝和、侍御史鄭頤獻出縣城投降李密,裴仁基攜子裴行儼獻出武牢歸附李密。李密大喜,授予裴仁基上柱國官銜,並封他為河東郡公,又封裴行儼為上柱國、絳郡公。


  柴孝和、鄭頤無法抵抗萬崗賊,他們投降還在情理之中,但裴世基也投奔瓦崗,實在令人意想不到,直到許多天以後,消息才漸漸傳播開來。


  原來,劉長恭兵敗逃回洛陽,前往宮中請罪,越王臉色蒼白,詢問道:「逆賊不過數千之眾,你們怎麼會敗了呢?」


  「越王殿下,微臣與裴大人約好了時間,裴大人卻遲遲不來,微臣認為不能延誤戰機,是故率軍剿賊,起初大敗賊寇,可即將獲勝之際,賊軍突然衝出數萬人,微臣竭力卻無法戰勝,只能暫時撤軍。」劉長恭老淚縱橫,痛哭道:「微臣孤軍奮戰,未能打敗賊軍,還請殿下降罪。」


  「裴仁基,壞我大事!」越王咬牙切齒,恨恨的說道:「來人,傳詔給監察御史肖懷靜,讓他將裴仁基父子抓起來,送到東都受審。」接著,又安慰劉長恭道:「此戰失利,非將軍之責,何罪之有,起身吧。」


  劉長恭叩首致謝,對越王感恩戴德,說了許多效忠的話,越王對此也很滿意。


  肖懷靜身為監察御史,自己卻貪得無厭,裴仁基剿滅逆賊所得的東西,基本都賞賜給作戰勇猛的將士,這使得他心生不滿,時常上奏說裴仁基父子的壞話。裴仁基率兵撤回虎牢不久,肖懷靜接到越王命令,帶人前去捉拿裴仁基父子。


  虎牢關的將士都很敬重裴仁基而反感肖懷靜,他們私自做主,斬殺了肖懷靜,然後勸裴仁基投奔瓦崗寨。裴世基也知道自己回東都再難活命,無奈之下,只能獻出虎牢關,率眾歸附瓦崗。


  事已至此,人們開始好奇,既然裴仁基和裴行儼都投奔了瓦崗,那裴元慶去了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