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損失慘重
王世充想要乘著夜色,像偷襲黑石關那樣攻下倉城,但李密不打算給他機會。他命令琅琊公王伯當、平原公郝孝德率領麾下的將士埋伏在倉城外,當費青奴率數千精兵前來偷襲時,瓦崗賊前後夾擊,大敗朝廷軍。
費青奴率領的五百江淮軍雖然勇猛,卻也無法面對數倍於己方的瓦崗精銳,幾乎全部身亡,連費青奴自己也未能倖免,在亂軍之中被斬殺。
偷襲不成,王世充親率大軍在洛北與瓦崗軍對陣,此時翟讓已死,李密獨攬大權,他不用顧忌後方,放心大膽的與朝廷相抗,再加上瓦崗軍對周圍很熟悉,又一次擊敗了王世充。
連輸兩陣,王世充倒也不著急,畢竟大軍的主力未損,而且這兩次的失敗,對於王世充來說更像是試探。
朝廷軍的武器裝備遠遠比瓦崗軍精良,當王世充命令劉長恭率領援軍與大軍匯合后,一下子多了一半兵馬,將士們士氣大振,王世充不願貽誤戰機,先命韋霽率領部分兵馬,暗中攻打李密的側翼,瓦崗軍增援之時,王世充立即下令架設浮橋,強攻瓦崗軍大營。
因為內部的混亂,瓦崗軍沒有注意到朝廷增派的援軍,當他們看到十多萬大軍鋪天蓋地的列陣洛水對岸,頓時慌亂起來。
王辯麾下的將士搭設浮橋的速度最快,王辯此人,雖然小氣了些,但行軍打仗的本事卻也不弱,他很敏銳的察覺到了瓦崗賊的混亂,浮橋一搭好,他便帶著麾下的將士,率先沖向敵瓦崗賊的大營。
兩軍交戰,士氣尤為重要,尚未廝殺,瓦崗軍便敗了三分,王辯身先士卒,奮勇突擊。朝廷軍很快就攻破了瓦崗軍的第一道外牆。這個時候,劉長恭等人率軍剛剛渡河,為了爭搶功勞,他們不顧大軍的陣型。朝著敵營殺去。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王世充顯然沒有韓信的能力,眼見數萬大軍過河之後,毫無軍紀可言。他不知前方戰況如何,又擔心李密設下埋伏,重蹈上次兵敗的覆轍,連忙命人吹起號角,竟是下令撤兵!
其實,這次王世充真的想多了,李密連番擊敗他,對他已經生出輕視之心,根本沒想到朝廷會有這麼多的兵馬。當朝廷軍強渡洛水時,李密甚至以為自己必敗無疑。卻不想老天都在幫助他。
軍令如山,王辯幾乎快要攻進敵營,卻不得不率軍後撤,一時間,有人向前沖,有人往後撤,朝廷的大軍自己亂了起來。
號角響起的時候,李密便猜測到王世充的打算,他很清楚,若是讓王世充真的把大軍整合完畢。那他再無生機。於是,他親率數千內軍,乘著朝廷軍大亂之時,殺出城外。
李密的內軍的戰力本就很強悍。面對毫無陣型的朝廷軍,如入無人之境,在城中的瓦崗賊見李密奮勇殺敵,朝廷的大軍隱有敗逃之勢,大受鼓舞,紛紛從城中殺出。
不該吹響的號角。讓朝廷軍的優勢蕩然無存,面對士氣大盛的瓦崗軍,朝廷的將士不要命的往回奔跑,最可憐的是王辯麾下的將士,他們後有追兵,前有己方將士阻擋,只能任由瓦崗賊宰割,王辯挑翻兩名內軍士兵,被程咬金斬落馬下,死不瞑目。
戰場上的情況本就瞬息萬變,王世充也沒想到會突然變成這樣,但他很清楚,這個時候已經不能再和瓦崗賊打下去了,只能將錯就錯,先行撤兵。
李密擊敗過王世充多次,不過那些只能稱的上小勝,如今朝廷的一半兵力都在面前,還任由宰割,他豈會放過這個機會?
戰鼓轟鳴,瓦崗兵力盡出,朝廷大軍更加潰敗,僅是爭搶浮橋,就有上萬人被擠入河水中,他們躲過了瓦崗軍的屠刀,卻因為不熟水性,溺死在洛水之中。
兵敗如山倒,李密率軍追擊幾十里,斬殺俘虜四萬餘人,直到大軍疲憊,無力追擊,他才下令收兵。
當王世充逃出生天,清點人馬時,頓時面如土色,十幾萬大軍僅剩下一半人馬,除了隨身攜帶的乾糧,大軍的糧草輜重絲毫不剩。軍中數名大將被殺,連劉長恭也沒有能夠逃回來。面對如此慘重的損失,王世充再無臉面返回東都,於是率軍向北奔赴河陽。
人在倒霉時,喝涼水也會塞牙,王世充的處境已經很凄慘了,但蒼天對他沒有絲毫憐憫,當天晚上就颳起狂風下起暴雨,正月里寒風刺骨,將士們衣衫盡失,又沒有禦寒的衣物,一路上凍死數萬人。
王世充自顧不暇,根本無力關心將士們的生死,等他逃到河陽,發現跟著他的只有數千人。
命是保住了,但沒有糧草,遲早還會餓死。在河陽呆了幾日,王世充想著朝廷沒有其他可用之人,朝廷一定不會殺他,於是可憐兮兮的把自己關到大牢中,派人去東都請罪。
突聞噩耗,楊侗獃滯了許久,等醒悟過來,他盯著王世充派來的士兵,咬牙切齒的說道:「他既然知道死罪難免,又何苦惺惺作態,你回去告訴他,讓他把自己的腦袋送到宮中!」
「殿下,萬萬不可!」有大臣連忙勸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王統領雖然打了敗仗,但罪不在他,況且兩萬江淮軍還在洛陽城中,您若是下令誅殺他,微臣擔心無人能夠節制江淮軍啊!再者,朝中還有誰能夠守住洛陽城?」
王世充雖然請罪,但只是請約束不力之罪。他將兵敗的責任推在了戰死的王辯等人身上,反正他們已經死了,給他們加個不聽調令、擅自出兵的罪名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其他朝臣也紛紛為王世充開脫,楊侗的臉色很難看,他突然覺得大殿里的臣子變得很陌生,他冷眼看著元文都、盧楚幾人與其他人爭辯,頓時覺得心灰意懶。
「讓他率領剩餘的人回來吧。」楊侗咳嗽一聲,等眾人安靜下來,他嘆息一聲,無力的說道。(未完待續。)