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悲喜事
李密坐擁數十萬兵力,王世充上奏說己方兵力不足,再加上使者的添油加醋,朝廷沒有起任何疑心。越王本打算令王世充先回東都,再徐徐圖之,但大部分朝臣勸阻,並請越王為王世充增加兵力,越王無奈之下,只能順應眾人的心思,派遣使者趕往河東。
李淵已經阻斷了河東與外界的聯絡,朝廷的使者根本沒有機會進入河東,反而被阻殺十多人。王世充催促數次,越王只能將守衛東都的關中將士調派出去。
朝廷的使者進不去河東,卻有人可以進去。
李玄霸率領滎陽軍阻擋李淵西進,一應糧草皆由河東供給,魏徵不需要運送糧草,便留在洛陽收集消息。當他得知王世充兵敗石子河,連忙派李智雲帶著一眾護衛前去送信,他很明白,李玄霸雖然身在河東,卻一直關心著王世充與瓦崗賊的戰況。
李智雲一行人在路上遇到太原軍的阻攔,他自報身份,順利的見到了李淵,父子二人終於相見,唏噓不已。
「你一定要進城?」二人交談片刻,李智雲直接道明來意,李淵聞言皺起眉頭,冷聲說道:「即便玄霸知道王世充戰敗又能如何?難道為父會眼睜睜的看著他去送命?」
「三哥如何決定,孩兒管不了,但孩兒一定要將消息送到他那裡。」李智雲躬身說道:「若父親您不願讓孩兒進城,便在陣前將孩兒斬殺了吧,反正孩兒這條命是三哥救下的,為他而死,不會有任何遺憾。」
李淵盯著李智雲看了一會,目光越來越陌生,他突然發現自己的兒子都變了。
「你是我的兒子,我又怎麼捨得殺你?」許久之後,李淵苦嘆一聲,說道:「你母親日夜思念於你。你卻這般不愛惜自己的性命,若是讓她知曉,豈會放心你一個人在外。」
「孩兒並不是一個人。」李智雲經歷過生死一線,心智成熟許多。他淡淡的說道:「我永遠都會站在三哥身邊,想必母親也希望我這麼做。」
萬氏最疼愛李玄霸,自然會希望李智雲能夠陪在他身邊。李淵沉默片刻,臉上恢復從容,平靜的說道:「城裡認識你的人不在少數。所以為父不可能讓你進城,這樣吧,你派你的隨從進城,順便讓他幫為父傳一句話給玄霸,就說為父不會讓他離開河東的!」
李智雲躬身行了一禮,淡然自若的出了大帳,和李祈福邊走邊說,然後在陣前目送他進城。李淵看著孤身站在遠處的李智雲,心中一陣絞痛。
……
得知李密未死,並且反敗為勝。李玄霸並沒有露出震驚之色。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時,他一直很焦灼,可一旦確認,他反倒平靜了下來。
「王世充把戰敗歸咎於兵力不足,越王殿下是如何應對的?」李玄霸沉思片刻,說道:「大軍剛敗,士氣低迷,即便派去再多的人,也難以與瓦崗賊正面交戰。」
「越王殿下原本打算讓大軍先回洛陽休整,可是朝臣紛紛上奏。勸越王殿下派兵增援。」李祈福回答道:「朝廷與瓦崗賊對戰至今,鮮有大勝,王將軍能夠一舉剿滅瓦崗賊數萬人,所以大臣們都選擇支持他。」這些話都是臨行之前。魏徵和他說的。
「援軍是否已經出發?」李玄霸心中一沉,不安的問,李祈福點了點頭,李玄霸嘆息一聲,說道:「那越王派誰領軍?」
「劉長恭劉將軍。」李祈福答道:「王將軍敗的太過突然,越王殿下本想調公子回去。可惜使者根本進不了城,不得已之下,越王只能命令劉將軍率領七萬大軍先行。」
「劉長恭?他早就被瓦崗賊殺破了膽,越王殿下怎麼會讓他領軍?」李玄霸面露詫異之色,不過想想東都確實無人可用,不由搖頭道:「幾萬援軍尚未徹底整合,便倉促出擊,如今多出一半兵力,不知會唱出何等好戲。」
「魏先生的意思是勸公子暫且留在河東。」李祈福恭聲說道:「另外,唐國公讓小人帶話給公子,他說不會讓公子離開。」
「這麼說來,他們也不看好王世充啊!」李玄霸苦澀的笑了笑,說道:「還有其他事情嗎?」
「李先生已經找到了薛氏兄弟,他們擔心朝廷問責,躲進了深山之中。李祈平也回了洛陽,據他所言,祈健暫時沒有生命危險.……」李祈福將最近的消息一一道來,李玄霸認真的聽著,不發一言。
滎陽軍離開滎陽時,李玄霸派李苟前去尋找薛世雄的兒子,他隱約記得薛萬均和薛萬徹二人皆是猛將,自然不願意看到他們投奔別處。
杜如晦成功保住了李祈健的性命,但這並不能讓李玄霸徹底放心,隨著李淵連克數郡,李氏在京師的祠堂都會破壞了,誰知道朝廷什麼時候會把李祈健當做李智雲殺了泄憤?
當初李玄霸派出去的五十多名少年,隔了這麼久,已經有不少人先後喪命,如今活著的,只有二十餘人,但李玄霸相信,這些人將來所起的作用,不弱於數萬人的大軍,他們極有可能改變天下的局勢。
難得聽到一些好的消息,李玄霸的心情舒坦許多,他微笑著說道:「你們和智雲辛苦來到這裡,本該讓你們休息幾日,但我擔心再過些日子,你們只怕沒有機會回去了,所以只能讓你們再辛苦一些,立刻趕回東都。」
「是。」李祈福躬身應道。
「你們回去的時候,要小心一些,父親雖然不會阻攔你們,卻不代表其他人願意眼睜睜的看著你們離開。」李玄霸提醒道。
「公子請放心,經歷過那件事,小人會對那位公子提防一些。」李祈福拱手道:「不知公子對魏先生還有什麼交代?」
「你告訴他本公子在河東一切安好,不用他擔心。」李玄霸想了想,說道:「倒是東都不太安定,你讓他多注意一些,還有,切勿讓朝廷知曉你們來過河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